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樺南林業局實現可持續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2-24 21:30:4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樺南林業局始建於1952年,係森工所屬大二型企業,經營面積22.8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5萬公頃,現有林區人口4.2萬人,職工5984人,離退休職工10172人。該局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家生産木材2066萬立方米,上繳利稅4.6億元。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長期重採輕育,企業陷入嚴重的資源危機與經濟危困,10年間累計拖欠職工工資48個月,成為黑龍江省森工系統典型的大老窮企業。1998年,國家實施“天保”工程,企業雖然結束了虧損的歷史,但生産、生活仍舉步維艱。

  2009年以來,他們認真貫徹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關於“十大工程”和“八大經濟區”建設的戰略部署,全面實施森工總局黨委確立的“四八四三”發展戰略,合力攻堅克難,短時間內徹底改變了林區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後,他們按照中央“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和黑龍江省委的戰略部署,大力實施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實現了生態整體恢復、經濟快速轉型、民生全面改善、職工收入大幅增加的目標,闖出了一條有樺南特色的林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樺南局先後被授予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林業産業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成為領先森工發展的一面旗幟。

  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

  幾年來,樺南林業局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方針,把森林資源的培育與保護放在首位。

  一是加大森林後備資源培育工作。2013年樺南林業局率先全面停止採伐,突出抓好中幼齡林撫育。從實施“天保工程”五5年來,累計更新造林50304畝,其中退耕還林8600畝,森林覆被率由59.4%增加到65.8%。

  二是抓好林場(所)整合撤並工作。按照黑龍江省森工總局的要求,在森工系統率先完成林場(所)整合撤並工作,共整合撤並林場(所)3個,總計搬遷810戶,移民2200人,全部安置在局址棚改樓和大肚川中心林場。此舉緩解了森林壓力,使森林資源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和保護。“人退虎進”,去年6月以來,林業局施業區多次發現野生東北虎蹤跡。

  三是加強綠化工作。在下甸子居民區11公頃的棚改動遷跡地,建起了“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生態林;在原苗圃與技工學校舊址,建起了佔地390畝三江地區最大的城鎮森林公園。

  依託資源優勢發展非林産業

  一是依託礦産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炭業。樺南林業局施業區地處七台河與雙鴨山兩大煤田之間,已探明可採儲量2300萬噸。煤炭是森工的獨生子産業,早期只作為企業多种經營的小項目之一,並且由個人經營。2009年以來,他們將其確定為産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採取轉換經營機制、強化企業管理、加大安全生産投入和實施煤礦補套工程等措施,有力促進了樺南林區煤炭業的發展。從2009年至2011年,煤炭産量、産值、利潤3年躍上3個臺階,2011年實現産量28萬噸,産值1.37億元,利潤5000萬元,現已成為樺南林業局的龍頭産業。他們還實現了全産業鏈發展,開發了精煤加工、型煤加工業,增加了煤産品的附加值,下一步他們將規劃建設森工百萬噸煤炭基地。

  二是依託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種植業。樺南林業局現有農業用地41萬畝,企業年可實現收入4200萬元,並分離從業職工4377人。他們不斷加大對中低産田改造的投入力度,認真落實糧食綜合補貼等惠農政策,極大調動了職工生産積極性,2013年實現糧食産量9.4萬噸,農業産值2.43億元,職工每人平均年收入2.8萬元。通過大力調整種植結構,打造了黑龍江省最大的10萬畝紫蘇種植基地,為紫蘇産品加工業提供了原料保證。現在,農業已成為樺南林業局第二大支柱産業。

  三是依託運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園區工業。本著“林區工業林外發展”的要求,他們依託閒置鐵路運輸線,大力招商引資,建設了佔地221萬平方米的工業物流園區,計劃2010~2016年末總投資額20億元,現已完成投資16.58億元。

  從2010年開始,該局領導帶頭積極招商引資,先後引進鑫海陽、泉生、豐特、方正集團、太田和伊藤忠公司等9家企業,形成了以糧食糧食倉儲物流為主要産業的綜合性工業園區。

  經過一期二期建設,截至2013年年末,已建成投産的鑫福洗煤有限公司,投資32000萬元,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已經形成年洗原煤90萬噸生産能力,建築生産車間、廠房、辦公定面積6000平方米,購置各類洗煤等生産設備62台套,運輸車輛30台,硬化場地41300平方米,建成可一次性裝運火車40節的原煤洗選企業。

  現已建成投産的鑫海陽等糧食倉儲物流公司,已完成投資12億元,建成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糧食倉儲物流罩棚,常年儲存糧食房式倉5個,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糧囤子8個,儲量2.8萬噸,日乾燥糧食1200噸的乾燥塔2個,300噸的3個,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4億元,工業園區安置職工就業1560人。糧食倉儲物流能力40萬噸。收購糧食輻射半徑為150公里,已成為三江地區最大的糧食倉儲集散地。2013年,鑫海陽、泉生、豐特等公司,收購外運玉米、大豆總計30萬噸,林業局獲利300萬元。

  2014年實施三期工程建設,計劃投資18000萬元,現已完成14200萬元,其中方正集團在建設糧食倉儲房式倉三棟,計21000平方米,投資3570萬元,圓式金屬倉12個,投資2640萬元,預計完成固定投資6200萬元。

  在竣工投産紫蘇油加工廠的基礎上,又新建了生産紫蘇油、粉、蜜、葉的紫蘇系列産品加工廠。兩項新建工程預計11月中旬竣工投産。三期工程竣工後,工業園區形成70萬噸的糧食收購物流吞吐能力,常年儲存糧食20萬噸。

