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啟動是起點而非終點

  • 發佈時間:2014-11-21 15:32:17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期待了半年的滬港通,本週隆重開啟,市場關心的各個懸念也一一解開。儘管大盤出現一些震蕩,額度也沒有出現瘋搶,但是,總體來看,本週市場還是平穩的。滬港通的啟動是起點而非終點,其長期價值會逐漸顯現出來。

  懸念揭曉市場歸於平靜

  本週一開市前,滬港通開通儀式在上交所與港交所同時舉行,開通儀式既簡短又不失隆重。投資者最關心的其實是兩個懸念,就是對大盤走勢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兩市投資額度是否會遭遇瘋搶。

  第一個懸念在9:25揭曉,上證指數以2506.86點高開28點,上汽集團等一批滬股通的股票大幅高開,連大盤股也大幅高開,如工商銀行以3.88元高開,漲幅達到2.64%,這也是上證指數大幅高開的主要原因。第二個懸念也有一個初步的答案,滬股通第一單是伊利股份,港股通第一單是長江實業,不過,金額方面滬股通比港股通大很多,就是説北上資金遠大於南下的資金。

  但是,市場總是與多數人的想法不一致。高開28點未必是件好事,因為在滬港通預期的半年裏,A股市場持續上漲,上證指數7月份以來已經上漲20%,從2000多點一路來到2500點關口,而且這個過程中幾乎沒有怎樣的調整,本週一高開28點反而給獲利盤兌現的機會,利好落地獲利兌現是很多人的操作手法。

  由此,一開盤上證指數摸高2508.77點創出今年新高之後就快速下滑,由紅盤翻成綠盤,但下午逐漸平穩,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快速拉起一定程度抵消大盤股的下跌,最終上證指數報收2471.01點,微跌4.81點,盤中的振幅也不過1.47%。

  另一個懸念的答案也出乎很多人意料,從額度看,滬股通130億元的額度在下午2點鐘的時候就全部用光,而港股通105億元的額度,全天僅使用17.68億元,佔總額度的16.8%,餘額仍有87.32億元。也就是説,香港投資者北上投資A股的資金是內地投資者南下投資港股的7倍多,差距如此之大有些出人意料。

  週二,熱鬧過去之後進一步歸於平靜。上證指數下跌17.64點,報收2456.37點,跌幅為0.71%%。滬港通的額度使用則大幅減少,滬股通額度每日130億元的限額共使用48.45億元,餘額81.55億元;港股通105億元額度使用了8億元,餘額97億元。

  週三,上證指數下跌5.38點,報收2450.99點。滬股通額度使用26.12億元,餘額103.88億元;港股通額度只使用了不到3億元,餘額102.47億元。

  昨天,上證指數上漲1.67點,報收2452.66點,滬港通的額度使用依舊不溫不火,滬股通額度使用22.76億元,餘額107.24億元;港股通額度使用了近2億元,餘額103.04億元。

  縱觀本週前四天的交易,市場期待的兩個結果似乎都沒有出現,大盤沒有出現盼望的大漲,額度也沒有遭遇瘋狂搶購。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重大創新措施正式推出,市場表現還是比較平穩的。從大盤看,上證指數雖然連續回調,但是,跌幅並不大,截至昨天收盤,上證指數本週的跌幅僅1.06%,振幅為2.88%,與平時的走勢相比,並沒有很大差異。

  本週市場沒有暴漲,同樣也沒有暴跌,一個重大措施出臺之初,暴漲暴跌從長遠看都沒有好處。

  多看看明天大家都是贏家

  至於滬港通的額度,沒有出現瘋搶也不是壞事,開通之初投資者的謹慎是在情理之中的,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的觀點就很有道理。

  針對滬港通首日交易,李小加的評價是符合預期。“在滬港通開通之前,我曾有兩個最怕,一是怕交易冷清,二怕過於瘋狂,顯然這兩個最差的預期都沒有出現。全天來説,滬港通波瀾不驚,冷靜開場,安全運作,符合預期。”

  對於開通首日南下冷清和北上火爆的問題,李小加表示,主要是投資者結構不同所致。“南下交易單數多,規模小,主要以散戶為主,內地A股投資者以前是炒題材為主,現在向成熟市場轉變需要一個過程,這就像廣東人煲湯一樣,是個慢活。相反,投資滬股通的大多是外資機構,他們本來就對A股很有研究,所以都是有組織性地買入。”

  李小加認為,不用剛開始幾分鐘就討論這場球結果怎麼樣,不著急,慢慢來,最重要的是一切正常,一切平穩。他建議不要著急下滬港通不利於香港市場的結論,“要多看看明天,多看看後天,南下交易為香港市場提供的流動性,今天沒有看到,但明天一定有,後天大大的有。”

  李小加建議市場不要關注滬港通短期帶來的影響,要多看看明天,多看看後天,在中國資本市場走向開放的過程中,大家全部都是贏家。滬港通將帶來世界上最後一個大型資本市場的開放。跟QFII相比,“QFII是一個窗戶,滬港通是個門”。

