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與生産 應共擔生態責任

  • 發佈時間:2014-12-18 05:49: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2014年G20領導人峰會上重要主題。“氣候變化”思路,強調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造成的影響將會危害人類自身生存,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碳減排”的政策建議。按照這種思路,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應該承擔最多的減排義務就成為合理推論。筆者認為,把環境問題簡化為“碳減排”,將導致片面強調生産過程造成的環境負擔,忽視了過度消費帶來的資源代價。

  與“氣候變化”這一片面強調碳元素的思路不同,生態文明在理念層面上體現了人與自然全面和諧發展的高度。

  首先,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全方面、立體化的,不能簡化為碳排放。黨的十八大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包括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等多個方面。人類活動既包括生産,也包括消費,涉及多種自然資源、多個環節層面,需要在把握各個環節基礎上追求人與自然關係的整體和諧。

  其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應尋求動態平衡。現代科學認為,人與自然應尋求兩個系統之間的動態平衡,孤立地、靜止地要求“改變失衡”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統一,是可以消除惡性迴圈,實現動態平衡的。

  最後,生態文明是現代化建設的一部分,不能把環保與發展相對立。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保護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兩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要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道路。

  從實踐層面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的具體問題所採取的務實性戰略選擇。從國際上看,生態文明理念對於應對全球性環境挑戰以及國際治理困境意義重大。目前全球議程中環境問題被單一化為“碳減排”,進而在政策上片面強調産品生産國的減排責任。然而,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只有從全球治理層面,以及從生産到消費的各個環節全面著手,才能真正收到改進生態平衡的實效。因此,應積極倡導全球生態文明,建立消費與生産共同承擔生態責任的資源補償機制,推動全球環境治理邁上新的臺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