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科技+設計”模式催生新經濟

  • 發佈時間:2014-12-11 01:31:1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①2014中國設計紅星獎評選

  ②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産業地基建立全國首家3D列印體驗館

  ③iHealth血壓計

  ④北京國際設計周發佈“設計貓”産品

  ⑤3D列印産品

  ⑥3D印表機

  ⑦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産業基地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黨中央賦予北京的新定位,既是北京發揮優勢、服務國家發展的功能所在、責任所在,也是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破解人口資源環境矛盾的內在要求。

  設計作為人類創造性勞動的實現“過程”和新興業態,在調整産業結構、促進技術應用和産業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等方面將發揮巨大的作用。近年來,北京市在設計産業領域積極探索建立“以科技創新促進設計産業發展,以設計促進首都經濟發展”的“科技+設計”為核心特徵的發展模式,將北京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轉化為設計産業發展的領先優勢,服務於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設計之都”建設促進科技與設計融合發展

  自2012年北京以科技創新的鮮明特點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被授予“設計之都”稱號以來,北京先後出臺了《北京市促進設計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北京“設計之都”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和《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為“設計之都”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並以此為契機,加快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設計産業發展逐漸呈現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等“高精尖”特點,促進産業創新和結構優化、科技與設計融合發展,為建設美麗北京、智慧北京添加色彩。

  北京市科委實施首都設計提升計劃,在高端裝備製造、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航空航太等重點行業,開展一批設計示範項目,推動企業與設計公司對接,促進設計與科技、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2013年開展北京市設計創新中心認定及培育,至今共認定聯想集團、牡丹集團、小米科技等109家單位,其中77%的企業收入超過億元,28家企業收入超過10億元。2014年中國設計紅星獎成為全球首個年參評數量超過6000件的設計獎項,大型製造企業對設計的認知和運用能力顯著提升、低端設計業務逐步縮減、技術含量更高、文化承載力更強。

  設計與科技發展相互交織

  科技深刻改變人類生産和生活方式,設計也隨著科技進步,不斷改寫和豐富自身的定義、內涵和外延。農耕時代,人類利用木、石材打造工具,用泥土燒制陶器,發明、設計和製作融為一體;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批量化、標準化使得生産方式發生改變,由此催生了設計的革命性進程,設計與製造相分離,設計獲得了獨立的地位,成為了一種技能,設計師成為一種職業;19世紀最後30年至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産的高漲使得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工業設計以職業化屬性廣泛介入工業製造體系,諸如賓士汽車,通用電器,波音飛機,貝爾電話等,設計通過産品結構、外觀、色彩等形式與功能的有機結合,在推動製造業發展方面發揮著更大的作用;20世紀下半葉,設計成為了一個系統,延伸到視覺、包裝、廣告、環境、商業的全過程,通過與電子資訊業的融合,誕生了以新力、蘋果公司為代表的“設計驅動型製造業企業”。

  當前,在知識網路時代,一切傳統的模式正在面臨深刻變革。雲計算大數據、智慧技術、3D列印等技術的出現,都將徹底改變設計研發、製造和服務的過程,它是資訊革命與能源革命、製造革命結合起來的一場新的産業革命和思維革命,設計的對象不再是有形固化的産品,而是在網路空間中的全球資源共用和協同創新,設計開始注重互動、參與、體驗,成為一種思維和情感。

  科技與設計界限融合

  東成新維是北京一家産品設計公司,多年從事家用電器、消費電子、醫療設備、交通工具和公共設施的設計服務,業績不俗。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技術的出現,使結構、功能、外觀和色彩的傳統設計模式陷入困境,新技術在産品上迅速應用對設計師提出挑戰。東成新維在2008年開始轉型介入設計研發,深入了解技術、應用技術,先後與寶潔、蘋果公司等國際企業開展合作,其設計研發的iHealth醫療設備系列、iSmart Alarm家庭安全監控系列、iBaby Monitor等産品在Apple Store上熱銷,並屢獲國際設計大獎。經過幾年的探索,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尖端技術,2014年初,東城新維在美國矽谷創立了新公司,專門研發基於數據分享的實時天氣監測産品,實現了傳統設計機構向科技服務型企業的轉型。

  高新技術企業充分認識設計價值,運用設計提升産品內在品質,開拓市場。在北京市科委支援的中國設計紅星獎2014年評審中,北京地區報名企業中有90%是IT資訊、大數據、智慧技術、新能源的高新技術企業,參評産品既有支撐大數據、雲計算的中科曙光GreenRow數據中心機櫃、雲終端等産品,也有北汽集團紳寶D50、D70新能源電動車。北京地區在全國設計獎獲獎數量名列前茅,而中關村高新示範區的企業就佔到五成,這即緣于眾多設計機構把公司業務拓展到中關村,也源於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將設計融于技術研發當中。

  小米科技最初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主要業務為手機軟體開發。但在網際網路創新思維的驅動下,小米引入服務設計理念,將軟體開發、硬體設計與網際網路行銷相結合,形成了有別於傳統科技公司的發展模式,為用戶創造出獨特的消費體驗。創立不到5年就培養了龐大的粉絲群體,産品市場銷售額突破300億元,企業估值達百億美元。

