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第一年 棉農:只能等補貼

  • 發佈時間:2014-11-16 07:20: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朱雋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按照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新疆啟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結束了實施3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這一旨在探索推進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舉措,會給棉農的收入帶來怎樣的影響?能否幫助下游企業走出近年來的發展困境?改革中還有哪些待解的難點和問題?本報記者日前走進新疆,探訪棉市,求解上述問題。

  補貼可以保證棉農基本收益,但棉農也將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

  深秋時節,行走在新疆的廣袤田野,映入眼簾的大多是這兩種顏色——白色和棕黑色。前者是依然生長著的棉花顏色,後者是採摘過後的棉田顏色。

  10月29日,在沙雅縣益康棉業有限公司托依堡分公司棉花收購現場,記者遇到了前來領取賣棉款的亞迪·買河木。

  44歲的亞迪·買河木是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塔勒克布隆村村民,從事棉花種植已有十五六年。家裏的28畝地今年全部種了細絨棉。

  “今年年景不大好,又是冰雹,又是大風,不僅收穫推遲了,平均一畝地也只能收200公斤籽棉。”亞迪·買河木説。而在去年,同樣一畝地的産量是400多公斤。

  和産量同樣下滑的還有籽棉的價格。從10月15日開始出售棉花的亞迪·買河木説,同樣等級的籽棉,去年一公斤能賣到9.8元左右,今年只能賣到6.3元左右。

  減産、降價的同時,植棉成本卻在上升。單就拾花費而言,去年拾一公斤棉花2.1元,今年漲到了2.3元,還要包每個拾花工的10元路費和午飯。“目前這個價格沒多大賺頭,今年的利潤只能等著補貼了。”

  和亞迪·買河木同樣等著補貼的,還有沙雅縣沙雅鎮的廖樺。廖樺是遠近聞名的大戶,承包了1800畝地種棉花。規模效應使得他不僅産量比小戶高,即便今年的年景也達到280公斤/畝,成本每畝也要比小戶低上至少5個百分點。

  從9月24日開始售棉的廖樺,每公斤籽棉低的賣過6元,高的6.5元。“你不等等後市?”“不等了,一來棉花收了放在家裏怕火災,二來趕緊賣了好給工人發工資、還銀行貸款。”廖樺也坦承,目前這個價格已經基本可以覆蓋成本,等補貼到手,收益應該不會差到哪去。

  今年是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第一年。觀察籽棉收購價格會發現,今年與去年的價差大約在每公斤3元左右。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新疆分行副行長丁新貴説,去年國家還在對棉花實行臨時收儲政策,那個價格裏麵包含著對農民的補貼,今年已經“價補分離”,在向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回歸。

  據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解讀,目標價格運作的機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棉花價格最終由市場形成。按照農民的種植成本加基本收益確定目標價格,目的是保證棉農的基本收益,而非全部收益。因為市場活動天然有風險,農民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在通過市場獲得收益的同時,必然也要承擔市場波動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的收入能否增加就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副師長宋文廣介紹,雖然國家確定了19800元/噸的目標價格,但補貼是按照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的差價來確定的。其中的市場價格是按照9—11月採價期內得到的市場平均價格計算。如果棉農種的棉花産量高、品質好,賣價高於市場平均價格,回頭再加上補貼,收入就會增加。反之則有可能是賣不出去,或者剛剛保本,甚至虧損。

  下游棉企、紡企對目標價格改革持歡迎態度,此政策有助於引導未來棉花品質進一步提升

  棉花價格一頭連著棉農的收益,另一頭連著的是棉花加工企業和紡織企業的收益。

  益康棉業有限公司是阿克蘇地區有名的棉花加工企業。年收購籽棉12—15萬噸,收購半徑覆蓋了附近的庫車、沙雅、新和等縣。董事長胡孝倫説,“過去3年執行棉花臨儲政策,棉籽一賣,皮棉國家收儲了,棉企沒啥大風險。目標價格改革之後,棉企直接進入市場,如何確定籽棉收購價格、皮棉能否順價賣出等,風險都要由企業自己承擔。雖然壓力大了,但我們還是歡迎改革。因為企業這一兩年賺錢與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整個産業能夠健康,這樣才能給予企業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數據顯示,2011—2013這3個棉花年度,全國累計收儲棉花分別為331、651和640萬噸,分別佔當年棉花産量的50%、95%和96%以上。按照三年標準級棉花收購價和出庫價格差、保管費用、利息費用三項合計,一噸棉花財政要補貼2000元左右。國內外棉價差距僅2012—2013年度“價格倒挂”就達到5000—6000元/噸。

