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音樂劇 “二”起來

  • 發佈時間:2014-12-21 06:20: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鄭 楊

  如果告訴你未來中國會崛起一座“音樂劇之都”,你猜會是哪座城市?恐怕數上十個也不會有人數到東莞。然而,就是這座以農民工匯聚著稱的城市,在全國首次提出了打造“音樂劇之都”的構想,實踐八年,成為目前國內生産原創音樂劇作品最多的城市之一。

  從“打工之都”變成“音樂劇之都”,聽上去似乎“很傻很天真”。對此,該市主管文化的一位領導回應:“有人説東莞是‘世界工廠’,沒條件也沒必要搞音樂劇。我們不爭論,只管‘很二’地幹下去。我們頂住別人的質疑和嘲笑堅持了八年,推出的作品觀眾平均上座率超過八成,獲得國內外重要獎項超過九個。”

  這回答令人動容。認真想想,是不是有太多有關文藝發展的美好構想,倒在了質疑和嘲笑中?對於一個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莫不如此。“你不夠高雅,所以,別談藝術了!”這樣的習慣性思維令人氣餒,讓人退縮。但別忘了,許多高雅藝術本身就誕生於某種“很二”的精神:櫥窗裏被看做時裝藝術典範的香奈兒套裝,正是香奈兒女士在毫無社會地位的“假小子”時期的設計靈感;音像店裏最經典的爵士、搖滾樂,多出自當年的草根藝術家們“最二”的青蔥歲月……

  我永遠記得頭次帶女兒看兒童音樂劇《小紅帽》的情景:一次不花錢的免費演出,連戲服都沒有的“草臺班子”,正當我深感“被騙”、愧疚無比地扭頭看女兒時,卻發現她興奮無比的眼神。直到半年後,女兒還唸唸不忘,常常一個人自説自唱地表演“小紅帽”。

  在藝術面前,我們都是“很二”的孩子,渴求熏陶。沒有必要擔心觀眾不夠高雅。在東莞,音樂劇如此改變著一座城市的氣質:2007年東莞舉辦第一屆音樂劇節,有人穿著拖鞋走進美輪美奐的大劇院,邊看表演邊高談闊論;而本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東莞音樂劇節期間,大人孩子都穿著漂亮的正裝入場,安靜地欣賞。這裡一年四季都有精彩劇目上演,“請你喝早茶”的嶺南習俗,正被“請你看音樂劇”的新時尚代替。

  更不必擔心作品不夠“高大上”,帶點“二”的創作或許更受歡迎。如東莞原創音樂劇《鋼的琴》,講述一位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下崗工人,為圓女兒的鋼琴夢,和工友們在車間裏造出一架有8000多個零件的“鋼的琴”。該劇巡演102場驚艷全國,斬獲國內政府文化最高獎“文華獎優秀劇目獎”。

  《鋼的琴》像是一個隱喻:一個在音樂劇上“白手起家”的城市,“很二”地追求仿佛可望而不可即的夢。他們“很二”地砸錢培養觀眾,同類演出東莞的票價只有廣州、深圳的1/2,百老彙著名音樂劇《貓》曾在莞上演12場,最高票價僅480元;“很二”地扶持創作,建音樂劇創作生産基地,補貼參賽費用;“很二”地模倣國際流行的模式,從創作製片人制和投資人制,到根據項目招聘演員的辦團方式,以及市場化的院線行銷模式……今天,他們依稀聽到了夢想開花的聲音。

  大聲喊出“就是要‘很二’地發展音樂劇!”——更多城市應該拿出這樣的勇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