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旅遊業準備好了嗎

  • 發佈時間:2014-12-03 05:28: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於北京很多居民來説,今年“雙11”帶來的吸引力遠不如剛剛結束的“APEC假期”引人注目。突如其來的假期在燒旺2014年最後一個“黃金周”的同時,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旅遊消費的巨大能量。

  專家表示,在經濟運作新常態下,大力發展旅遊休閒産業,對我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保增長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受益於雲計算大數據和移動通訊助力的智慧旅遊的發展

  “説走就走的旅行”成現實

  “平時很少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玩,臨時得到通知APEC放假,當天就決定帶孩子去貴州轉轉。”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孩子寒暑假時自己沒有假,國慶長假各大景區又是人山人海、出行不便,恰巧這“臨時假期”大人孩子時間都合適,就趕緊帶著孩子出遊。

  “臨時決定的出行不會因準備不足造成不少困難麼?”面對記者的疑問,陳先生一邊笑著打開手機上這趟旅程的訂單,一邊説:“從搜尋攻略、購買機票到訂酒店,這些原來瑣碎的環節,現在只需動動手指頭,就可以通過手機上一些線上旅遊網站的APP輕鬆完成。不僅方便快捷,旅遊成本也節約不少。”這個“臨時假期”促成了不少像陳先生這樣“説走就走”的旅行。根據多家旅行社提供的數據,此次APEC會議期間出京遊的數量相比往年同期的旅遊淡季增加3到5倍。

  近年來我國旅遊産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旅遊選擇呈現多樣化正在成為一種新常態。以今年十一黃金周為例,人們多數選擇了自駕遊、鄉村遊、民俗遊和城市休閒遊等新型旅遊方式,不少傳統景區遇冷,遊客人數遠遠低於預期。

  受益於雲計算、大數據和移動通訊助力的智慧旅遊的發展,以及80後、90後年輕遊客消費觀念變遷,越來越多的遊客傾向於自主作出旅行決策,自助安排旅遊行程,散客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13年的數據表明,32.6億人次的國內遊客通過旅行社安排出行的比例不到2%,在目的地通過旅行社安排自己觀光遊覽活動者只有2.1%。

  “高度散客化的結果,是旅遊越來越從一個封閉的世界走向開放的體系,遊客在景區景點之外越來越融入本地居民的日常休閒場所和公共生活空間。”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遊客到訪某個目的地動機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純凈的海水、壯觀的瀑布、富有創意的宣傳廣告。甚至沒有什麼特別的動機,就是在慣常的生活環境中待煩了,於是就有了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

  今年國內、出境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36億人次和1.15億人次

  “會行走的錢包”露真容

  “窮家富路”是中國人的一句老話,旅遊的過程無疑更是消費的過程。僅以購物消費為例,2013年,海南離島免稅購買人數突破110萬人次,實現銷售金額33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海南全省免稅商品銷售額31.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在目的地花費構成中,購物是除交通之外的第二大消費選項,佔到20%以上的比重。2013年,中國旅遊總收入為2.95萬億元人民幣,以此比例測算,國內和入境旅遊者加起來就有超過6000億元的購物市場規模。中國遊客的消費能力如此之強,以至於被稱為“會行走的錢包”。

  購物消費僅是“冰山一角”,旅遊涉及範圍較廣,與交通、住宿、餐飲等行業都有重要聯繫。旅遊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除了體現在直接拉動景區門票收入,還體現在對景區附近吃、住、行、遊、娛、購等方面的相關消費。加快發展旅遊業不但能夠為經濟增長提供增量,同時也對改善和調整國民經濟結構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的旅遊發展已經進入以國民消費為基礎的大眾化發展初級階段,正在向中高級階段演化,旅遊已經成為老百姓常態化的生活方式。“到2020年,國民每人平均出遊率更將達到4.5次,那將是一個近60億人次的旅遊市場。除了傳統的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養老、研學、醫療保健、海洋、郵輪、自駕車、探險,甚至航太都已經成為老百姓旅遊需求的新選項。”戴斌告訴記者,中國旅遊業正處於一個國民旅遊意識空前高漲的時代,一個國民旅遊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國民旅遊消費需求得到充分釋放的戰略機遇期。

  把休閒意識注入旅遊業將成為今後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把握商機提升産業水準

  正是認識到旅遊業在新常態下不可替代的作用,10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部署了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的工作,更加重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其中重點提出升級旅遊休閒消費,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

  “當我們給旅遊業注入‘休閒’兩個字的時候,就無形之中擴大了旅遊的産業邊界,膨脹了旅遊的概念。”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分析認為,強調休閒就是讓旅遊成為一種樸素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儀式感很強的觀光活動,把休閒意識注入旅遊業將成為今後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過去發展旅遊,只要建設幾個高大上的景區,蓋幾座高星級酒店,做一段時間主流媒體廣告,就可等著客人到府了,但是現在不行了。”戴斌指出,休閒旅遊時代,帶著體驗異地生活方式的想法,散入市民日常生活的遊客,無時無刻不在用尋常目光打量目的地城市。他們依然會要看風景,但是更要享受景觀之上的生活。這就需要在系統把握大眾旅遊新階段的時代特徵和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真正從遊客滿意的目標出發,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創新旅遊宣傳推廣方式和産業組織體系,整合旅遊目的地的居民休閒和公共生活體系,真正把城市和鄉村打造成為外來遊客和本地市民共用的生活空間。

  當然,要更好地達到旅遊休閒化的轉型,還離不開帶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和落實。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仍然存在集中出行導致交通和景區擁堵、調休造成連續長時間工作、假期安排缺乏規律社會難以把握、供求失衡導致旅遊品質下降和價格上漲等問題。以三亞為例,“黃金周”期間一票難求,酒店房價飆漲;到了淡季,甚至出現星級酒店零入住的極端情況。

  要根治這些問題,一方面要繼續調整節假日安排,另一方面要完善帶薪休假制度。全面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是滿足群眾旅遊需求、分散出遊時間的最有效途徑。“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還需要時間,當前可以推動3天左右的小長假制度,有利於推動短距離的休閒遊,使法定節假日在時間上更加相對分散均衡,也有利於保持經濟社會平穩運作。對推動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休閒度假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使旅遊休閒發展更加均衡優化。”國家資訊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石培華建議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