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韓人為何最愛看電影?

  • 發佈時間:2014-12-03 09:35:0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3年,南韓共上映840部電影,其中好萊塢進口片超過600部,産量不足200部的本土片,卻拿下了1.27億觀影人次,市場份額超過60%。“好萊塢的潰敗”明顯體現在2013年的年度票房排行榜上:前10名只出現了一部好萊塢片——排在第4位的《鋼鐵俠3》。

  事實上,南韓正在成為世界上國人最愛看電影的國家:2013年,南韓觀影總人次達到2.133億,每人平均觀影次數為4.12次——首次超過美國(3.88次)、澳大利亞(3.75次)和法國(3.44次),位居世界第一。而在中國,這個數字不足1次。

  “三八六世代”的美學地圖

  南韓電影在世界舞臺上的突襲,標誌性的節點是2000年林權澤導演的《春香傳》,這部“南韓版《紅樓夢》”成為南韓影史上第一部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作品。兩年後,以朝鮮王朝為背景的《醉畫仙》,更是成就了林權澤在戛納電影節上的最佳導演地位。

  在南韓本土,以出生於1963年的樸讚鬱和出生於1969年的奉俊昊為代表,活躍著一派 “三八六世代”導演,意指“(上世紀90年代)30多歲,(上世紀)80年代上大學,(上世紀)60年代出生”。正如“新浪潮”之於法國電影、“新電影”之於德國電影一樣,“三八六世代”從根本上改變了南韓電影的美學地圖。政治壓抑的國家分裂和獨裁統治的傷痛,通過他們的電影得以消解。

  在“三八六世代”導演中,許多人參與過南韓上世紀80年代的民主化運動。居住在首爾的美國影評人黛西指出:“奉俊昊就曾經因為參與政治活動而遭到逮捕。他的電影充滿了對掌權者的不信任,並經常強調警察的無能和殘暴。獨裁者統治時代是現代南韓電影中非常受歡迎的題材之一,而樸正熙總統則是在這些電影中經常被提及的人物。”

  “為了不讓我們被世界改變”

  南韓電影對現實題材的青睞,表現之一是它們熱衷於拍攝那些未解懸案。奉俊昊執導的《殺人回憶》以1986年~1991年期間發生在南韓華城市的連環姦殺案為原型,在2003年吸引了500萬觀眾進影院;樸鎮彪導演的《那傢夥的聲音》以1991年轟動南韓的“李炯浩被誘拐事件”為原型,在2007年上映時也吸引了300萬觀眾;而2013年意外在中國走紅的《辯護人》,則是取材自1981年全鬥煥軍事獨裁政權下的“釜林事件”。

  為什麼南韓電影如此青睞現實題材?2011年,李圭滿以南韓歷史上三大懸案之一的“青蛙少年失蹤案”為原型拍攝《孩子們》時,曾公開表示過自己對警察制度的不滿:“我相信他們是被謀殺的。還有太多這樣的案子,由於調查過程中的各種原因,並沒有被徹底地揭露出來。”同年,以2005年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性暴力事件為藍本的《熔爐》上映,引發了超過100萬觀眾在網上簽名要求政府重啟調查,案件得以重審,南韓國會也頒布了加強對未成年人性暴力犯罪處罰的“熔爐法案”——這強大的影響效應,甚至被評選為當年南韓十大法律新聞事件之一。

  並不是每個南韓導演心中都有一個偵探夢,他們的心聲,也許藉由導演黃東赫在《熔爐》的結尾説了出來:“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我們被世界改變。”

  (據《新週刊》 庫索/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