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26家“高校係”上市公司 經營業績普遍表現平平
- 發佈時間:2014-11-28 08:44:1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政泉控股與北大方正口水戰的不斷升級,與高校沾邊的上市公司也開始被市場關注。那麼,如今A股市場還有多少上市公司是受高校控股的呢?它們都屬於哪些行業,又有著怎樣的經營業績?北京商報將一一起底。
26家高校係企業馳騁A股市場
高校繫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多為高等學府,這類企業往往依賴學校的人才和技術資源發展起來,學校的科研能力越強,所轄的企業也就越多。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目前A股市場共有26家由知名院校控制的上市公司。
26家上市公司中,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獨佔10家,其中清華大學控股6家,分別是紫光古漢、紫光股份、誠志股份、同方股份、同方國芯和泰豪科技;北京大學旗下有4家,包括正處在風浪尖口的北大醫藥、方正證券、方正科技和中國高科。
在各所地方大學中,華中科技大學控股3家上市公司拔得頭籌,這3家公司分別是華工科技、華中數控和業績變過臉的天喻資訊。浙江大學憑藉登陸深交所的眾合機電和借殼上市的浙大網新位列第二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高校有著相同性質的中國科學研究院也在經營著兩家上市公司,他們分別是中科三環和中科曙光。
雖説數量不多,但高校繫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的時間卻並不短暫。資料顯示,最早跨入資本市場的是復旦大學的復旦復華,復旦復華于1993年初登陸上交所,緊隨其後,上海交通大學的新南洋也于同年6月上市。自這兩家企業開了上市先河後,同濟大學的同濟科技、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工大高新等企業也紛紛登陸上交所。
多以主營資訊電子業務為主
由於背靠知名院校的科研實力,這些高校控股企業的主營業務大多數以資訊技術、電子通信為主。根據申銀萬國的行業分類,26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為電腦類、電子類行業。紫光股份、方正科技、同方股份、中科曙光、浙大網新、東軟建團以及同方國芯、華工科技的主營業務涵蓋了IT服務、系統整合、電腦軟體等。
醫藥生物類校企也在26家公司中佔據了很大比重。除了多次進行資本運作而被市場所熟知的北大醫藥外,山大華特、誠志股份、達安基因、紫光古漢也在經營著相關業務。北大醫藥主營業務為醫療器械及原料藥的銷售,山大華特、誠志股份、達安基因主要從事提供醫療健康類服務。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人才、技術還是臨床經驗,下轄多家附屬醫院的高校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鼓勵更多的醫藥生物類校企進入資本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證券、房地産以及網際網路傳媒類企業也在其中。兩大股東正發生內訌的方正證券是26家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也是惟一一家金融類校企;曾經由36所高校共同發起創立的中國高科在經歷近20年的沉浮後,由高科技企業變為主營業務為房地産的校企。
經營業績普遍表現平平
俗話説樹大好乘涼,背靠人才濟濟的高等學府,這些上市校企是否像那些學校一樣名列市場前端呢?北京商報記者通過統計數據發現,整體來説,這些學校的業績還尚不能讓市場滿意。
整體來看,除了方正證券,其他25家企業無論在資産規模還是盈利能力方面均表現平平。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5家企業中有14家企業凈資産規模達10億元以上,排名比較靠前的分別是同方股份、東軟加團、方正科技、中科三環和同方國芯。凈資産規模最小的山大華特僅有3.8億元。凈資産294億元的方正證券在26家校企中可謂一家獨大,數額已佔26隻股票凈資産的41%。方正證券的凈利潤也獨佔鰲頭,今年前三季度,方正證券實現凈利潤14.82億元,較凈利潤排名第二的中科三環多了12億元。
翻看26家企業三季報後,北京商報記者發現,26家企業中有3家企業在前三季度為凈虧損,分別是眾合機電、泰豪科技和浙大網新。泰豪科技是清華大學旗下的一家電氣自動化設備公司,由於主營業績不佳,公司在年初開始虧損,截至三季度,其虧損規模已達2649萬元。值得注意的是,26家企業中,凈利潤達1億元以上規模的僅有9家。業內分析人士稱,“其實,滬深A股市場先後有42家公司為高校控股上市公司,但有17家公司由於經營管理不善退出了高校行列。由於該類上市公司缺乏激勵機制、人事關係複雜,十幾年下來,公司的表現並沒有達到市場預期”。(北京商報記者 馬元月 姜鑫/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