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媒:利馬氣候協議使各國接受減排輿論監督

  • 發佈時間:2014-12-16 10:1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美國《紐約時報》16日報道,利馬氣候協議首次實現了所有國家都承諾減排,但允許各國政府自行決定本國減排計劃。談判代表希望形成輿論壓力,迫使政府行動。

  據報到,當地時間14日淩晨,經過了36個小時的談判,近200個國家的高層官員終於達成了史上第一個協議,要求每個國家承諾減少導致全球變暖的化石燃料廢氣的排放。

  這個協議的框架代表了20年來尋求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共識的努力取得了突破。《利馬協議》是所有國家,無論窮富,第一次同意都減少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消耗。

  但是,新協議背後的動力不是制裁或其他法律後果,而是國際壓力。國際社會的批評是否能産生足夠的壓力,促使領導人通過新的氣候立法,還是最終被證明只是一種軟弱的政治壓力,接下來的幾個月就會見分曉。

  這份協議的優點——每個國家都做出了關於國內減排的承諾——也是它最大的弱點。為了讓所有國家都同意,包括美國這個歷史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利馬協議》沒有包含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款,要求各國必須把排放減少多少。

  各國只是同意各自執行本國的法律去減少碳排放,並將在3月31日之前提出一個關於它們打算在2020年之後減少多少排放的計劃,以及它們將制定怎樣的國內政策去保證目標的實現。

  到3月份不能提交計劃的國家可以推遲到6月。這些在聯合國被稱為“預期自主氣候貢獻”的國家計劃將構成2015年在巴黎簽署所有氣候協議的基礎。

  專家認為,通過允許各國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與國內政策制定計劃,而不是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決議,《利馬協議》實現了國際共識,各國都同意做出某種碳減排的行動。

  但是,因為沒有強制性條文,要求各國做出科學家認為足以避免災難性全球面暖的減排幅度,各國很可能只會擬定一個弱計劃,現狀難有實質性改變。它們甚至可以無視這個協議,根本不提交計劃。

  “如果各國不提交計劃,也不會有懲罰措施,沒有罰款,聯合國也不會派出黑色直升機找你,”研究機構世界資源研究院的氣候談判專家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説。

  事實上,這個計劃的制定者,包括白宮高級官員,正是希望《利馬協議》能迫使各國為了避免受到國際譴責而開始行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國際壓力,”摩根説。

  協議的框架是政治科學家所説的“點名批評”法。根據《利馬協議》,所有國家都必須提交計劃,這些計劃將在聯合國網站上公佈,對公眾開放訪問。

  各國領導人的動機和他們是否在乎國際社會的對比分析,是協議能否奏效的關鍵。

  奧巴馬有意願簽署協議,因為據他本人和總統顧問説,他把自己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的作用視為自己政治遺産的基石。但美國能否履行他做出的承諾,取決於他的繼任者和政府同僚是否也這麼想。

  美國已經承諾到2025年減少28%的排放。借助奧巴馬政府已經執行的有關汽車尾氣和發電廠排放的新法規,美國可以部分做到。

  但專家説,美國要想兌現承諾,需要在奧巴馬離任之後繼續有新法規出臺。多數有總統競爭力的共和黨政客已經強烈反對奧巴馬的國內氣候政策,到時候,即使美國不履行利馬承諾,他們可能也不會在乎國際社會的譴責。

  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國印度將如何反應,有很多猜測。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已經多次強調他的首要任務是經濟增長和扶貧,即使那意味著建造更多火力發電廠,輸送廉價的電能。在新德里,批評者已經開始反對《利馬協議》了。

  “應對氣候變化的重擔將毫無疑問地轉移給發展中國家,讓它們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的工作變得更困難,成本也更高,”印度倡導組織科學與環境中心主任蘇尼塔?那雷恩(Sunita Narain)説。

  但印度環境部長普拉卡什?雅瓦德卡爾(Prakash Javadekar)上周在利馬説,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印度,他的政府準備在6月前提交計劃,闡述將怎講降低製造污染的速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