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顆大豆裏的迴圈經濟

  • 發佈時間:2014-12-19 15:31:52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鈺蕓

  一顆小小的大豆,在一座座工廠裏輾轉加工,除了榨出大豆油,蛋白、豆皮等也一個不少,上一道工序的副産品都能成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最終被“吃幹榨盡”,可生産出兩百餘種産品。

  這顆大豆的華麗轉身,得益於益海嘉裏集團的母公司豐益國際旗下的全球研發中心。在這座中國最大、最先進的糧油生産研發基地,通過研發和創新,大豆、水稻和花生等一系列糧油原料,逐漸形成一套套獨立的迴圈經濟模式,不僅提高了農民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還通過變廢為寶,提高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傳統的糧油行業煥發出更多活力。

  技術創新將原料“吃幹榨盡”

  走進位於上海高東開發區的豐益全球研發中心,就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油脂香味。儘管在益海嘉裏上海企業群中,這幢灰色小樓有些不起眼,但卻是集團創新發展的智庫。豐益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徐學兵教授介紹,研發中心目前的重點工作就是研究以綠色加工方式為主的糧油迴圈經濟模式。

  黑龍江省是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最多、産量最大的省份,所産大豆蛋白含量高,但最近幾年,國産大豆陷於“減産、低價值”等困局,行業無法實現突破。為此豐益全球研發中心加大研發力度,深入發掘産業鏈縱向延伸,不僅可將大豆通過壓榨、精煉成精製油,還利用大豆壓榨的副産品開發出了具有高附加值的蛋白類等相關産品。

  僅以益海嘉裏在河北秦皇島的大豆深加工基地為例,大豆壓榨後,油脂當中的副産品經過加工製作出大豆卵磷脂,用在中和過程中所産生的皂角做酸化油,進一步加工成生物柴油或作為油脂化工的原料;脫脂後的豆粕用來加工烘焙豆粉、食用豆粉、大豆濃縮蛋白、大豆分離蛋白、大豆組織蛋白、水解蛋白等高附加值的蛋白類産品。

  而在製作分離蛋白過程中所産生的蛋白廢水,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後每年可産數量可觀的沼汽,可用於生産大量蒸汽供給生産使用,從而相當於每年節約上千噸的標準煤。發酵處理之後的廢水再經過處理後可以達到RO水的標準,可以重新作為生産用水,實現迴圈利用。

  這還沒有結束。油脂在脫色過程中會添加白土,過濾出來的廢白土中會含有25-30%的油,通過擠壓可以壓榨出一半以上的廢油用於油脂化工行業,每年可回收近1000噸廢油,剩下的廢土可以摻入到煤炭中燃燒,相當於2000噸的標準煤。

  在益海嘉裏“大豆迴圈經濟模式”下,從一顆大豆提煉成食用油,到各類副産品綜合利用,最終可以産生出兩百餘種産品。一次次的蛻變和轉身,實現了一顆大豆最大的價值,堪稱“吃幹榨盡”的模板。

  這一條長長的産業鏈也被照搬到了稻穀、花生等産品裏。

  徐學兵告訴記者,從種植、儲藏、加工到包裝,直至送抵消費者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文章可做,其中尤以加工環節內涵豐富。“過去我們每天要扔掉上百噸的稻殼,後來經過摸索和實驗,成功地實現了稻殼燃燒發電創新技術,光是將電併入國家電網,就能創收不少。燒出來的稻殼灰更有用,從裏面提取出活性炭和白炭黑,白炭黑出售給美國輪胎公司,這是能夠增加輪胎摩擦力的綠色可持續材料。”

  説完了稻殼還有大米,在一粒粒大米變得潔白透亮前,還要精心磨去黃糠和白糠,這可是好東西。黃糠裏有纖維、蛋白和稻米油,稻米油富含谷維素、植物甾醇和維生素E,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油。白糠則能作為配料直接添加到冰淇淋、餅乾等食品中。

  在研發科技人員的手裏,花生衣、花生殼也全都不能扔。“這裡面都是纖維,可以製作成廚房用具、壓縮板,水解後還能變成酒精。”

  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數據庫

  去年,國內多個省份出産的大米被檢出鎘超標,“鎘大米”讓老百姓擔憂。今年,台灣地區又頻發“黑心油”事件。作為佔據中國糧油市場領導地位的企業,豐益全球研發中心在食品安全上有何建樹?