  河南舞鋼銀龍紡織集團董事長魯耀宏,這位在棉紗行業“搏殺”了30多年的資深紡企負責人,談起上述數據,説起近些年紡織企業的困境,語氣略顯激動。“棉花臨時收儲雖然意在保證農民收益,但客觀上也帶來了利益傳導機制不順,財政壓力和管理成本過高,國內外棉價價差拉大導致紡企競爭力下降等問題。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讓棉價回歸市場,有助於國內外價差縮小到一個合理的水準,幫助紡企減少虧損,特別是那些以出口為主的紡織企業重拾競爭力。”

  影響整個産業健康的不僅是價格,還有棉花的品質。魯耀宏介紹,該集團主要生産中高檔棉紗,對棉花品質要求較高。“過去我們用的主要是新疆的棉花,但近幾年國內棉花品質下降很快,沒辦法只能加大進口棉用量。”

  國家棉花産業體系産業經濟研究室主任杜珉分析,近年來我國棉花品質的確有所下降。就內在品質分析,近幾年在國家臨時收儲皮棉政策的鼓勵下,許多棉花生産者追求皮棉衣分高的品種,而衣分高的品種纖維品質品質大多不理想。從外在品質看,由於人工成本大幅上升,棉花採摘機械化已成發展趨勢。但由於我國棉花機械化生産採摘時間較短,品種與機械之間的匹配度低,容易出現纖維損害、雜質較大、短絨率高等問題。另外人工採摘過程中異性纖維混入,也是影響我國棉花外在品質的一大問題。

  魯耀宏認為,提高棉花品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市場化運作。“實行目標價格政策後,市場的作用增強,有助於引導棉農和棉花加工企業提升種植和加工品質。”他説。

  亞迪·買河木也説,過去種棉花關注的只是産量要高,今年遭災大家的産量都下降,品質好的賣價就高,“明年得選優質品種種上。”

  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試點中的難點和問題將在改革過程中逐步得以解決

  新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剛剛起步,綜合各方觀點,目前看改革正穩步推進。但記者採訪中也發現一些難點和問題,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補貼方式如何確定更高效。阿克蘇地區行署副專員尼牙孜·阿西木介紹,按照自治區關於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補貼資金分兩次發放,第一次按棉花種植面積發放中央撥付補貼資金總額的60%,第二次按棉花産量發放補貼資金總額的40%。在阿克蘇地區的新和縣和柯坪縣分別試點按交售籽棉産量和按棉花種植面積補貼。據了解,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按照國家認可的棉花産量一次性發放補貼。

  事實上,有關棉農植棉面積的核定需要用大量時間做深入細緻的工作,新疆植棉農戶的規模還相對較大,未來如果向內地推廣,面積核定工作的難度會更大。幾種補貼方式效用如何,未來是否會統一成一種補貼方式,如何統一,尚待探索。

  入庫公檢是棉花加工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過去棉花品質檢驗是抽樣送檢,今年改革後要求全部棉包送至監管庫取樣檢查。申請預約入庫加上公證檢驗需要10天左右,這意味著企業加工的皮棉至少要10天后才能銷售。同時,運費和其他費用約需200元/噸,企業負擔加重。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是為了保證棉花品質,防止棉企弄虛作假,出現“轉圈棉”。今後如何兼顧品質安全和效率也等待改革給出答案。

  信貸資金安全問題。過去幾年,棉花收購市場紅火,一些商業銀行積極為棉企提供貸款。今年市場情況有變,信貸資金來源基本只剩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一家。棉花信貸資金雖然也有企業資産“應抵盡抵”、交納一定的風險保證金等要求,但基本屬於信用貸款。在企業經營風險加大時,能否確保信貸資金貸得出、收得回,也需要創新風險管理手段。

  棉農還貸問題。棉農生産資料貸款多是年初貸,年底還。雖然國家首批預撥付的按照面積補貼的資金將於近日發到棉農手中,但其餘補貼可能要到明年初才能全部兌付。這有可能造成部分農戶不能按時還貸。未來如何協調植棉農戶的生産週期、貸款週期和補貼發放週期,也需要認真考量。記者 朱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