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陳四清:開啟人民幣國際化新格局

  • 發佈時間:2014-12-16 16:49: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9年7月,以中國人民銀行與相關部委聯合發佈《跨境貿易人民幣試點管理辦法》為標誌,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幕正式開啟。試點五週年來,經常賬戶的人民幣輸出推升了人民幣國際化水準,“貿易結算+離岸市場”的發展主線逐步成型,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不少具有標誌意義的重要進展。

  在當前推進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代表的區域經濟合作背景下,資本賬戶輸出人民幣的前景正變得愈加清晰,“企業‘走出去’+人民幣資本輸出”可能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深入推進的新主線,下一個五年,人民幣國際化將進入兩條主線交替推進的發展新格局。

  經常項目的跨境人民幣收付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水準不斷提升

  人民幣國際化歷程起始於經常賬戶項下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發展于經常賬戶項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收益和各種轉移收付活動中人民幣使用比例的不斷提高,收效于經常賬戶下人民幣資金持續凈流出推動離岸市場不斷擴容。五年來,“貿易結算+離岸市場”的發展模式逐步成型,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顯著成效。

  緹辰崴閌褂盟平明顯提升。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規模迅速擴大,2014年1~9月,全國累計辦理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4.82萬億元,已超過2013年全年業務量,是2010年業務量的近10倍;同期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在海關進出口總額中的佔比提升到15.6%,人民幣已成為中國對外經貿往來中使用的第二大結算貨幣。

  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人民幣在“出、轉、回”的跨境迴圈過程中向境外凈輸出資金,2014年1~9月,經常項目下的人民幣凈輸出破萬億元,有力地推動了境外人民幣資産規模不斷擴容。中國銀行跨境人民幣指數(CRI)8月份數據顯示,當前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存款總量已超過2.54萬億元,中國香港、新加坡、倫敦等覆蓋歐亞地區的多個離岸人民幣市場穩步發展,促進了人民幣在境外的流轉和使用,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結算貨幣和第九大外匯交易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水準明顯提高。2014年以來中國銀行發佈的各期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顯示,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活躍度較2011年提升了一倍多;人民幣在離岸金融市場上的規模也比2011年提升了兩倍多,人民幣在境外存貸款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權益投資市場以及外匯儲備等方面的存量規模和使用份額明顯提升,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接納。

  深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仍面臨不少艱巨的任務

  “貿易結算+離岸市場”發展模式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良好開局,但是深入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仍面臨艱巨任務。

  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中的使用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國外貿進出口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從2011年的6.6%提升至15.6%,增長明顯。但應注意的是,與其他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貨幣相比,首先這一比例的絕對水準並不高,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其次,這一比例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外貿進出口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實際水準。由於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跨境人民幣往來在整體跨境人民幣結算中的比例高達53%,事實上,與香港以外地區貿易往來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要明顯低於15.6%,全方位提升人民幣跨境流通使用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人民幣國際化三階段中的區域化有待進一步夯實做強。區域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環。歐元國際化的成功,在較大程度上得益於區域化的成功。歐元在歐盟以及部分北非及地中海國家較高的使用水準,為歐元國際化奠定了較為牢固的基礎。相比之下,雖然近幾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在遠離中國的歐洲、澳洲甚至非洲地區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在中國周邊地區,如南韓、東盟等國家和地區人民幣的結算使用水準還不高。做實區域化,須著力於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扎牢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基礎。

  人民幣資金輸出的渠道和模式亟待進一步拓寬。我國目前人民幣跨境收支的特點是經常賬戶人民幣收支為逆差,資本賬戶人民幣跨境收支為順差。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初期,經常項下的逆差是向境外市場輸出人民幣資金的重要通道,但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涵蓋的國家越來越廣泛,經常賬戶的人民幣跨境收支狀況將逐漸與我國整體跨境收支狀況趨同,最終有可能呈現收大於支、總體順差的局面。這意味著未來經常賬戶輸出人民幣資金的能力有可能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水準的提升而逐步下降。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總體規模有限的情況下,有必要未雨綢繆,摸索新的人民幣資金輸出模式,在經常賬戶人民幣資金凈輸出可能減少的情況下,接力承擔起輸出人民幣資金的職能。

