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既要“百姓富” 也要“生態美”

  • 發佈時間:2014-12-01 06:14: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近期國家提出的重點推進六大領域消費中,其中一項是升級旅遊休閒消費,實施鄉村旅遊富民等工程。作為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和山區大縣,如何能夠在脫貧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走出特色發展之路?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選擇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突圍”路徑,探尋“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既培育出了特色優勢産業,也實現了富民和強縣的相生相長。

  用活“綠水青山” 築就“金山銀山”

  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位於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史稱“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確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又是革命老區。如何脫貧致富,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2010年以來,確山縣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探索出一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脫貧路徑,尋求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從確山縣竹溝鎮西行,一路青山環繞,翻過山,眼前一片湖。湖邊的農家賓館鳳凰山莊裏,一位叫胡雙喜的漢子告訴記者,“早些年我家是出了名的貧困戶,自從縣裏發展鄉村旅遊後,除了家裏種地,我還在這個農家賓館打工,一個月工資1500元。”

  喜悅的背後,是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確山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優勢産業。作為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確山縣每人平均年收入曾長期徘徊在一兩千元。2013年,全縣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5080元,居民從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中每人平均獲得1500多元收入,有效促進了農民致富增收。與此同時,農民就業加快轉移。2013年,全縣從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人數達14.5萬人,佔全縣農民人數的26.5%,其中農民從業13.6萬人,佔從業人數的93.8%,僅直接從事餐飲、特色種植養殖、旅遊産品加工等的就達10萬人以上,農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2013年,確山縣被農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評定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成為河南省當年唯一獲此稱號的縣(市、區)。

  有人説,發展旅遊業富民不富財政。“這涉及對發展觀的理解。”確山縣縣委書記栗明倫認為,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是朝陽産業,後發優勢明顯,帶動發展的支撐作用大,是富民的重要産業。地方發展的最大基礎就是富民,富民和強縣相輔相成。以確山為例,自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老百姓兜裏有錢之後,農民開始到處找項目投資,帶來了經濟的活躍。“富民,符合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理念,符合扶貧要求。確山縣發展鄉村旅遊業,找準了産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的結合點。”栗明倫説。

  確山説窮是窮,説富也富,富在資源和生態:過去被視為“窮山惡水”的深山老林,今天換個角度看,也是寶貴的生態資源。這裡是生態保護區,因地處淮河上游自流區域,也是飲用水源保護區。確山縣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4A級景區竹溝革命紀念館等知名紅色旅遊景區,有首批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薄山湖,有“千年古剎”北泉寺等生態旅遊景區。確山縣物産豐富,是河南省板栗、煙葉、糧油、中藥材生産基地,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具有良好基礎和資源優勢。

  不僅如此,便利的交通也成為確山旅遊的一大優勢。這裡地處河南省會城市鄭州與湖北省會武漢之間,京港澳高速、新陽高速、京廣鐵路、京深高鐵、107國道都從此地經過,附近還有鄭州新鄭機場、武漢天河機場,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加快脫貧致富,産業是支撐。立足本地實際,選準發展路子,確山人看到生態資源是自己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自己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按照農旅結合、以農興旅、以旅富縣的思路,確山以發揮資源優勢、彰顯自然生態、挖掘人文內涵為重點,用活“綠水青山”,築就“金山銀山”。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發展特色農業産業

  搞旅遊,需要投資,錢從哪來?確山縣的做法是政策扶持,市場運作,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工作。“周邊遊的市場需求非常大,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很高。政府要做的,就是規劃好、引導好、規範好。”栗明倫説。

  休閒農業是發展鄉村旅遊的産業基礎。確山縣是河南省的農業大縣,必須鞏固農業大縣地位。確山縣平原、丘陵、山區各三分之一。在平原地區,重點進行高效農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在縣東部平原實現了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建成了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在確山縣留莊鎮2萬畝富硒稻米生産基地上,村民王群告訴記者,一斤富硒營養大米在城裏超市能賣到10多元。這是確山縣平原地區高效農業的一個縮影。