  科技改變設計

  數字技術和網路資訊技術掀起的科技浪潮在改造傳統産業、創造新經濟活力的同時,也在為設計産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3D列印技術在快速原型、手板模具以及航空和軍工領域的飛行器結構件製造等領域均已成功應用。在設計創意和數字娛樂領域,3D列印和虛擬現實技術為電影、遊戲塑造出與眾不同的角色和道具,並幫助娛樂産業從視、聽層面向更為廣闊互動服務市場延伸。同時,3D列印技術的發展也不斷激發設計的創造力。一些好的設計理念,無論其結構和工藝多麼複雜,包括汽車和房屋,均可利用3D列印短時間內製造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産品的創新設計。2013年初,上拓科技在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産業基地建立的“3D列印體驗館”, 是中國首家3D線上列印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參迪網的線下體驗店,通過線下3D列印體驗館和線上電子商務平臺,在國內首個推出了設計師個性化列印定制服務。

  移動互聯和網路社交的興起,也吸引了大眾對設計的廣泛參與。以往的“設計論壇”多關注設計,今天的設計師更多的是探討設計與科技融合創新和眾籌的商業模式。2014年,北京國際設計周與“天貓”合作推出“設計貓”,採用雙向O2O模式,通過網路使消費者與設計師們互動,參與設計,融入自己的理念和創意,為“設計消費”打造獨有的閉環商業模式;與眾籌網合作推出“設計寶”,與北京版權交易中心推出“設計盾”,通過網路提供眾籌、眾包、投融資、孵化、運營、品牌故事以及智慧財産權保護等系列綜合性服務。乙太火鳥、點名時間為代表的設計眾籌網站,基於對設計消費和創意資源的大數據分析,將創意、融資與電子商務融為一體,這是對中國設計版權交易、設計消費行銷中心、設計金融服務、設計消費全産業鏈經濟體系建設進行的有益嘗試,為推動中國設計産業步入從設計到生活的設計品牌之路、支援中國創新産業發展開闢了創新途徑。

  設計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産業結構的調整,設計已作為一種新興産業力量迅速崛起,並成為都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設計園區“孵化”高新技術企業。2005年建立的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産業基地,是北京首批創意産業集聚區,培育出了洛可可、致祥創新、東道設計、智加設計、灝域科技等一批服務世界500強企業的設計外包服務機構。梅泰諾通信技術公司是一家以通信塔製造、安裝為主的企業,通過北京市科委“設計提升計劃”的支援,成為了以研發設計為主導的科技型企業,2010年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視覺中國2006年在DRC基地獲得美國UIG集團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成為中國最大的視覺圖片網站,並於2014年在上交所借殼遠東股份成功上市。2002年中關村德勝科技園剛成立時,高新技術企業只有3家,截至2013年底,園區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1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564家,實現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中關村第七家千億級園區。

  設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統計顯示,2013年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為2851.2億元,佔全國的38.2%,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技術商品和資訊集散地,科技成果資源巨大。北京源德公司購買了北大人民醫院的“高能聚焦超聲腫瘤治療技術”,依託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對其進行産業化設計研發,産品出口美國,實現年産值1.5億元,成為了企業的核心産品,2005年該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設計促進區域協同發展。隨著京津冀三地協同創新的深化,北京設計在産學研聯合創新方面已成為先行者。今年4月,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採用了由北京DRC基地智加問道科技、中國民航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中國航信聯合開發的我國首款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準的全自助行李托運系統。該系統榮獲中國設計紅星獎和2013年天津市創新創業大賽獎。2014年8月1日至15日,中國設計紅星獎參展“協同創新,應對挑戰——京津冀在行動”科技專題展。本次展覽展出了中國北車集團唐山軌道客車有限公司開發的高鐵動車組、天津市艾古工業設計公司設計的汽油變頻發電機組以及北京聯想集團設計開發的IdeaCentre大屏一體電腦等京津冀地區優秀獲獎産品。設計創新首次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亮點。

  設計拉動內需帶動消費。作為北京“設計之都”重要內容的北京國際設計周和設計之旅,自舉辦以來形成了“國慶·北京看設計”的特色旅遊品牌,成為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驅動力。2013年,引進荷蘭設計師霍夫曼的“大黃鴨”在園博園和頤和園展出,直接實現1.6億元的旅遊門票收入和700萬旅遊衍生品銷售額,催生了“黃鴨經濟”。2013—2014年度設計交易成果達102億元,帶動首都文化旅遊收入、拉動各個商圈及各類設計消費活動而形成的設計消費額約為5億多元人民幣;設計之旅的196個活動站點分佈在海淀、朝陽、東城、西城、石景山等各個城區,舉辦206項設計展覽,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撮合下,促成國際與社會資金、資源的參與投入達4.5億多元。

  設計促進國際交往。2013年,北京市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主辦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北京峰會,來自19個國家的31個創意城市通過了《北京議程》,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此次峰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為“推動文化與創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活動”。2014年,北京市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辦“感知中國”設計北京展,39家設計機構的近400幅作品體現了我國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創新設計,提升了北京市設計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其中,全球最小的可穿戴設備Goccia(義大利語“水滴”)借助光通信技術,實現人體與智慧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該産品獲得2014年美國IDEA工業設計大獎,目前已在天貓等電商平臺銷售。

  今天的設計已不再是孤立的設計,技術也不再是孤立的技術,在科技型企業中,設計師與工程師的有機結合,産生了新的職業形態——架構師,解決問題成為其工作的核心宗旨。以往的設計師“坐而論道”必談設計,今天是探討設計與科技融合創新和眾籌的商業模式。

  概而言之,“傳統設計”促進了農耕文明,“現代設計”推進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械化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電子化和資訊化,“科技+設計”的融合模式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必然會引領以網路化、智慧化和低碳可持續發展為特徵的文明走向,並不斷催生新經濟的發展。“科技+設計”的融合模式也將是我們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內涵和不二選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