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棉價下跌,棉農囤棉惜售

  • 發佈時間:2014-10-30 03:33:34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閱讀提示

  “萬頃朵朵嬌如雪,深秋笑靨兆豐年”,高青縣地處魯北黃泛區,鹼性土壤適宜棉花生長,是全國百公斤皮棉縣、國家棉花産業化試點縣。該縣過去家家戶戶種植棉花,高峰時期全縣棉花面積達30多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往年10月以後,在農村市場就會出現一道風景線:田間棉花朵朵雪白,棉商開車吆喝收購,棉農臉上笑開花。

  然而近年來,熱鬧的場景卻漸漸變得冷清,田間棉花種植寥若晨星,棉花面積每況愈下,棉農囤積棉花等待棉價升高。由於棉紡織産業的利潤率相對偏低,更多時候是在為他人做嫁衣。高青縣棉紡織産業如何實現産業結構升級,成為一個重大課題。

  □ 本報記者 程芃芃

  本報通訊員 石曉靜

  農民棄棉種糧

  高青縣木李鎮丁廟村緊靠黃河大堤的500畝鹽鹼地,因土質原因只能種植棉花作物,只要棉花好,這裡的棉農一年就會有個好收成。10月23日,記者來到該村,遇到了正在收購糧食的丁英軍。丁英軍以前是植棉大戶,如今做起了糧食購銷生意。“棉價下滑,賣不到好價錢,採摘後把它存在家裏,盼著賣個好價錢。”

  5年前,丁英軍承包了20畝鹽鹼地種棉花,在當地是個小有名氣的棉花種植戶,他直嘆最近幾年種棉花算是虧了。在妻子和家人的勸説下,做起收售糧食生意的他,通過幾年的努力,年純收入可達30萬元。“今後不會種這麼多棉花了,現在我只種了7畝地的棉花。這鹽鹼地種其他農作物不行,我們不能讓地荒著。”

  丁英軍給記者算了一筆種棉明細賬:種棉一季用工約40人,畝産籽棉400斤,按當前價格3元計算,畝收入1200元,不含人工除去生産成本400元,加棉花補貼15元,畝均純收入也就是815元。

  種糧食兩季用工最多十四五人,每畝小麥、玉米兩季各按900斤計算,加上補貼(小麥每畝125元、玉米每畝10元),綜合收入也得近2000元。不含人工除去成本500元,比較純收益,種棉效益大大低於種糧。“現在,糧食耕、種、收三秋並一秋,一個電話,靠機械馬上解決,省力省時。種棉要打藥、整枝、採摘,費力費時。”

  在棉花加工戶丁英收家中,整個大院內不見一朵棉花。他告訴記者,5年前,棉花加工甚是興隆,年收入可達12萬元,現在一分錢都沒掙到。“棉花面積減小、價格下滑,棉農積極性不高。種棉用工量大、見效慢、費用高,迫使棉農改行。農民都把棉花囤積家裏,捨不得賣,我現在還沒加工一斤棉花。”

  “現在農民掙錢的渠道多了,越來越重視人工成本,棉花這種耗時耗力的營生就更不願意幹了。”木李鎮農委主任張光剛説,今年全鎮的棉田面積已經銳減到1400余畝,種棉行情不容樂觀。

  收購商不敢出手

  棉花是棉紡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多年來,高青縣依託棉花資源建起102家企業,形成了棉花種植、收購加工、紡紗、織布、印染、服裝較為完整的産業鏈。

  如此的行情變化讓棉花收購商有些措手不及,有的收購商迫不得已,只能按兵不動。高青縣魯泰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價格下跌、政策不明,讓很多收購企業不敢出手。“今年市場不好,價格一路下跌,紡織廠出口形勢不好,用棉量很少。國家對棉農有收購補貼,但是具體怎麼補,政策還沒有出臺,加工廠現在一直不敢開秤。”

  英匯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方青説,棉價不穩,他們只能收一點兒加工一點兒,不敢多收。“政策變動,對加工企業來説,沒底了。原來棉花臨時收儲價定為每噸20400元,由國家保著這個價,我們給農民的價格高,也有利潤,所以敢收。推向市場後,棉花價格受制于上下游産業鏈的影響,高價收購棉花的時代已經過去。”

  卓創資訊農産品分析師孫立武也指出,今年是棉花收儲放開第一年,多種原因疊加,導致今年棉花價格還未塵埃落定,棉企還在靜觀其變,熱火朝天的收購場景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還難以出現,農民惜售、棉企慎買,有可能成為今後棉市的總體狀態。

  期待機械化和補貼

  高青縣棉花生産辦公室主任韓兆樸稱,農民種地有自主權,棄棉種糧無可厚非,但如果我們的棉花全依賴進口,受傷害的是整個棉紡織産業鏈條和國民經濟。

  對此,他給出的建議是儘快提高機械化水準。“種棉講究三分種七分管,棉花在耕、耩、鋤和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而平時的管理和摘拾花環節,仍需要人工。大型採棉機價格昂貴,適合在小型地塊作業的中小型棉花摘拾機技術不成熟,對此應著力研究。”

  唐坊鎮馬家村棉農馬明仁説,種棉是個功夫活兒,種上後要整天泡在地裏,整枝、劈條、打頂、疏葉、打藥,一遍接著一遍。花開時因為怕被盜、雨淋,就得多雇幾個人,現在人工費每天少則七八十元,多則一百多元,是筆不小的開支,而機械化就能把費用降下來。

  “種棉花缺個領頭的。”黑裏寨鎮馬家村棉農馬兆武説。作為植棉大戶,他想聯合幾個農民成立一家棉花專業合作社。近年來,為了提高棉農的合作種植積極性,高青大力扶持成立棉花種植協會,制定了獎勵扶持政策,鼓勵成立棉花種植合作組織,實現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統一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市場銷售等。

  業內人士認為,棉花是一種戰略性資源,但相比糧食,目前棉花得到的重視還遠遠不夠。目標價格制已經明確了對新疆棉區的補貼辦法,但對內地棉農的補貼政策依然沒有出臺,這讓眾多棉農感到茫然。有關部門對內地棉區也應落實補貼辦法,以調動棉農積極性。除給棉農直補外,還應加大對棉紡企業的支援力度,減少棉花流通環節,使棉花價格、品質標準、行銷方式儘快完善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