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揮創新驅動的 原動力作用

  • 發佈時間:2014-12-01 06:15: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要順利轉入到新常態,而不在經濟增速換擋過程中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結構必須不斷優化升級,發展驅動力必須要發生新變化,要從過去的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把這種戰略認識轉化為經濟發展中的普遍行為,取決於經濟中的規則和制度。體制機制創新是創新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依託。依靠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發揮好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作用,才能實現從追趕型經濟向創新型經濟的轉變。

  一

  對創新而言,體制機制創新的核心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關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論述中提出,要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這是我們黨放眼世界、立足當前、面向長遠作出的重大部署。將市場調節機製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要驅動力以激發微觀主體創新動力、以政府提供創新資源,培育創新主體,克服知識流動障礙等來彌補市場缺陷,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當前情況下,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時,應立足於區域發展不平衡、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差異大等現實。相比較發達地區和大企業,對技術落後和創新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以及中小企業,更需要政府發揮好作用以提升企業創新的信心和能力,在尊重市場機制及市場主體意願的基礎上積極作為,為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動、創新主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實現“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高度統一。

  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是體制機制創新的重點。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是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的關鍵。解決該問題,應從改革科研體制入手,變革政府縱向分段管理和配置科技資源的方式,建立市場導向的配置機制,促進從科研到中試以及産業化全過程互動;改革科研運作機制,推廣科研人員持股激勵;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加強産學研合作,讓創新需求與創新供給緊密結合起來。要將促進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的融合作為解決問題的重要抓手。要正確把握科技創新、金融發展、産業升級的客觀規律,積極推進科技資源、金融資源和産業需求的有效對接,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尤其是風險投資),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科技投融資體系。

  二

  創新價值説到底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充分發揮市場對研發方向、技術路線選擇、技術要素價格等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必須以企業和市場為核心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通過建立基於體制機制創新的創新政策體系來形成自我激勵、自我迴圈的創新生態系統。

  應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立項、實施和評價的機制。企業是聯繫市場和創新的紐帶,能夠敏銳把握市場對創新的需求。在技術創新項目立項上,多聽企業意見,在技術創新的經費投入上,以企業投入為主。完善政府支援企業技術創新方式,探索財政科技投入新渠道,由事前投入擴展為事中和事後補助,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援社會公益技術推廣應用。在成果評價上,注重科技創新實際貢獻,應用研究由用戶和專家等第三方評價,著重評價成果轉化情況以及成果的突破性和帶動性;産業化開發由市場和用戶評價,著重評價對産業發展的實質性貢獻。同時,要積極落實鼓勵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強化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的落實,提高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回報,引導形成公平、普惠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加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改革政策的試點力度,深化股權激勵分期納稅、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改革試點,總結完善後逐步推廣。

  制定政策的理念和重點應發生轉變。建議創新政策的重點從針對創新活動的政策為主向完善促進創新鏈的制度環境建設轉變,從注重創新資源投入數量向提高創新投入的效率轉變。圍繞建立和完善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要素稟賦,用更傾向於市場化、平臺化、網路化的方法來推動創新。堅持地方特色和全局統籌相協調,適時改變非均衡創新發展觀,創新政策要從強調空間和地域的差別性,轉向注重區域間的協同發展。要在創新投入方面體現公平,通過政策引導創新活動活躍的地區幫助創新能力弱的地區。

  要注意政策工具的協調運用。技術變遷的研究已經證明,供給導向政策和需求導向政策都會誘導創新。目前來看,供給導向政策用得較多,例如通過直接財政投入和稅收優惠來激勵創新,而需求導向政策用得較少。供給導向政策的不足在於容易造成創新資源的錯配、分割和短期化。而需求導向政策基於通過創造市場需求來促進創新,有助於減少研發投資的不確定性,彌補由負外部性所導致的競爭劣勢,是一種更市場化的方法。例如通過許可證交易,政府採購,消費補貼,賣方和買方信貸或者制定標準來誘發創新需求。未來可考慮通過對兩類政策工具的協調使用來提高創新效率、激發創新活力。 (執筆:李 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