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年期以上理財産品成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1-21 04:29:32  來源:西安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裴磊

  據我市銀行業內人士張洋介紹,今年以來,央行和銀監會針對銀行攬儲和理財業務的一系列規定,使得銀行發行1年期及以上長期限産品成為新常態。儲戶如資金閒置期限長,可作為長期定存的替代品。

  市場 長期理財産品收益高

  近日中行在售的多款理財産品期限均超過一年,如期限1085天的“中銀集富理財計劃2014年第051期”,起點5萬,預期年收益率達到6.5%。而同時在售的另一款5萬起716天的産品,預期年收益率也達到6.3%。此前,該行近期也發行了多款類似長期限産品。

  諸如浦發、華夏、興業等銀行,最近也都發行了1年-3年的長期産品。預期年收益率方面,南京銀行的547天達到6.5%,華夏銀行的504天為6.3%,普遍要高於市場平均水準。

  而據記者了解,由於市場資金面持續寬鬆,之前我市各家銀行發行的預期年收益率達到或超過6%的理財産品屈指可數,最高也僅為6.3%。不過,最近出現的長期限産品的收益率卻令人心動不已。

  據全國統計數據來看,近年來,中長期銀行理財産品佔比一直維持在40%以下,但這一形勢從今年年中開始扭轉。自年中以來,3個月以上産品佔比始終保持在40%以上,且近期連續3個月呈現上升的態勢,與年初相比漲幅達10個百分點。

  後市 1年期以上産品將增多

  據了解,導致這一趨勢的直接原因就是央行及銀監會發佈的一系列相關文件。今年7月份,銀監會下發了《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該文件為實現銀行理財回歸資産管理業務提出多項規定,其中明確指出“理財産品之間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調節收益”。理財專家表示,受此約束,以往銀行理財産品之間以相互交易、調節收益的方式形成資金池,實現期限錯配與資金錯配完成剛性兌付的運作方式受到抑制。銀行難以通過滾動發行短期理財産品配置長期資産來實現期限錯配溢價,因而部分轉向發行長期産品。

  我市某銀行理財經理張洋介紹,以前銀行在投資一個3年期項目時,可以發行3款期限均為1年的理財産品來對接,通過到期續發來銜接。期限越短則募集資金成本越低,大量短期産品匯整合資金池,無疑對銀行降低資金成本更有利。而新政要求發行的理財産品與項目相匹配,也即兩年期項目要對接兩年期理財産品,3年期項目對接3年期理財産品。

  而今年監管部門出臺的存款偏離度監管措施也促使銀行拉長理財産品的投資期限,起到穩定銀行日均存款的作用、有效規避月末存款偏離度對銀行的約束。

  張洋認為,銀行理財産品期限拉長並不是一種短期行為,這種産品長期化的趨勢很有可能延續下去。收益率方面,在資金面持續寬鬆的環境下,産品收益未來走勢也不會出現大幅波動。因此,對於資金閒置時間較長的投資者來説,可購買此類長期産品,或作為定存的替代品。

  比起流動資金緊張時,各銀行間紛紛發行的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短期理財産品來説,現在的銀行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簡直低得沒法看。

  不過,一年期及以上的長期理財産品卻開始成為銀行的新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