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果市場還是那個市場

  • 發佈時間:2014-11-21 06:00: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開通數日運作平穩,基本符合各方期待,也引來一些“看不懂”和“想不到”。有些問題不是問題。比如,額度出現剩餘——反正通車了,你走或不走,路就在那裏;再比如,標的股多數表現疲弱——再成熟的市場,利好兌現衝高回落也是常態。

  最讓市場各方大跌眼鏡的是兩件小事:一是按照常理推測,滬港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A+H股價差的減少甚至消除,沒想到經過幾日交易,價差反而進一步擴大;二是按照各家研究機構發佈的“尋寶圖”,多半可以歸結為兩類,或是有可比性的大盤藍籌,或是人無我有的白馬股,沒想到最後爆出冷門的,是此前已經過幾番輪炒的小盤股。

  這些小事從不同角度驗證著市場的通與不通。

  不用説,相對封閉的A股市場和基本國際化的港股市場,兩者從投資理念到市場運作都有很多不同。互聯互通,資金的流動是雙向的,但更深層次的用意,顯然希望後者影響前者更多一些,“推動投資者理念的成熟”,“優化A股的投資者回報機制”。

  但就目前的市場表現看來,“天不變,道亦不變”,依然是逢概念就炒的本土投資哲學佔了上風,旨在引導理性投資的滬港通,直接變成了炒作的食材。針對“滬強港弱”的市場表現,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坦陳,“這就是市場”。

  投資者信奉的箴言是,市場永遠是對的;但從市場建設的角度看問題來了:如何有一個更“對”的市場、一個更貼近三公原則的市場?

  一個常用來佐證A股市場不成熟的數據是投資者結構:香港六成以上成交額來自機構投資者,而內地80%投資者是散戶。散戶居多,也被視為A股市場諸種不成熟表現的根源。因為就國際經驗而言,機構投資者的佔比越高,市場的穩定性就越高,從而大幅降低市場的整體系統風險。

  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包括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滬港通在內的諸種交易都設立了資金門檻,多為50萬元。在把散戶和這些風險隔離的同時,也收繳了散戶賴以避險的工具。

  出於與成熟市場接軌的願望,藍籌股T+0試點又成為熱議的話題。但這種以市場內部的規則割裂來換取的外部規則對接,效果尚待考量。

  站在對手盤的角度看,在散戶眼裏這個市場的諸種不公平,卻正是機構眼裏的“完美先生”。在市場交易制度不對稱、交易費用不對等、監管手段缺乏而又相對封閉的市場中,面對一群被縛住手腳、只能跟莊做多的中小投資者,機構更可以長袖善舞。

  因之,雖然有諸如T+1回轉、漲跌停板、交易時長等諸多不便,有相對於港股已經偏高的估值水準,但都難掩滬市魅力。

  在11·11滬深兩市創下了5800多億元的天量成交,中國股市已經是個大塊頭。在構建開放型資本市場體系的過程中,大塊頭要有大智慧

  最新數據顯示,11月10日至11月14日滬深兩市新增A股開戶數創下近兩年半以來的新高。不用説這些聞風而來的新增開戶,也是中小投資者居多。

  滬港通無疑是市場走向成熟的良好開端。但如果只是資金上的“融會”,而不做制度上的“貫通”,就極有可能變成機構擠壓散戶的盛宴。

  別讓互聯互通成了“拼桌打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