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持穩增長調結構平衡

  • 發佈時間:2014-12-11 05:53: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雙雙低於預期,今年7.5%的外貿增長目標趨於“落空”,穩住經濟運作的呼聲明顯高了起來。

  這樣的呼聲有一定建設性。穩增長,是為了有一個基本底線,創造一個有益於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宏觀環境,讓我們有餘力去促改革、調結構。尤其在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沒有穩定的經濟增長,就業就解決不了,經濟發展動力就不足,調結構也就無從談起。

  眼下,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但也的確面臨著新動力支撐不足等問題。除了外貿不景氣外,投資也後勁不足。今年1至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僅增長15.9%,民間投資的情況好一些,但也比上年同期低了5.4個百分點。企業效益下降與成本上升並存矛盾同樣很突出。今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0.6%,兩年來首現月度負增長,到了10月份,該降幅進一步擴大至2.1%。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生産經營成本卻未明顯改善。1至10月,中央國企財務費用同比增長高達21.3%。當然,穩增長更主要是穩就業,而並不是要讓全部的經濟部門都增長。在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動力轉向創新驅動的新常態下,有一些部門、地區、行業企業日子難過,經受轉型陣痛,很正常。

  要“穩”更要“進”,進的重點是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結構。沒有積極的調整、主動的升級,發展難以穩住,也不可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結構是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抗風險能力的根本途徑,是實現有後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實現經濟發展目標,適應經濟新常態,關鍵在於處理好“穩”與“進”的關係,保持穩增長調結構平衡。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率、就業水準沒有滑出“下限”,物價漲幅沒有超出“上限”,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良機。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創新驅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産業向中高端邁進;要狠抓改革攻堅,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要認識到,“穩”和“進”不是對立的,而是內在統一的。經濟形勢越是複雜,就越需要重視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與促改革三者之間的關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