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內棉市陷入購銷僵局

  • 發佈時間:2014-11-24 19:30: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葉琳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我國棉花産量有所減少,市場上出現了農民不願賣棉、企業不願收棉的情況,棉花購銷出現僵局。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打破此僵局,當務之急是要儘快出臺內地棉花補貼的細則,明確補貼的具體方式。

  産量有所下降

  據媒體報道,我國2014年度棉花産量預計651萬噸,較去年度減少7%,較之前預測值下降4.3個百分點。

  今年我國取消了連續實行3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實行棉花新政,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其他棉區取消臨時收儲政策,棉花市場運作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受此政策影響,我國部分地區棉農種棉積極性明顯下降,不少地方退棉種糧。記者了解到,今年江西省棉花種植面積119.66萬畝,較去年減少7.39萬畝,減幅5.8%。“正常年份棉花畝産有600斤左右,但今年頂多也就320斤。”湖南澧縣澧東村種棉大戶王先生表示,他從1977年開始種棉花,除了發洪水的年份,從來沒遇到這麼差的收成。

  記者了解到,由於政策調整和自然災害影響,我國一些地區棉花産量比正常年景減少了接近一半,棉價也跌到近年來的谷底,導致棉企不敢買棉,棉農不願賣棉。“今年新棉收購大不如往年,棉農因棉價低惜售,棉企因市場行情不好觀望收購,交易量非常少。當前籽棉價格在6.0~6.4元/公斤,較去年下降了23%。”湖南省農業廳市場處有關人士分析,預計後期該省新棉價格將走低,可能出現賣難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異常氣候是造成部分地區棉花産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湖南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棉花移栽初期,乾旱少雨耽誤了棉花生長,中後期陰雨寡照導致枯黃萎病發生,蕾鈴脫落嚴重,棉花挂桃嚴重減少。

  直補細則待明確

  近期,市場上出現了“農民不願賣棉、企業不願收棉”的情況,棉花的購銷情況較差。“老百姓嫌價格太低,不願意賣棉花。”一位經營棉花生意的楊先生表示,他們公司今年開秤收棉以來,總共也就收了30萬噸,往年同期,至少已經收購600萬噸。據了解,往年一旦棉農惜售,加工企業會坐不住,到府主動收購。令人奇怪的是,今年棉農不願賣的同時,企業也不願收購。截至11月初,湖南省安鄉縣9家大型棉花加工企業,沒有一家開秤收購,只有一些家庭作坊和小企業零零星星地進行收購。

  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造成“農民不願賣、企業不願收”的僵局,是因為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後,新棉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國內棉價要與國際棉價基本接軌。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農民種植成本高,價格低了,自然不賣;另一方面,國內棉價雖然下降了,但與國際棉價相比,仍然處於高價位。我國棉紡企業屬於外向型製造企業,要“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一定不會大肆買國內棉花。夾在中間的加工企業處於“兩難”境地,既不能關門歇業,又不敢大肆收購。

  湖南省棉花協會副會長賀躍鋼指出,要打破目前的棉花收購僵局,化解潛藏的一系列風險,當務之急是儘快出臺內地棉花補貼的細則。據了解,此前,有關部委已明確將對內地9省棉花生産者予以每噸皮棉2000元的定額補貼。“按照這一標準折算,大約是每斤籽棉能有0.37元的補貼金額,一定程度上能減少棉農和加工企業存在的價格‘倒挂’現象。”賀躍鋼表示。

  但是因為細則沒有出臺,導致補貼資金沒有落實,補貼辦法沒有明確,地方政府難以操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央只明確每噸2000元補貼,但一直沒有明確怎麼補,比如是直接補給棉農,還是通過收購企業間接補給棉農。細則不明確,政策很難落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