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奇跡創造于科學種田

  • 發佈時間:2014-11-21 06:00: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喬金亮

  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有農場群,耕地總面積4320萬畝,戶均經營規模超過200畝。大規模、大農機、大水利,初次走進黑龍江農墾的人們,往往都會嘆服於它的大: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溝渠相連,連方成片的廣闊耕地上一台臺大農機縱橫穿梭……日前,黑龍江墾區又傳來豐收的消息,墾區4235.8萬畝耕地的秋收任務已全面結束,預計糧食總産在435億斤左右,有望實現連續第11年增産。

  紅興隆管理局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職工楊德清如今已是一身輕鬆。他剛賣完收穫的玉米,刷卡收完錢之後,粗略一算,每公頃純收入達到一萬元,而往年也就8000元錢左右。“今年是收成和效益最好的一年,我們農場職工都很高興。”楊德清説。

  楊德清家今年種了近75畝玉米,畝産達到1500斤,比往年都要高。“去年收穫期趕上雨水多,不少糧食都被雨水泡發黴了,價格便宜也沒人要。今年,玉米在地裏收割完就直接被糧商拉走了。”老楊覺得,玉米賣得好跟今年農場統一選種的品種有關。今年採用高産抗逆品種德美亞3號,採用大壟雙行合理密植的農藝方法,加上農場技術員全程技術指導,老楊玉米的産量和品質都超過往年。

  玉米收穫之後,大型履帶式拖拉機加挂深松整地機開始對楊德清家的土地進行深翻作業。管理區機務廠廠長王淑明向記者介紹,松、翻、耙、旋、起、壓相結合的深松整地,可深入地面以下35至40公分,能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層,增加有機質含量,蓄水保墑,糧食增産效果明顯。“我們把這叫做黑色越冬。”

  擁有160萬畝耕地的友誼農場,眼下已全處於黑色越冬狀態。“要説今年豐收的原因,農墾大面積推廣的秋季深松整地可是立了功。”農場副場長張秀國指著腳下泛著油光的黑土地解釋説,“往年秋收完了就沒事了,現在玉米收完後馬上用大農機再翻一遍地,起好壟,來年開春直接播種就行。”

  建三江管理局是黑龍江農墾東部土地面積和産量最大的“水稻局”。在該管理局七星農場的北大荒精準農業農機中心,科技的魅力展露無遺。農機調度室的大屏上,顯示著所有農機的實時狀態,可以隨時管控。遠處,一台收穫機正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引導下按規定路線行駛。在實時監測畫面上,被監控地點反饋回的數據清晰可見。據介紹,七星農場的水稻機械化智慧管理系統,對溫光水氣熱等條件進行了極為細緻的設定,可因時因苗進行除草、追肥等操作。今年,七星農場113萬畝水田創造了生産水稻17億斤的奇跡。

  “以前沒有葉齡診斷技術時,我固定在7月15號施穗肥,但是每年氣候不一樣,有時候就會有貪青早熟的情況。現在根據葉齡管理,水稻長到9個半葉時施肥,效果特別好。”七星農場的種糧大戶張景會説。這名種著650畝地的水稻科技示範戶,説起“旱育壯秧”、“葉齡診斷”等名詞來,頭頭是道。

  “黑龍江水稻的積溫不足是難題,搶農時非常重要。如今,技術進步使水稻生産全過程由‘6個10天’變為‘5個10天’。5月15日開始插秧,25日插完,就是高産期;若向前推5天,就是平産期;向後推10天,就是減産期。統一供苗後,畝産由50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黑龍江農墾總局農業局副局長張力軍説,墾區今年重點推廣應用集中智慧化浸種催芽、大棚高臺旱育、高速機械插秧、缽形毯式育苗機插、機插側深施肥、GPS衛星定位自動導航、勻速精量播種等農業生産新技術。

  先進的科技手段,加上天氣幫忙,帶來了糧食大豐收。黑龍江墾區各作物生長期雨水充足,光熱匹配,生育進程正常,水稻、玉米、大豆作物單産水準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農情調度顯示,友誼農場玉米高産創建萬畝片平均畝産達985.55公斤,七星農場水稻高産創建畝産達766.89公斤,新華農場大豆高産創建畝産達253.08公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