  和滬深股市歷史上重大政策一樣,我們不能以一天兩天的走勢來衡量政策的效果,重大政策都是具有長期價值,短線則未必立竿見影。比如,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政策出臺的時候,上證指數不漲反跌,2005年5月9日,三一重工等4家公司發佈股改試點方案,標誌著股改啟動,但是,當天上證指數下跌了2.44%,報收1130.83點,並且一路下跌至6月6日的998點。

  但是,半年後滬深股市一波大牛市逐漸展開,上證指數2年漲了5倍,而這波行情的推動力,市場普遍認為是股權分置改革。這説明一個重大政策短期影響並不重要,關鍵看是否能夠帶來一個長期影響,而這種影響最終會體現在股市的走勢上。

  再比如對今年股市起很大作用的融資融券,2008年證監會宣佈啟動融資融券試點的時候,大家期望很高,然而,2010年3月,首批試點只有6家券商,隨後試點範圍逐漸擴大,但融資額有限,沒有推動股市上漲,大家覺得這個政策似乎作用不大。但是,今年融資融券效果顯現出來,是推動股市上漲的重要資金來源,尤其下半年以來,融資融券餘額一路突破4000億元、5000億元、6000億元、7000億元,幾個月裏融資餘額就較去年底的數量翻了一倍,伴隨大盤一路上漲,上證指數月K線已經6連陽。如果沒有融資融券,恐怕今年以來大盤上漲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次滬港通的消息對市場影響更為積極。今年4月10日,滬港通試點獲批消息發佈後,上證指數當天上漲1.38%,報收2134.3點。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宣佈滬港通17日正式實施,當天上證指數報收2473.67點,漲幅達到2.3%。兩個消息帶來兩次上漲,且位置越來越高。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儘管當天高開低走,但上證指數報收2471.01點,不過微跌4.81點。

  滬港通短期效應也比較明顯,那麼,長期價值相信以後會進一步體現出來。

  長線增量資金值得期待

  滬港通的深遠意義是標誌著A股市場的進一步改革開放,對A股市場的長期價值在於帶來海外投資者的增量資金和價值投資的理念。

  經過長達7年的調整,處於歷史低位的滬深股市已經具備一輪長線牛市的條件,今年以來A股牛相逐漸顯露出來。截至本週三收盤,上證指數今年上漲15.83%,一舉收復兩年失地,漲幅高於歐美主要股市,一改前幾年落後全球市場的狀況而迎頭趕上。

  截至本週三,美國股市中,漲幅最好的標普500指數,今年上漲了11.01%,道瓊斯指數漲幅只有6.7%;歐洲三大股市中,德國、法國、英國股市今年至今分別下跌1%、0.78%、0.59%;日本股市今年漲幅為6.12%。金磚國家中,巴西股市持平,俄羅斯股市則暴跌了30.66%,只有印度股市表現最好,今年以來上漲了32.48%,而上證指數今年漲幅僅次於印度,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漲幅排第二。

  上證指數今年表現強勁,與滬港通推出關係密切,因為滬市漲幅超過了深市,而且上漲主要是滬港通消息出臺後。從股票看,被認為是滬港通概念股的金融、食品、軍工等板塊表現相當好。同時,滬港通中可投資滬市的568隻滬股通股票今年表現出色,儘管這些股票基本上是大盤藍籌股,但截至本週三,這568隻股票上漲的比例接近90%,其中,兩成股票今年漲幅超過50%,17隻股票漲幅超過100%,漲幅最大的營口港,漲幅高達370.98%。一些大市值的藍籌股表現也好于往年,如總市值位列第二至第五的四大銀行,工商銀行今年上漲11.2%,建設銀行上漲9.11%,農業銀行上漲10.29%,中國銀行上漲20.46%。

  由於A股已經漲了半年,因此,本週一大盤以及這些滬港通概念股出現震蕩調整並不奇怪,歷史上利好兌現的情況常有,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以萬科為代表的深圳本地房地産股回落;2008年8月8日奧運會召開當天,以中體産業為首的體育概念股出現大幅下跌。

  但是,從長期來看,滬港通的意義很大。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副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認為,滬港通作為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遠不是終點。一些重要指數公司,比如MSCI,將在明年再次討論是否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6-8年後,A股將按照國際通行的法則納入國際性指數,有望主導一系列國際化指數中的“中國樣本”。未來的這些重大變化,迫使國際大型公募基金更加關注A股國際化的進程,國際資金將會持續流入A股市場。

  今年以來,中國股票受到全球關注,在美國股市中,9月份上市的阿里巴巴遭遇搶購,不僅創下全球最大的IPO,而且,上市後走勢也相當強勁,索羅斯等投資大鱷紛紛買入,收益也不錯。

  A股要出現一波長期牛市,最需要的是資金,尤其是長線資金,隨著滬港通以及一系列開放措施出臺,相信國際投資者將成為A股長線資金一支重要力量。全球大部分主要股市海外資金的佔比在20%至30%,如果A股市場未來海外資金佔比也達到這個比例,那麼,A股市場的上漲空間是非常大的。由於進入A股的國際投資者崇尚長線投資,那麼,買入的A股鎖倉時間較長,這將使得未來相應股票的上漲減少壓力,所以,滬港通每天的額度是否用光並不重要,只要海外機構能夠持續進入A股,長期效應會逐漸顯現出來。

  本報記者 連建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