  人民幣與境外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還需大力提升。深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市場基礎,需要培育和增強以人民幣資金引導資源要素的跨境流動、參與境外實體經濟迴圈的能力。從目前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狀況來看,人民幣參與境外實體經濟迴圈的能力還顯不足。

  首先,以離岸人民幣債券資金的運用為例,在2014年上半年約160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發行額及約440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餘額中,中資企業的發行額和餘額佔比均超過7成,這些資金通過不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會回流境內市場,參與境外實體經濟迴圈的人民幣資金規模較為有限。其次,從離岸人民幣市場自身結構來看,離岸人民幣存款的發展較為突出,存量已超2.5萬億元;而貸款的發展相對滯後,保守估計其總體規模不足萬億元,其中,境內銀行為“走出去”企業各類境外投資合作項目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尚不足400億元,説明人民幣為境外實體經濟擔當融資貨幣的職能還有待增強。

  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現狀與人民幣在境外實體經濟的運用具有表裏關係。目前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民幣與境外實體經濟結合尚不夠緊密的現實。推及人民幣國際化,還需要從強化離岸人民幣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資源配置能力入手,大力扶持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繁榮,促使人民幣更深入地融入境外實體經濟和生活。

  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輸出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增添新動力

  2006~2013年,我國對外投資的年均增速達23%,明顯高於外商直接投資9%的年均增速。2013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上升至902億美元,與當年吸收外資金額1176億美元相比,差距縮小為200多億美元,如果保持上述增速水準,201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即可超過外商直接投資,屆時對外直接投資有可能成為凈輸出人民幣的重要渠道,“企業‘走出去’+人民幣資本輸出”可能成為引領人民幣國際化深化發展的新主線。

  第一,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有助於提升人民幣的計價結算職能。不少研究發現,對外直接投資對所使用貨幣的計價結算職能有重要支援作用。為對衝匯率風險,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往往會帶來以投資貨幣計價的銷售收入,這將直接提升該貨幣在貿易計價結算中的使用水準。

  此外,直接投資還對全球供應鏈的計價結算有著重要影響。中國銀行在2014年對境內外3100多家公司企業進行人民幣跨境使用狀況調查中發現,由於上下游客戶均採用外幣報價,不少企業進出口中面臨貨幣錯配的顧慮,而未能實現人民幣計價結算。這也是人民幣計價難以進入全球供應鏈計價環節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調查結果説明,想要掌握人民幣計價結算的主動權,需要構建以中國企業為核心的全球供應鏈條,中國企業“走出去”並參與全球資源採購、中間商品分包到最終商品銷售的完整供應鏈,是必然選擇。在此過程中,推動企業帶資“走出去”,依靠對外投資輸出人民幣資本,並通過投資項目的銷售收入實現人民幣回流,有助於從微觀層面夯實人民幣計價結算職能的基礎。

  第二,對外直接投資輸出人民幣有助於推動人民幣貨幣區的形成。人民幣貨幣區,是指進出口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較高、其貨幣與人民幣匯率掛鉤態勢較為明顯、人民幣承擔“錨貨幣”角色的區域。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一國貨幣要成為所在區域的錨貨幣,除要求該國經濟規模和貿易份額達到一定體量、金融市場發達、幣值基本穩定等之外,所在區域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流動較為自由,經貿投資聯繫緊密,發展趨向協同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

  人民幣具有成為區域錨貨幣的條件。中國與周邊經濟體,如東盟國家的經濟和貿易往來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能夠為周邊國家提供巨大市場,但亞洲區域內各國經濟發展水準還存在較大差異。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建設,促進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正是從産業層面提升中國與周邊國家經濟發展的協同性,對於人民幣貨幣區的逐步形成具有基礎性的推動作用。

