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

  • 發佈時間:2014-12-23 04:33:43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亭

  記得不久前曾以仙居縣為例,談了一點對發展生態經濟的感想。文章結尾曾有一句,“走好生態經濟發展之路,則是把自己豐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雄厚的生態資本最明智、最現實的選擇。”今日不妨圍繞這個“轉化”再説上幾句。

  生態資源由生態和資源兩個單片語成,生態是指生物(主要為動植物)之間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總和。資源是指對人類有用的物質、能量和資訊。換句話説,生態資源更多的是指向對人類社會具有使用價值的自然資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可用貨幣計量和交易的自然資源,我們把它叫作自然資産。延伸開去,自然資産的歸屬權也叫自然資産産權。所有這些概念連成一氣,我們就讀到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那句話:“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

  生態資本同樣是由生態和資本兩個單片語成,生態亦如上所述。但資本是什麼意思呢?資本可以理解為用於生産的各種要素之和,或為人類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各種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其中既包括貨幣、資金等虛擬的信用資産,也涵蓋土地、礦産、設備、材料等實體的物質資産。但是,正如馬克思對貨幣和資本關係的經典解讀,從嚴格意義上來説,我們只把其中能夠創造新價值和帶來價值增殖的那一部分貨幣才叫做資本,其餘的貨幣不過是資産的貨幣符號而已。

  資本逐利的運動才算得上是經濟。經濟的本意就是成本越低越好、收益越高越好。我歷來以為産業是經濟的基礎,但絕不是經濟的全部。其間的區別,又全在於經營是否獲利這一點上。這就好比貨幣,不能帶來剩餘價值的錢折騰了多少回也不過就是貨幣,但週轉一次只要獲利了,我們就將其冠之以資本。生態資源怎樣才能轉化為生態資本呢?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生態經濟。當生態資源的富集地經由生態經濟之路,變身為生態資本的發源地時,我們就有望達成習總書記所説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想境界了。所以,説到底,發展生態經濟的第一要義是生態要“經濟”起來,同時要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影響生態經濟的天大難題是“生態不經濟”,同時也要力戒“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

  仙居把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業結合在一起發展生態經濟。生態農業的發展,充實了無景區旅遊的載體,深化了鄉村旅遊産品建設,打造了一批知名的節慶旅遊活動。“春有油菜花、夏有楊梅、秋有薰衣草、冬有柑橘”的“兩觀光、兩採摘”生態農業遊已成系列,先後成功舉辦了九屆中國楊梅節、七屆浙江油菜花節,今年又相繼舉辦了蕎麥節、紫薇花節等。2014年油菜花節遊客203.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43億元;楊梅節112.2萬人次,收入5.44億元。

  仙居還把生態人居業和生態旅遊業結合在一起發展生態經濟。淡竹鄉石盟垟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實施整村農房改建工程,精心打造“農家樂”旅遊村。該村共改造農房46戶115間,安上20盞路燈,房前屋後種樹養花,綠化面積達1600多平方米。村裏組建了腰鼓隊和民樂隊,呈現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遊客在這裡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全方位深度體驗農家的質樸生活,感受無憂無慮、渾然天成的農家樂。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1月至11月,石盟垟村接待遊客3.8萬人次,營業收入240萬元。特別是大長假期間,無論餐飲還是住宿,都生意火爆,一房難求。“十一”全村接待遊客2400人次,營業收入36萬元。村民朱兵一家可容納100多人同時就餐,入住了20多名“兩日遊”的上海遊客,僅此一筆就創造了3.5萬元的經營收入。

  當然,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除了當地的清醒認識和積極作為外,如要內外互動、漸入佳境,還需要深化公共財政制度改革,科學制定和有效執行相關的轉移支付和生態補償制度。山區和林區,江河源頭和水源保護地,“綠肺”和生態屏障,如此等等,這些地方為更大區域的生態環境作出了重大貢獻,理應得到上一級財政基於全局利益所給予的轉移支付。否則,就難免出現“村村點火、戶戶冒煙”、“赤地千里、焦土一片”、“有河皆枯、有水盡污”的被動局面。與此同時,還要按照“誰貢獻、補償誰”的原則,通過環境稅及相應執法處罰等渠道,將集中後的相當一部分補償給生態屏障地區,用於生態資源和當地居民的休養生息。

  (作者為區域經濟學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