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發行産品7年期以上佔七成 “非標”壓力增加

  • 發佈時間:2014-10-16 05:50: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敬元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在資産負債管理難度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保險投資正在負債端和資産端進行積極探索,在這個嘗試過程中,投資仍面臨一定的困難和風險。業內人士稱,久期缺口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是保險投資面臨的三大“上升”風險。

  對於這些風險,保險投資也採取了一定的應對措施,包括提高自身的發行能力,創設長期投資産品,建立完善的內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建立有效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制等。一個突出的情況是,隨著險資對非標資産投資的增加,項目投前投後管理的壓力也逐漸增大。

  保險投資三大風險漸現

  風控能力越發重要

  泰康資産董事總經理、資産管理部負責人林佳潔近日介紹,保險投資在嘗試應對負債成本上升以及資産收益率下降的同時,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風險。

  保險投資首先面臨著久期缺口加大的風險。林佳潔稱,目前市場中可投資的長期限固定收益資産品種有限,與保險較長的負債久期難以匹配,而在利率下行的過程中,久期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同時,在僅有的長久期的資産中,收益率也不具備很強的吸引力,為了滿足收益率的要求,保險行業在配置上就要向高收益的非標資産傾斜,高收益的非標資産大部分以5年、7年為主,但仍不能滿足保險投資的期限要求。

  針對久期缺口風險,保險行業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發行能力、創設長期限投資産品的方式應對。“通過這種方式,保險行業可以自己解決長期限産品不足的問題。”泰康資産匯總整理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保險業整體發行各類産品共計57個,總規模1486.99億元,從投資期限上看,這些産品與市場上産品的重要區別就是期限偏長,7年期以上的産品規模佔比為72.26%。

  對於久期風險管理,林佳潔認為,保險業還需要積極關注新的運用領域和投資品種,如優先股、永續債、養老社區投資等。

  其次是保險投資面臨的信用風險在加大。從投資過程看,高收益的追逐過程勢必伴隨著高風險。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各項資産的風險開始逐漸暴露,如金融産品的剛性兌付逐步被打破,今年上半年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債券違約和信託産品延期兌付的現象。“在很長時間內,信用保險是保險業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林佳潔介紹。

  另外,保險投資面臨的流動性風險也在加大。“費率改革後,保險行業大類資産配置比例發生了明顯變化,非流動性資産(主要是各類金融産品、股權投資、房地産等非傳統投資等)佔比增加較快。”

  針對流動性風險,保險業必須建立有效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制,建立現金流匹配管理,做現金流匹配分析和現金流壓力測試工作。

  “保險投資越來越多地帶有了經營風險的意味,在這個過程中,管控風險的能力就變得越發重要。”

  九成以上受訪公司

  非傳統投資不超過20%

  而隨著非標資産投資的增加,投後管理的壓力也逐漸增加。泰康資産建立了投後管理體系,包括合同的執行和管理、項目的跟蹤和預測、對投資的分析和評價、資産處置與風險應對、資訊披露與管理報備等內容。

  普華永道對2014年上市險企中報解讀分析認為,從上市保險公司非標資産結構來看,主要投資對象仍在債權投資計劃、項目資産支援計劃、理財産品等債權類産品,總體比較保守。各家上市保險公司對非標投資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對於複雜非標産品的風險管理仍有顧慮。

  普華永道9月份發佈的《迎接“另類”的挑戰———險公司非傳統投資行為調研報告》顯示,90%以上的受訪公司配置的非傳統投資不超過20%。其調研了30家保險公司及資産管理公司的34名資深投資從業人員,這些受訪者包括了國內收入及資産排名前15名的大型保險公司(集團)中的絕大多數。

  在被問及公司配置非傳統投資産品時,資金佔整體投資資産的比重時,有60.61%的受訪者表示其非傳統投資産品的投資比重低於10%,12.12%的受訪者將10%-20%的資産用於配置非傳統投資産品,18.18%的受訪者將15%-20%的資産用於配置非傳統投資産品。

  在去年的問卷結果中,有80%左右的保險投資機構受訪者表示擬配置非傳統投資不多於20%。普華永道注意到在本年調研時大部分保險投資機構對於非傳統投資産品繼續保持了較為謹慎的態度。

  保險投資機構在進行非傳統投資安排時困惑于久期的不匹配、風險的量化標準缺少經驗等困難,在風險評估、稅務、會計和公允價值估值技術方面也表示需要更多的專業協助,這些都導致了保險投資機構在配置非傳統投資時仍有所顧慮。

  當被問及在目前的投資安排中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時,受訪者選擇的結果主要集中在“與保險負債久期不匹配”、“風險不易量化”、“公司內部偏好不明確”、“投資産品同質化”和“公司非傳統投資的戰略不清晰”。這些選項都曝露出保險投資機構對非傳統投資的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仍不盡完善,各保險投資機構對於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信心不足。

  因此,在問及為了適應未來更加開放的投資領域,現有的投資流程中有哪些尚需進一步加強的方面時,加強和完善風險監控流程和評估方法高居首位(85.29%),建設和提升投資資訊系統(67.65%)位居第二。

  在去年的調研問卷中,對於同樣的問題,普華永道發現“風險監控流程”也是獲得票選最多的選項。從兩次調研結果可以看出,隨著保險投資渠道的進一步放寬,保險投資機構越來越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各保險投資機構希望依託投資資訊系統,借助風險監控流程和評估方法得以對所有投資産品進行合適的、量化的、標準化的評估。

  普華永道還向受訪者詢問了他們在非傳統投資投前管理和投後管理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超過40%的受訪者認為“項目風險分析”和“投資産品定價”是在投前管理中遇到的較大的問題,而61.76%的受訪者認為“風險管理:資金運營情況、項目風險跟蹤等”是在投後管理中遇到的困難。

  “這體現了保險投資機構在非傳統投資的投前和投後管理的過程中,對於項目本身的風險管理還是十分擔憂的。多數保險投資機構都表示,如何量化投資風險以評價投資産品,是他們正在積極思考的問題,希望借助系統的評估工具幫助自身平衡風險與收益。”普華永道認為。

  在報告的總結中,普華永道稱,保險投資機構日益重視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有意加強風險管控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在投前、投中和投後階段希望打造一套完整的體系和程式,以支撐業務的進一步拓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