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途牛"牛業貸"的圈套:實為利用賬期資金牟利
- 發佈時間:2014-11-28 08:37:0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10月,途牛旅遊網(以下簡稱“途牛”)針對平臺上的中小供應商推出“牛業貸”業務,擬為中小型合作供應商解決融資難題,緩解其資金壓力。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牛業貸”,其實是途牛利用供應商賬期,將供應商貨款反過來貸給供應商,並獲得相應利息。一直以來,旅遊業供應商多為傳統中小型旅行社、票務代理公司等,企業規模較小、資産少,難以直接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途牛就是看準這一現實,和供應商玩起了金融遊戲。
途牛力推“牛業貸”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10月22日,途牛宣佈推出面向合作供應商的供應鏈融資服務“牛業貸”,首期提供“訂單融資”和“信用融資”兩款産品,幫助中小型合作供應商解決融資難題。
其中,“訂單融資”服務申請較為方便,未結算訂單的供應商均可通過途牛網N-Booking系統線上申請。申請審批通過後,供應商即可隨時提款,按日計息、隨借隨還。
當“訂單融資”不能滿足供應商需求時,即可提出“信用融資”的貸款申請。途牛與銀行共用合作供應商的歷史交易大數據,銀行為途牛的供應商生成專門的風控模型,提高融資效率。該融資無需資産抵押、第三方擔保,經途牛推薦、合作銀行審核後,供應商僅憑信用即可獲取資金,也可以實現按日計息、隨借隨還。
據途牛CFO楊嘉宏介紹,今年前9個月,途牛共提供13億元資金扶持中小供應商,同比增長85%。2015年,途牛擬實施大金融計劃,大幅提高扶持中小企業的資金到50億元。
“牛業貸”的真實面目
然而,這款看似處處為供應商著想的“牛業貸”,卻正在遭遇供應商及業內質疑。在途牛推出“牛業貸”之後,其CEO于敦德談論途牛的金融業務時稱,“我們有現金流,我們能真正做金融”。
有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途牛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途牛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和短期投資合計才為15億元人民幣。那麼,途牛哪兒來那麼多錢?
對於這一問題,途牛回復稱,途牛聯合了部分戰略銀行共同為企業提供扶持資金。然而不少途牛的供應商及同行卻指出,這種表述其實是偷換概念。
此外,途牛也在公開資料中明確註明:“供應商通過途牛供應平臺得到銀行授信審批反饋資訊,將部分應收賬款線上質押給銀行,並得到途牛的確認。銀行則依據途牛對供應商打分、歷史交易執行情況、歷史交易額大小進行授信。”
一位途牛的供應商則對此給出更明確的解釋,當供應商需要向途牛貸款時,途牛將平臺內供應商的賬期資金抵押給銀行,再由銀行放貸給供應商,最後途牛與銀行進行利潤分成。
供應商質疑為何不縮短賬期
一位具有多年金融從業經驗的人士分析,“牛業貸”其實是一種金融遊戲,不觸犯法律,但對於供應商來講卻“不道德”。“牛業貸”不能讓途牛與供應商的生態繁榮,反而會使供應商越窮越借,越借越窮。
事實上,不少摸清“牛業貸”玩法的供應商已經明確表示不想參與這一遊戲。一位上海中小型供應商就表示,不會考慮使用“牛業貸”,因為這麼做其實就是為原本屬於自己的錢付出利息,久而久之利潤被“牛業貸”分噬,完全淪為途牛的打工者。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途牛對供應商的結算政策分為“T+1+2日結”和“T+1+2月結”兩種。T+1+2日結即遊客遊玩歸來後,供應商1個工作日確認帳單,帳單確認完後途牛最遲在2個工作日支付。T+1+2月結是指遊客遊玩歸來的下一個月的1日,由供應商確認帳單,確認完成後途牛最遲在2個工作日支付。其中T是指遊客遊玩歸來日。而攜程針對供應商則採取“T+7”結算賬期,其中T是指用戶預訂付款確認日。
亦有北京一家中小旅行社負責人指出,小額貸款對供應商意義不大,不如供應商將産品打折賣給途牛,而途牛對供應商直接縮短賬期來得實在。對此途牛官方回應,供應商結算週期正在縮短,但具體情況未透露。
實為借“牛業貸”提高盈利能力
既然金融模式受業內質疑,供應商又不買賬,途牛為何仍要加碼“牛業貸”?華興證券在調研報告中稱,推廣供應鏈金融將會提高途牛的盈利能力。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途牛上市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長遠來看,類似于“牛業貸”的供應鏈金融的確可以令途牛獲取一定收益。
上述人士指出,途牛是平臺,所有旅遊産品都是採購而來,因此,目前對於途牛來講,如何把控好供應商才是其平臺發展的關鍵。途牛其實希望通過“牛業貸”滿足供應商資金需求,把供應商捆綁在途牛平臺。金融借貸需要信用憑證,其往往和支付、交易資訊等供應鏈環節緊密對接,通過供應商在支付、交易資訊上的數據獲取擔保。這也意味著,供應商一旦要申請金融貸款服務,則需要在交易資訊、支付上與途牛進行深度對接,因此其很難脫離途牛生態。
事實上,途牛官方也表示,目前途牛主要將優質供應商推薦給銀行,銀行根據供應商的交易量、企業類型綜合評定給予相應的利率。(北京商報記者 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