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變電子垃圾為“城市礦山”

  • 發佈時間:2014-11-27 06:14: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電子産品的普及和更新換代的加速,人們更換電子産品的速度也漸漸加快。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年報廢量超過5000萬台,報廢量年均增長20%。如何處置廢舊電子産品,成為很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小作坊違規拆解危害大

  北京西城區平原裏小區的一家廢品收購站前,打算處置舊手機的徐先生正發愁:“廢品收購站現在不收電子産品,説他們不具備拆解的資質,怕被環保部門處罰。”最後,徐先生無奈以近乎白送的低價賣給收廢品商販。

  由於沒有穩定的回收渠道,多數人選擇以低廉的價格將廢舊電子産品賣給流動商販,這些商販再賣給中間商或者拆解小作坊。記者在北京郊區的一個電子垃圾回收作坊看到,電腦主機、螢幕和電視機等廢舊家用電器堆積成山,幾名工人在空地上徒手對電器進行拆解,金屬線被掏出隨意擺在地面,有些廢舊元件則直接被扔進垃圾堆。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樣的小作坊一般採用傳統的處置方式處理廢電器:一是將收購來的廢舊電子産品翻新改裝後進入二手市場;二是進行簡單拆解後低水準再利用;三是與普通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有的作坊甚至把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配件直接拋棄在垃圾場。

  廢舊電子産品不同於一般的城市生活垃圾,含有大量的汞、鎘、鉻、鉛等化學物質。經過掩埋後,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化學反應,污染環境。而經過維修“翻新”的舊家電由於元件老化,容易導致有害物質泄漏,也會對環境和人體構成傷害。

  正規企業面臨“無米下鍋”

  相比于“生意紅火”的小作坊,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大的正規電子垃圾處理企業卻遭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位於北京通州的華新綠源環保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其設計拆解能力為每年240萬台,但目前處理量僅達到了設計量的六成。

  據了解,正規回收處理企業建有專業的電子産品處理生産線。人機結合拆解,物理粉碎分選,處理工藝、設備採用節能高效技術,無工業用水,實現節能環保、排放達標。

  華新綠源總經理王建明告訴記者,正規回收處理企業“無米下鍋”的原因有兩點:一是高成本和稅收讓正規企業開出的回收價較低,大多數回收商販更願意把廢舊電器賣給出價更高的小作坊;二是市民的回收意識不高,很多人對電子垃圾回收拆解企業並不熟悉,認為賣給小商販手續更簡便。因此,地下拆解産業鏈基本壟斷了回收資源。

  多措並舉實現再利用

  目前,我國借鑒發達國家“生産者責任延伸制”的處理方式,實行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基金制度。通過財政補貼來鼓勵生産企業參與回收,自建處理企業來處置電器廢棄物。現已有格力、TCL、長虹、海爾等中國家電龍頭企業,陸續在全國佈局廢棄電器電子處理。

  但目前政策主要對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和電腦等進行補貼,其他未被列入的廢舊電子電器種類因無補貼,仍有可能流入二手市場或者被“黑作坊”處理。

  對此,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曾在今年“兩會”上建議,建立電子産品、家電産品跟蹤資訊系統,防止其流入二手市場。同時,希望政府部門調整基金補貼額度、擴大補貼品種等問題,給予回收處理企業更多的鼓勵扶持政策。

  為了增加回收渠道,擴大社會回收面,華新綠源建立了電子廢棄物線上回收網站——“香蕉皮”,這是北京市首家電子廢物回收專業網站,主要提供易貨、積分交易方式,回收廢舊電器。據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至11月,網站回收廢棄家電23145台,共減少47262090千克碳排放量。

  業內人士介紹,隱藏在廢舊電器電子和塑膠包裝物以及廢料中,有可迴圈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稀貴金屬、塑膠、橡膠等資源,其利用量相當於開採原生礦産資源,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城市礦山”。應提高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讓廢舊電子電器走進正規回收渠道,減少廢舊電子産品流入違規作坊,變電子垃圾為“城市礦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