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進雙龍橋人在畫中游

  • 發佈時間:2014-12-03 03:31: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馬玉竹本報記者李傳君文/圖

  近日,記者來到四川省西充縣鳳鳴鎮被譽為“中國有機生態迴圈第一村”的雙龍橋村,看到這裡山清水秀,湖面白鷺翩飛,山間“別墅”成群,身在其中猶如“人在畫中游”。

  近年來,西充縣按照現代農業、新村建設、鄉村旅遊和綜合配套改革“四位一體”模式,連片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建成新農村綜合體3個、聚居點64個,新村處處展現出村美、業興、家富、人和的幸福畫面。

  作為該縣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的示範樣板,如今的雙龍橋村已成功躋身“全國1000個美麗鄉村”之列。

  突出生態,讓新村成為詩意的棲居

  雙龍橋村位於丘陵地帶,因環村的兩座山體形似飛龍而得名。青山環抱中,寬敞的柏油路如平鋪的墨色香雲紗伸向村中,兩側整齊排列著一幢幢鄉村別墅,統一懸挂的紅色燈籠象徵著村民紅火的生活。

  這是該縣按照“穿鬥小青瓦、白墻坡屋頂、房前經果園”的川北民居風格打造的新農村綜合體,率先提出了“微田園”理念,即將別墅式民居以三合院、四合院的形式排列分佈,房屋間空地配套種植果樹菜園,實現民居建設與産業發展、生態保護的有機融合,體現鄉村田園風光、保留農村庭院生活情趣。

  王明軒是住進新居的130戶村民之一。“我家共兩層,面積有175平方米,樓頂還有30多平方米的露臺……”他熱情地帶記者參觀裝修時尚的樓房。站在露臺上,青山綠水盡收眼底,王明軒興奮地講述著村子日新月異的變化:

  從2010年開始,每天都有十來臺重型機械在村裏作業,平整田地、修河道、挖蓄水池、修路、架橋……村子一個月一個新樣子,過去一到枯水季就乾涸的小溪變成水量豐沛的小河,土地被深溝明渠分割成排灌設施完善的地塊,低窪處變成水草豐茂的人工濕地,彩磚鋪就的步行道在村裏曲折延伸,玫瑰、玉蘭、櫻花、波斯菊等花卉次第盛開,“村子變成了一個大花園。”

  同時,生態迴圈的理念也逐漸移植入村民的生産生活中。土地實行規模流轉、有機轉換、換季輪種,不再施用化肥農藥,而是通過人工沼澤濕地吸引蟲害;生活垃圾以“戶集分類、村收清運”模式進行無害化處理;生活、養殖污水經人工濕地層層處理,達到無害化排放標準……

  産村相融美了鄉村富了群眾

  在新村建設中,西充始終遵循“産村一體、産村相融”的理念,把産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旅遊文化等有機結合起來,讓新農村建設在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的同時,也帶來了增收致富的門路。

  “2009年雙龍農牧公司入駐我們村後,依託西充有機品牌優勢發展台灣特色農業和有機迴圈農業,土地實現了規模流轉。”據該村負責人介紹,雙龍農牧業公司將打造1600畝有機生態産業園,500畝有機牧場,重點打造台灣特色蔬菜、水果、中藥材、牧業、水産、畜禽等六大種養區。3年多的“休眠期”之後,將以“公司+專合組織+農民”的方式推動有機産業園建設,在該村實現有機迴圈産業全覆蓋。

  “在我們村已經拍攝了《有愛有晴天》等影視劇,很多全國著名的書畫家、攝影家也來這裡采風,我們村的名氣越來越大!”據該負責人介紹,為形成“一三聯動、農旅結合”的産業發展新業態,該村將重點建設微電影拍攝、中國書協培訓、鄉村旅遊棲息地和有機生活體驗“四大基地”,目前已建成“日月釣魚潭”、“八卦花海”、“鄉韻十品”等旅遊景點,並利用民房改造後剩餘的鄉村集體建設用地開發住宿、餐飲、宿營地、自駕車營地、文化娛樂、休閒運動等旅遊服務設施,鼓勵村民自主開展個性化的“農家樂”經營服務……一座集現代農牧業、休閒觀光旅遊業和農産品加工三大産業為一體的産業園正崛起于青山秀水之間。

  園區建設尚在繼續,村民已初嘗甜頭。62歲的何大樹兒女均在外工作,175平方米的小樓裝修好後,老人就開起了鄉村旅館,將空著的4間臥室以每年7000元的價格出租,加上土地流轉租金、到産業園區打工的收入,年收入近2萬元。

  與何大樹一樣,該村80%的村民實現了從農民向産業工人、農家樂老闆、服務員等角色的轉型。

  “3~5年之後,這裡將吸納300多名村民就業,參與到旅遊服務、種植業、養殖業中。”據村委會負責人介紹,産村相融的發展模式,讓家園變美了,村民不失地也不搬遷,在住上洋房的同時還鼓起了腰包。

  完善配套提升村民幸福感

  在新村敞亮的農家書屋裏,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各類書籍,書桌上配有搜尋資料的電腦。這裡配備了書籍3000多冊、電子音像製品137張、報刊30種。其中,農業科技、種養殖相關的書籍佔80%以上,其餘是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養老保健、營養烹飪、兒童讀物等。管理書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從有了農家書屋,村民的思想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愛湊在一起搓麻將、打紙牌的人少了,有空就來書屋休閒、帶孩子來閱讀的人多了。

  夜幕降臨,村裏的廣場便熱鬧起來,這是村民娛樂的中心,節慶時有村老年協會龍獅隊、腰鼓隊、川劇座唱隊的演出,每月有兩場電影晚會,每天的廣場健身舞舞得歡騰熱烈。廣場一側的健身區,老人們正利用健身器材鍛鍊身體,小孩在大人間穿梭玩鬧,構成一幅安樂幸福的新村夜景圖。

  據介紹,在新村規劃建設中,西充縣特別重視配套設施的完善。在雙龍橋村,完備的道路水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文化體育設施和醫療站、文化站、便利服務店、金融服務點等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一應俱全。

  除了硬體設施的配套完善,管理制度的科學民主更是該村的一大亮點。在村委會前的公示欄中,記者看到,大紅色的標題異常醒目——“遵守村規民約·創建和諧新村”,這是由村民代表大會共同制定通過的村規民約,從遵紀守法、公共道德、和諧文明、財産權益、孝道美德等方面作出規定,是所有村民的行為規範和村委會處理村民間各類問題的主要依據。

  “民主是和諧的基礎,我們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業主委員會、村規民約等民主手段管理村務,村民更信服。”村委會負責人介紹説,為營造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風氣,該村每年都要開展“五項評比”,定期評選“孝親敬老、勤勞致富、誠實守信、熱心服務、衛生環保”五星農家。在雙龍橋村,美麗的不僅是自然山水、田園民居,更是村民生活的欣欣向榮、和諧安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