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意外,揭開27年“炎黃”之謎
- 發佈時間:2014-11-25 07:33:54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20日下午兩點,張家港市人民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營業大廳裏,一位老人在向雲南魯甸災區匯去1000元捐款後,突發腦梗暈倒在地。人們立刻擁上前來,然而翻遍老人口袋,沒有找到任何身份資訊,只有3張匯款單,分別匯往江陰市祝塘中心小學、四川蘆山縣和雲南魯甸民政局。匯款人一欄,赫然寫著“炎黃”。
“炎黃!”一個讓無數人牽掛了27年的謎團,在這一刻,因一場意外終於解開了。
“炎黃”,一個找了27年的名字
“炎黃!炎黃!”24日,江陰祝塘鎮,原祝塘敬老院院長吳軍政搓著手在家中來回走動,口中反覆念著“炎黃”的名字:“27年了,你讓我們找得好苦啊!”
時光追溯到1987年6月28日。那是一個炎熱的夏日,一位中年人走進無錫漢昌路郵局,將1000元匯給了祝塘敬老院。匯款單上,老人只留下“炎黃”的落款,就匆匆離開。
意外收到匯款的吳軍政沒有想到,“炎黃”從此會成為一個27年難解的謎:從1987年開始,此後每年“七一”前夕,祝塘敬老院都會準時收到一筆神秘捐款,匯款分別來自無錫、上海等地,但卻出自同一人之手——“炎黃”。
“炎黃”是誰?經過多方深入調查,人們發現,這個“炎黃”不僅給祝塘敬老院捐款,還曾向無錫革命陳列館、烈士陵園、中西部革命老區、希望工程以及洪災和地震災區捐過款。下轉5版
上接1版 同樣的,除了“炎黃”的落款,匯款人沒有留下任何身份資訊。
捐款,依舊一年年源源不斷而來;尋找“炎黃”卻沒有絲毫進展。2006年,中央電視臺國際中文頻道還特意到江陰錄製了一期《誰是炎黃》的專題節目。節目播出後,全國多個曾收到捐款的單位共同發起了“尋人啟事”,但“炎黃”始終沒有現身。
雖然一直沒找到“炎黃”,但在江陰祝塘鎮,人們建起了“炎黃”陳列館,組建了“炎黃”志願服務隊,一批又一批的普通人積極參與扶危濟困等社會公益事業。
兒子驚訝,“炎黃”竟是朝夕相伴的父親
27年過去了。就在人們開始慢慢淡忘的時候,“炎黃”卻以一種極其偶然的方式,突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11月20日那天,老人暈倒在張家港市郵政儲蓄銀行大廳後,處警的張家港市城東派出所民警許棟超經反覆查證,確認這位老人就是人們找了27年的“炎黃”!
“接到電話的那一刻,真的是又驚又喜。喜的是,苦苦尋找了多年的‘炎黃’就這麼從天而降了;驚的是,‘炎黃’原來一直在我身邊。”吳軍政感慨地告訴記者。
“炎黃”本名張紀清,今年74歲,是祝塘鎮一位普通的退休會計。吳軍政説:“這麼多年,我們找了幾輪,還和他面對面地討論過這事,可他愣是一個字沒透!”
得知父親就是親友鄉鄰們心心唸唸的“炎黃”,張紀清老人的兒子張虎大呼意外:“父親經常給貧困地區、災區捐款,可他就是‘炎黃’,我也是直到今天才知道。”
“炎黃找到了!”連日來,在敬老院、希望小學、烈士陵園和革命陳列館,人們重新翻出一張張寫著“炎黃”的匯款單,訴説著與“炎黃”的淵源。
一撥撥曾受到“炎黃”資助的陌生人,也先後從無錫、上海、寧夏等地趕赴江陰。他們風雨兼程,只有一個心願——親口對“炎黃”説聲謝謝。
大家都把這個事情繼續做下去,我就滿足了
“炎黃”現身後,感謝和崇敬,如潮水般涌向了江陰花園新村那間不足70平方米的老舊公寓。24日,剛剛從醫院返回家中的張紀清老人,面對媒體的採訪,言語平靜:“我沒有多大的能力,沒有多高的文化。我做的都是些小事,無非是做的時間長一點而已。”
上世紀80年代,張紀清曾是祝塘鎮上最早的萬元戶,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捐款捐物,但直到1987年才真正使用“炎黃”這個化名,有時還用“黃炎民”的化名。對於“炎黃”這個身份,除了老伴,老人誰也沒説。
為了保密,每一次捐款,老人總是找離家較遠的銀行辦理;有時,甚至多次特意坐車跑到外地去匯款。即便這次在張家港摔倒“暴露身份”後,面對各方的反覆求證,他依然“三緘其口”。
27年,“炎黃”一共捐了多少錢?面對公眾一次次的追問,張紀清老人始終閉口不提。“不是老人記性不好。”兒子張虎悄悄告訴記者,老人會計出身,一生嚴謹仔細,每一張匯款單都好好地保存著,但從來沒有向外人透露一點。
“這麼多年,他一直不公開身份,不想以恩人自居,也不想讓被捐助人有心理負擔。”張紀清老人的老伴告訴記者,退休後,老人的收入並不高,一開始每月只有78元的退休金和500元的失地農民補貼,有時錢不夠,為了多捐點,他就把老伴的退休金拿來,加上子女平時的孝敬補貼,“除了必要的家用,幾乎全部捐出去了。”
從醫院回到家,張紀清躺在床上,身體依然很虛弱:“將來,等我離開了,我的子女,我的鄉鄰,還有許多聽説過‘炎黃’的人,都把這個事情繼續做下去,我就滿足了!”
本報記者 鄭焱 馬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