  今年糧食收購開始,林業局和鑫海陽公司協商,為了鼓勵林區職工種糧積極性,特別採取措施,對林區種糧職工進行收購價格優惠,每斤糧食收購價格提高一分錢,林區種糧戶每賣一車糧食可多收入200~600元錢,鑫海陽公司還實行為送糧職工和司機提供免費午餐,為送糧職工提供方便。目前鑫海陽公司已實行24小時收購,現已收購糧食近4萬噸。林業局領導對園區企業發展和運營高度重視,局長經常現場協調解決各企業的具體問題,並要求各主管局長和各職能部門都必須認真做好服務工作,指示園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全天候在公司幫助解決、協調經營中的問題;公安、交警要做好車輛、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現場秩序的維護工作,特別強調各有關部門只準熱情服務,不準亂罰款,為企業的順利經營、更快更好地發展保駕護航。

  2015年將實施四期工程,建設紫蘇系列産品和雜糧包裝加工廠,屆時將形成加工、倉儲、運輸為一體的糧食物流園區。達到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可通過實行訂單農業和“綠色銀行”實現職工增收;二是可以帶動周邊村鎮和墾區糧食流通,促進局縣、局場共建;三是可以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四是可以拉動商飲服等相關産業發展。

  現已有6家投資超億元的客商落戶園區。在提高産品附加值的同時還提供了1600人的就業崗位,工業園區的建立,使企業年利潤實現1100萬元。

  四是依託自然景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七星峰紅色旅遊業。樺南林業局七星峰是三江地區最高峰,既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又是紅色抗聯勝地,他們正在打造大肚川至七星峰30公里的黃金旅遊線,規劃建成集旅遊觀光、商務活動為一體的森林生態旅遊風景區,為企業發展增添後勁。在興建家庭旅館、人工湖、接待中心、林果採摘園、森林觀光小火車等旅遊設施的同時,他們開展了義務勞動百日攻堅戰,完成了全長3200米的登山棧道鋪設任務,旅遊産業即將成為企業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

  實施民生工程建設嶄新林城

  2009年,樺南林業局搶抓國家棚改政策機遇,利用3年時間實施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局址平房全部取締,重新建起了一座嶄新的林城,7,608戶居民喜遷新居。

  以棚戶區改造為龍頭,林業局5年內實施了20項重大利民工程,從根本上改善了職工群眾的生活現狀。主要包括:局址主幹道路全部升級改造;為中小學校分別新建了一棟綜合實驗樓和一棟教學樓;新建了職工醫院綜合樓,購進了大生化、CT等醫療設備,對林場(所)的衛生所全部進行了升級改造;對全局飲用水進行改造,職工群眾喝上了106項指標合格的放心水;新建了兩處鍋爐房,整合了局址供熱網;新建了3個生態文化廣場和社區活動中心,改造了職工俱樂部;大力發展園區工業和社區公益事業,使1600余名下崗職工再就業,森鐵處、貯木廠210余名低收入職工實現轉崗安置;不斷增加職工工資,職工月每人平均收入由2008年的670元提高到現在的2,400元。系列化民生工程的實施,使林區人生活得更有價值、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樹立遠大目標,前景更加美好。

  樺南林業局的幹部職工在成績面前並沒有滿足,而是樹立了更加遠大的目標,開始了更為輝煌的征程。他們的主要目標是:

  加快七星峰生態紅色旅遊開發。以培育和保護七星峰國家森林公園資源為前提,林業局與樺南縣合作共建。今年完成七星峰三期工程建設、樺南至七星道路拓寬工程、大肚川景區商飲服務項目,安置就業,推動旅遊經濟長足發展。

  做好煤炭生産啟動工作。在繼續緊繃安全生産這根弦的同時,抓好紅光和密林兩個煤礦4個礦井的設施設備維護工作。來年力爭啟動生産,為明年完成30萬噸煤炭産量奠定基礎,鞏固原煤生産、洗煤、腐植酸複合肥、型煤、煤矸石制磚産業鏈。

  突出林區特色,調整種植結構。發揮現有林區土壤、空氣、水無污染的優勢,鼓勵和扶持種植戶擴大種植紅小豆、綠豆、黑豆等雜糧品種。今年下半年完成與東北農業大學的紫蘇生産標準和營養成份項目研發工作。2015年計劃在工業園區新建雜糧包裝廠,以農村合作社為紐帶,實行公司加種植戶的“黑森牌”産業鏈,建設勞動密集型産業項目。繼續擴大紫蘇種植面積,在紫蘇油加工基礎上,新建紫蘇系列産品加工廠,開拓紫蘇産品市場佔有率和市場輻射能力,形成紫蘇種植、紫蘇油、膠囊、米、葉、蜂蜜系列産品加工的産業鏈。

  不斷拓寬增收渠道,提升林區生活水準和幸福指數。發揮局址城鎮人口集聚的優勢,不斷完善商飲服務功能,擴大下崗一條街、農貿市場、兩個超市的再就業能力。加大小額貸款對農機製造、食品廠、實木傢具廠等微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援職工自主創業,推動局址經濟發展。

  積極爭取政策扶持,解決長遠發展問題。一是農業道路、水利基礎設施薄弱,亟需政策性投入;二是在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方面,希望能享受到與地方同等的惠農政策;三是在煤炭開發方面,他們規劃打造百萬噸煤炭基地,希望給予探礦、擴儲、開採優惠政策;四是在工業園區“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資金扶持;五是按照《國有重點林區條例》,給予企業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