  徐學兵告訴記者,研發中心下屬的營養與安全中心已經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數據庫,以資訊技術手段跟蹤記錄國內外食品安全動態。“數據庫主要包括幾方面的內容,一是收集國際上最新的、過去未了解的污染物資訊和國內農藥的發展情況。二是收集國內外各個區域糧油原料的樣本,在研發中心進行分析,儲備數據,常年跟蹤。通過數據對比,判斷其品質是否發生變化,特別要關注可能出現的污染物。一旦出現異常指標,就要對集團採購部門發出預警,避免採購當地原料。”

  他表示,研發中心的另一大任務就是及早發現現行法規之外的潛在風險,並做到未雨綢繆。“前兩年反式脂肪酸在食用油行業掀起風暴,但我們早在2010年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對所有工廠進行了排查,對發現生産的食用油反式脂肪酸含量達不到國際標準的個別生産線,即便稍高於歐洲標準,立刻開始調整,在國家關注到這個問題前就解決了。”

  他表示,目前數據庫的收集重點仍集中在糧油原料和産品上,今後將向兩頭延伸,往前深入農業領域,例如土壤、水質及大氣污染等情況,往後關注消費者健康,對使用不同糧油産品的消費者身體狀況進行跟蹤和研究。

  在他看來,研發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傳統工藝的技術改良為主,通過品質強化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第二階段是綠色加工方式,産品多元化發展,國內少數大型企業在做,益海嘉裏就是其中之一。第三階段則是消費模式創新,,社會在不斷發展,要能預測10年後家庭生活的變化,判定出10年後糧油産品的發展趨勢,並提前做好規劃。目前豐益全球研發中心正在嘗試第三階段。

  徐學兵説,“未來5年,消費者可能需要個性化的油品,比方説適合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食用油,適合嬰幼兒、兒童、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齡階段的食用油。未來10年,家庭廚房可能會變小,方便類食品佔據主流。我們甚至想像,今後可以像飲用水一樣,在小區門口放個自動化機器,就能購買任意品種、任意數量的油品。”

  企業應挖掘出更多創新能力

  從1991年推出中國第一個小包裝食用油産品“金龍魚”,益海嘉裏在中國耕耘了20多年,與其他外資公司只是在中國設立區域性的研發中心不同,益海嘉裏直接將全球研發中心設在了中國,這也是目前全球前四大糧油企業中惟一的一個。

  這座投資8億元于2009年底成立的全球研發中心,設有糧油技術與産品研發、新産品及技術諮詢、産品技術服務、科技合作與交流、糧油食品專業人才培育等5個“中心”,對全球糧油行業發展共同關注的生物技術、食品安全、食品營養與健康、農副産品綜合利用、生物質新能源新技術等幾大技術領域進行研究。

  “豐益國際集團40%到50%的業務在中國,今後中國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糧油産品貿易國和消費國,考慮到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無論是人才資源、總部經濟還是國際輻射力都處於先進水準,我們在已有7家工廠的基礎上,又將全球研發中心設立在此。”

  徐學兵説:“過去貿易和經營創新是集團運營的主動力,研發人員分散在各地工廠內,但在食品安全管理、智慧財産權、潛在市場預測等方面不能滿足需求。所以5年前,在已有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我們將科學家集中在上海成立全球研發中心,從剛開始的30多人增長到近300人,10層高的研發大樓也將在2015年年初啟用。”

  而他在成為豐益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前,曾為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食品生物技術的教授。他告訴記者,研發中心的核心人員都有國際背景,其中董事長蔡南海就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教授,包括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外籍人員在內,團隊內約15%的研究人員擁有博士學歷,擁有碩士學歷以上的則佔到85%。目前平均每年申請發明專利50到70項。

