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藥代表:反腐高壓下開始迷茫轉型

  • 發佈時間:2014-12-24 08:52:11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7月GSK在華“行賄門”被曝光以後,國內醫藥代表們的作業環境越來越“惡劣”,各地衛計部門以及醫院紛紛嚴防死守,想盡辦法阻止醫藥代表與醫生的接觸。一些藥企將醫藥代表改稱為“醫學聯絡員”,一些醫藥代表則離開了這個行業。

  現象:醫院裏的嚴防死守

  在廣州市,衛計委對醫院的巡查暗訪已經明確推進到第三輪。多位本地公立醫院的醫生表示,科室已經收到衛計委下達的通知,通知描述,上級對醫院們的巡查暗訪仍會繼續,“特殊情況下醫生要接觸醫藥代表,必須備案”。

  廣東衛計委上一輪巡查暗訪是從7月11日至11月6日。這輪暗訪的結果通報早前被曝光,讓醫療圈議論紛紛——暗訪員通過錄音、錄影等手段捕捉醫生和醫藥代表接觸的證據,包括“迅速關門”、“列印單據”、“提著禮品”等細節,甚至點名復述了個別醫生與“疑似”醫藥代表的對話內容,令藥售界譁然。

  此外,一些跨國公司醫藥銷售人士描述,公司過去為他們的手機安裝定點追蹤,拜訪醫生的時候還得拍照加以證明。現在監管甚嚴,見醫生、開拓新客戶的難度增大,這些用以保證一線人員工作強度的監控措施,反而成了業務開展的累贅。

  多位醫藥代表都認同,他們的工作本質上跟商業一線銷售人員並無太大區別,譬如都需要經營客戶關係、與競爭對手週旋等。“過去,人情練達,公關能力強的往往業績更好。”醫藥代表謝白説,“有些技巧是需要在實踐中獲得的,譬如醫生和你説你的藥太貴時,他的意思其實可能是:你得多花點時間。”

  變化:不再高調的會議

  醫藥代表們説,以前做醫藥推廣,通常是兩個途徑,除了拜訪以外還有開會——去年6月,GSK的上海中國總部被查,“賄賂門”事發的源頭就是因為開會。公司人員通過組織醫療系統人士到外地開會,然後以旅行費的名義套取金錢,同時行賄客戶。

  如今,銷售人員和醫生們都經歷了一個轉變過程。除了嚴格按照合規制度辦事外,醫藥代表們還得參加至少一季度一次的合規培訓,每年還要參加考試。另外,“以前請醫生來開會,只要給費用就行,現在要求客戶必須在合同上簽字”。

  另外,學術會議、行銷活動的數量也在減少。有媒體報道,過去醫療界的學術活動都公開招徠藥企贊助,其中最典型的是曾一年內召開160個學術會議,收取贊助8.2億元的中華醫學會。現在,不少會議網站上的招商手冊都“悄然消失”。

  既有的會議,規模也在縮水。“實際上,(像過去那樣)在五星級酒店開會也不是不合規,但現在成本控制得比過去嚴多了。”在外資醫藥公司工作了4年的喆曼説,“醫院畢竟是國家機構的一部分,他們也會要求節儉辦會。像過去那樣,五星級酒店動不動一二十桌的晚宴和開幕宴會,現在是看不到了。”

  實際上,過於張揚的公開活動有著潛在的風險。11月初,在上海嘉定舉行的一場血液年會,開到一半便忽然終止,4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連夜退房走人,原因是會議合規問題踩到紅線,上海衛計委監察處即時到場帶走會務負責人以及領導問話,之後又有贊助商被約談。

  出路還是末路?

  部分醫藥代表解釋了一種現象:在高壓之下,醫藥代表們的流失率比往年要高,尤其是那些入行不久的新人,或者需要開拓新藥、新市場的項目組更甚。有數據顯示,北京的醫藥代表行業人員流失率為25%左右。在各地醫藥企業的招聘中,“醫藥代表”的字眼也日趨地下化。“GSK事件”發生後,“醫學聯絡員”、“學術專員”、 “醫藥行銷(非醫藥代表)”等新崗位,成為了醫藥企業招聘銷售人員的新詞彙。對於這類新名稱,喆曼説部分聯絡員是“挂羊頭仍然賣狗肉”。

  “在外企,因為原研藥、專利藥,醫學聯絡員能派上用場,但國內企業做的都是仿製藥,競爭激烈,而很多人入行都是為了有更高的收入,所以行內都是能請客吃飯、有市場開拓和公關能力的人。”謝白説。

  另外,醫藥代表們説,高壓監管對這個行業的最大影響,是新藥進入醫院藥劑房的週期比過去更長。有銷售高管估計,過去一個産品成功進入醫院,實現系統銷售的週期是2年左右,在醫生被“隔離”以及推廣活動受監管的新環境下,這個週期將會拉長一半到一倍。

  沒有受訪者敢給出行業拐點的準確時間表,也沒有人可以預測中國數以百萬計的醫學代表的最後出路。不過,醫藥代表們的有些抱怨也能夠被一線醫生們所理解。一位廣州三甲醫院胃腸科醫生的私下抱怨,就代表了這樣的態度:醫生和醫藥代表一樣,都是現有醫藥體制下藥品買賣的末端角色,都在替這個體制揹黑鍋——“醫療投入,藥價審批,藥物定價才是真正應該有的大動靜”。

  (據騰訊棱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