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把式”轉型“高大上”——我國育種農業破土而出

  • 發佈時間:2014-12-18 16:48: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長沙12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育種農業無非是科研人員戴著草帽、頂著烈日在田間地頭“眼觀手捏”的老把式,完全與“高大上”、有趣好玩沾不上邊。但如果你真這樣想,那可就錯了。

  ?從低鎘育種到航太育種:讓農産品更安全更好吃

  最近幾年,各地相繼出現的土壤污染導致農産品重金屬含量超標,使得安全成為購買農産品時首要考慮的問題。治理污染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那麼有沒有一種捷徑來保障人們吃上安全的大米蔬菜呢?答案就是低鎘育種。

  在湖南省農科院水稻所,張玉燭所長帶領團隊通過將數十個水稻品種分佈到不同地區進行對比性種植後發現,不同水稻品種對重金屬的阻隔性差異很大。

  “我們已篩選出湘早秈32號、株兩優819、湘晚秈12號和湘晚秈13號等4個低鎘品種,這些品種在湖南已種植了幾百萬畝。”張玉燭告訴記者,未來幾年,還將有幾個全新的水稻和蔬菜品種投入實際生産。

  除了吃得安全,還要吃得新奇。在海南航太工程育種研發中心育種基地裏,由神州四號飛船搭載的太空五彩椒、魔鬼辣椒、雲圖Y2圓椒,以及航太小番茄、水果南瓜等數十個航太種苗長勢良好,再過一個多月,這些從太空“遨遊”回來的航太種子將結碩果。

  據基地主任鞏雲翔介紹,與普通種子不同,“太空種子”經過宇宙輻射、微重力等多種因素對其誘變。科研人員進行多代選育最終獲得的優良新品種,不僅産量高,而且抗病毒能力強。目前,基地選擇了適應海南氣候條件的13個品種,累計示範推廣面積近9000畝。

  從院所育種到企業育種:讓科研真正變成生産力

  在2011年之前,我國的育種主體是科研院所,由於以完成科研任務為首要目標,培育出來的品種要麼同質化嚴重,要麼與市場需求脫節。2011年之後,國家將企業確立為商業化育種的主體。

  蒲諧曬必須“走向市場”。2006年,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的張青帶領團隊紮根遼寧海城市三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致力於設施蔬菜種苗的選育。幾年來,張青糰隊成功育成39個蔬菜新品種,涵蓋番茄、黃瓜、茄子、辣椒、西葫蘆、甜瓜6大作物。全國推廣面積超20萬畝,帶動全國農民增收12億元。

  隆平高科副總裁、隆平種業科學院院長楊遠柱告訴記者,以前一個科研單位往往承擔幾個課題,課題之間、單位之間重復著同樣的研究,結果就是種子同質化十分嚴重。

  “商業化育種把各環節分解,就像汽車企業一樣,不同的車間製造不同的零件,最後進行組裝,真正實現大規模、高通量、標準化育種。”楊遠柱介紹,隆平高科最近幾年投入大量科研經費,從2007年至今共向全國市場推廣的自主培育品種超過140個,每年種植面積都在5000萬畝左右。

  據農業部種子管理局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種子企業已由2011年的8700多家減少到5231家。前50強企業的市場佔有率提高到30%以上。其中,60多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大多設立了專門的研發部門和育種方向決策委員會,企業研發人員越來越多。

  ?從傳統育種到分子育種:育種農業華麗轉身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止一次強調,未來育種技術的發展方向非分子手段莫屬。

  湖南華智生物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曾在美國從事多年分子育種研究。在他看來,相對傳統育種通過肉眼觀察樣本、人工蒐集數據來説,分子育種可謂真正的“高精尖”。“通過對種質資源的蒐集和對基因的分析,分子技術不僅可以做到精準育種,還能將育種時間縮短一半。”張健説。

  2013年,在農業部倡導下,數十家育種企業聯合成立一南一北兩個分子育種平臺,分別為水稻育種企業和玉米育種企業提供分子技術支援。

  為育種企業提供保障的還有制種基地。目前我國劃定了西北、西南和海南三片制種基地。農業部共認定57個制種大縣(市),其中水稻制種大縣的制種量佔全國的55%,玉米制種量佔全國的70%。

  在海南省,南繁育制種基地有來自全國29個省份的600多家單位或企業,基地面積已突破20萬畝。南繁基地的功能已由過去的加代繁殖為主向科研育種、制種繁種、純度鑒定等多功能轉變。

  如今,我國商業化育種體系已經成型。隨著研發實力的不斷提升和市場化道路越來越明晰,我國育種農業將迎來“破土而出”的黃金時代。(記者王宇、周勉、周慧敏、張逸飛、連振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