  確山縣縣長路耕表示,山區扶貧任務更重,保護生態環境的任務更重,既要脫貧致富,又要保護“青山綠水”。

  確山縣在發展確山黑豬、生態羊、茶葉、食用菌、煙葉、中藥材、板栗、溫棚蔬菜等八大特色農業的同時,開展林地、山地、自留山經營權流轉,結合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一舉求多效,圍繞特色農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在入選首批“中國美麗鄉村”的確山縣竹溝鎮鮑棚村,記者看到,一個集養殖、種植、農産品加工、新農村觀光旅遊等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業産業園區已初具雛形。中欣農業産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岳湛説,鮑棚村通過土地整村流轉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現已打造成為一個面積11.7平方公里、美景怡人的中欣農業生態産業園。産業園分為生態農業、大型景觀園林産業、休閒觀光旅遊産業和生態養老産業。公司每月給每個村民發放300元補償金,每3年隨社會整體收入增長比例調整;農民土地流轉後轉變為園區産業農民,通過培訓成為現代農業産業化基地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每人每月工資約1200元。同時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配套建設學校、幼兒園、醫院、超市、服務中心等。

  “看,這是我們的茶場!”在園區內的迎君山,順著岳湛手指的方向,記者放眼望去,碧綠的茶樹佈滿了山坡。與茶場一路之隔的是佔地750畝的歐式葡萄酒莊園。

  “下一步,我們將對園區種植的中藥材進行初加工,與中藥企業配套生産,形成中藥材科研、生産、加工、銷售一體化的中藥材産業鏈。”岳湛説,園區還建有玫瑰花、月季花莊園,提供婚紗攝影基地;將在生態黑豬養殖場的基礎上,進行牛、羊、馬、雞、鹿等特色養殖,並將建設跑馬場和野營訓練拓展項目。

  鮑棚村通過土地流轉、公司化運作、産業化經營模式打造美麗鄉村,以生態農業與觀光農業、田園鄉村旅遊産業融合,實現農民增收、企業發展、産業做大做強三大效益同步增長,成為確山縣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千年嶺農耕生態文化園、老樂山生態旅遊開發、薄山灣旅遊度假綜合開發等15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景區,計劃總投資118億元,目前已經完成投資30億元。

  加強規劃扶持引導

  嚴格確保“四個尺規”

  確山縣結合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民增收和生態保護,促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模式還在探索中。

  確山縣的經驗,一是要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先行,從根本上杜絕盲目開發、低檔次開發。區域性統籌可以有效避免同質化,實現錯位發展和差異化競爭。面對民間資本紛紛涌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投資熱情,確山縣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加強監管、環境友好”的原則,規劃了百里畫廊鄉村旅遊帶、竹溝紅色旅遊區、老樂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縣城旅遊綜合服務區的“一帶三區”,突出特色品牌,拉長旅遊産業鏈條,力爭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億元。

  突出特色是做好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工作的前提。確山縣著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精品旅遊線路。強力實施“百村萬戶”旅遊富民工程,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體驗農事、學農業知識”為主的新型農家樂200家,推出“遊山水、採山珍、品野味,體驗狩獵、體驗軍旅”等休閒遊項目。

  二是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一方面在資金、土地、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如對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企業實行免征、減徵所得稅。與此同時,對財政扶貧貼息貸款、貧困戶搬遷扶持資金等各種相關優惠政策盡可能進行整合、傾斜。以農家賓館建設為例,確山縣促進農家賓館由零散經營向連線成片、規模發展轉變,培育特色,形成優勢。確山縣旅遊局副局長李剛介紹説,從2013年起,縣、鄉財政每年安排農家賓館發展專項資金,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二星級以上農家賓館進行補貼獎勵。

  此外,確山縣還著手把旅遊業發展納入全縣重點工作考評體系。例如,在百里畫廊——天目山公路及商桐路沿線距離公路1公里內,對連片種植特色景觀農作物的,進行考評加分。確山縣旅遊局局長賀建格説,此舉主要是針對鄉村旅遊看點不足問題,在重點發展區域,要推進特色景觀農業發展。

  三是創新建設模式,重在宏觀把握“四個尺規”。確山縣鼓勵農民將閒散耕地、林地向涉農經營主體流轉,引導社會資本以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參與開發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但是,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模式多樣,多由基層創新探索而來。有的是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比如鮑棚村生態産業園項目。有的則是龍頭企業+基地模式,由投資方把項目所在地的土地或林地、山地通過一次性酬金租賃進行旅遊開發。

  栗明倫説,每個區域的群眾訴求不一樣,算賬的方法也不一樣,政府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對於産業發展,政府大力支援,但是宏觀上要嚴格確保“四個尺規”:一是政策上不踩紅線,不違法;二是不侵犯農民合法權益;三是讓投資方能收到合理收益;四是不踩環境保護紅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