  第三,直接投資輸出人民幣有助於優化人民幣跨境迴圈模式。一國貨幣國際地位的鞏固和提升,往往伴隨著持續的經常賬戶順差和對外凈資本輸出的歷程。美國的經常賬戶順差和對外凈資本輸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這一期間也是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不斷鞏固的重要時期。馬克的國際化同樣伴隨著德國從1971年開始的長期經常賬戶順差和對外凈投資。

  以對外直接投資輸出人民幣,以經常賬戶回流人民幣,可避免“特裏芬難題”帶來的困擾,這對於貨幣國際化推進初期,亟須進一步提升國際支付地位的人民幣而言,無疑是更加可行的選擇。

  第四,直接投資輸出人民幣有助於激發境外實體經濟的人民幣需求。根據中國銀行跨境人民幣指數計算模型測算,人民幣的跨境使用活躍度相當於美元的六分之一、歐元的四分之一、英鎊的三分之一、日元的二分之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存量)6136億美元(截至2013年末),相當於美國對外投資存量的十分之一,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二。

  貨幣跨境使用活躍度的差距與這些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規模的差距大體上較為匹配,這可能説明兩者之間存在某種內在聯繫,即一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奠定了境外實體經濟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基礎,從而進一步支撐該國貨幣跨境使用的活躍程度。

  同時這也説明,以境外直接投資項目為載體是打開人民幣資金進入境外實體經濟迴圈通道的重要手段,隨著境外實體經濟對人民幣資金需求的逐步培育和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引導境外資源配置功能也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形成與境外實體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有效推動人民幣境外使用水準的提高。

  擴大直接投資的人民幣輸出,開啟人民幣國際化新格局

  通過直接投資輸出人民幣資金,需要以跨境投資能力和全球化經營水準為基礎,這需要從企業自身、經濟合作氛圍和金融合作環境三個方面作出努力。

  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打造以人民幣計價的全球供應鏈。一是推進人民幣在能源和大宗商品的計價和使用,通過對能源資源類企業的投資或參股、“走出去”資源開發等,使人民幣成為計量能源和大宗商品生産成本的價值尺度,在供應鏈的源頭為人民幣成為計價貨幣打下基礎;二是提升企業的跨國經營水準,通過積極“走出去”,增強中國跨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引導和利用各種生産要素、組織生産分工的能力,逐步擴大人民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定價話語權;三是要推進技術升級和進步,增加製造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向供應鏈的高端遷移,逐步提升在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提升人民幣在全球供應鏈的定價主動權。

  加強經濟合作,為人民幣“走出去”創造合作共贏環境。推進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代表的國際經濟合作,使惠及相關國家和區域的經濟合作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有效載體。一是將人民幣嵌入東盟、中亞等國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人民幣項目貸款、銀團貸款等方式為這些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提供融資,在促進中國與東盟、中亞等國家互聯互通的進程中,打造境外“人民幣走廊”;二是以人民幣“直接投資+對外援助”形式加強與非洲經貿合作,使人民幣走進非洲成為促進非洲經濟開發建設的重要機遇;三是以“直接投資+金融投資”推動人民幣進入歐美國家,借鑒和吸收歐美國家的先進技術推進國內産業升級;以促進實體經濟穩定、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良好的離岸金融市場環境為目的,不失時機地參與歐美國際金融市場,逐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使用份額。

  加強金融合作,為企業“走出去”和資本輸出提供切實保障。一是積極推進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經營步伐,強化與國外銀行業在人民幣支付清算、資金拆放、報價做市等方面的業務合作,為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資本輸出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銀行服務。二是積極推進以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為代表的區域金融合作,為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資本輸出提供可靠的金融組織保障。三是繼續擴大在央行層面的貨幣互換合作,使人民幣在補充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參與國際貿易融資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以人民幣“走出去”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保障。

  總體而言,五年來人民幣國際化成就斐然,未來發展也同樣任重道遠,需要在企業層面、金融合作層面以及國家經濟合作層面開展大量紮實細緻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看,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其作用類似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播種機、宣傳隊和宣言書,一旦企業“走出去”有效帶動人民幣“走出去”並形成自發的良性迴圈,人民幣國際化將開啟嶄新格局。■陳四清作者係中國銀行行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