  “在國外,80%的科技創新來自於企業,但在中國,大量專利都在大學裏完成,企業的創新能力沒有被挖掘出來。”徐學兵認為,無論是從産業發展,還是新技術應用上,企業都應該成為創新的主動力,關鍵是在內部形成創新文化,用機制激勵出研發人員的創新能力。“過去糧油行業分散,小企業沒有研發能力,但隨著行業整合,一批有能力的大中型企業在成長,當年‘短平快’的發展模式必然不能滿足需求,只有以科技為導向的企業才能獲得長遠成功。”

  【高管建言】

  豐益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徐學兵:

  2009年我們在上海建立全球研發中心,創辦過程中體會最深的就是人才需求。上海要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心,重中之重就是人才。無論是管理層還是研發主體,只有有了人才,才能健康運作。

  引進人才靠什麼?高薪還不足夠。這些高端科技人才的最大訴求是平臺,只有給予他們優良的研究環境,支援他們的研究,才能真正把人留下。上海在一些支援體系上需要改善,對於拿著外國護照的人才來説,無論是創新平臺建設,相容不同國家的文化,還是孩子的入學問題都需要解決。

  此外,建議更多的開放式創新。很多大的課題或者項目,很難依靠一個團隊、一家高校做出大創新,我認為共用性和合作性非常重要,通過合作來取得成果,應該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界的共識。

  舉個例説,我在丹麥奧胡斯大學工作時就曾參與美國的重大項目研究,豐益全球研發中心也和全國的幾十座高校有合作。中國的研究機構應該放棄面面俱到的研究方式,轉而主攻一個方向,然後通過強強聯合達到重大創新。另一方面,這種開放、共用的精神也可以用在研究設施上。中國很多高校或者研發機構購買了非常先進而且昂貴的儀器,但使用率卻不高,如果可以開放給其他機構共用,對於加強交流和提高研發能力肯定有幫助。

  創新需要堅持。中國人創新能力很強,但目前我們的創新還集中在模倣性上,真正突破性的、原創性的創新少一點。如何突破這一困局?我認為關鍵在於量變引發質變。如果沒有足夠的積累,很難一下子達到質變。因此,無論是企業的研發中心,還是高校等其他研究機構,都應該增強內部創新文化,建立鼓勵創新的機制。比方説在管理上加以提高,完善提升項目評審機制、獎勵機制等,鼓勵科技人才不斷積累,最終形成良性運轉的創新文化。

  【記者手記】

  在走進豐益全球研發中心之前,也許你很難想到一瓶食用油、一袋大米的背後,會有這麼多的研發人員,從種植、採購、加工、儲藏等多個環節,確保産品的食用安全以及生産方式的綠色環保。

  將初級的、傳統的糧油行業,改造成以精深加工産品為主,“吃幹榨盡”所有原材料的現代工業,研發和創新功不可沒。高大上的研發中心這一次不是在汽車公司,也不是在醫藥企業,而是在關係國計民生的糧油工廠中,用技術創新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營養,吃得綠色,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這天採訪結束後,恰好是下班時,脫下白大褂的研發人員一撥撥走出,乘上通勤班車回到住地。目力所及之處,幾乎都是年輕人。更可貴的是,在豐益全球研發中心,85%以上的研發人員擁有碩士以上學歷,核心人員更全部擁有國際背景。

  匯聚全球智慧,是研發中心應有之義,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大幸事。對於上海來説,這樣的“科技投資”多多益善,不僅高校裏要有,企業裏也應該有。一大批科學帶頭人、高新科技人才的引入,將誕生大量的新産品、新技術,使得上海成為人才高地的同時,更將是創新創造的高地。

  “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不是嘴上説説的事。只有這樣的研發中心多了,才有希望。

迴圈經濟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西王食品 15.84 4.55%
2 隆華節能 6.35 3.93%
3 三友化工 8.78 1.97%
4 華西能源 13.79 1.40%
5 啟迪桑德 28.84 1.37%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太空智造 10.63 -5.00%
2 民和股份 10.39 -4.68%
3 兄弟科技 13.75 -3.03%
4 創業環保 13.79 -2.34%
5 格林美 7.28 -1.89%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