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首日兩市高開低走 專家熱議北火南溫

  • 發佈時間:2014-11-18 08:09:39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開通首日,滬港兩市高開低走令股民撓頭。

  2014年11月17日,註定被載入中國資本市場史冊的一天,這一天,萬眾矚目的滬港通歷經7個月的準備鳴鑼開市,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也宣告啟動。長江實業及伊利股份分別成為滬港通首只交易個股。不過,滬港通開通首日,滬股通和港股通就遭遇冰火兩重天,滬股通火爆,港股通遇冷。

  證監會主席肖鋼17日在上交所出席“滬港通”開通儀式時表示,滬港通來源於市場,順應了投資者需求,是資本市場的重大制度創新。

  □鳴鑼開通

  冰火兩重天港股通遇冷

  經過半年多的等待後,滬港通列車17日正式始發。昨天,滬港兩地分別舉行了滬港通開通的敲鐘儀式。兩地監管部門以及交易所相關人員歡聚一堂共用盛世。不過,滬港通開通首日,滬股通和港股通就遭遇冰火兩重天,滬股通火爆,港股通遇冷。

  滬港通分為滬股通和港股通兩部分,滬股通是指投資者委託香港經紀商,經由港交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買賣規定範圍內的滬市股票。而港股通則是指投資者委託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規定範圍內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據了解,滬股通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

  上交所發佈的盤後數據顯示,滬港通指數報2152.85點,跌0.23%,滬股通買入120.82億元,另有未成交的9.18億元買入申請,賣出0億元;港股通買入22.3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73億元),賣出1.0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0.84億元),使用額度17.67億元,剩餘87.33億元。在參與熱度上,呈現明顯的“北火南溫”。

  此外,上交所昨晚公佈當天的“結算匯兌比率”,買入0.79143元,賣出0.79017元,與參考匯率相差很大。參考匯價是出於審慎性考慮採取的先扣後返。

  首單花落長實和伊利

  根據上交所公佈數據顯示,滬港通開盤後港股通和滬股通首只成交的股票分別為長江實業和伊利股份。具體來看,伊利股份(600887.SH)總成交股數32700股,成交金額85.02萬元。而港股通首單為長江實業(00001.HK)成交股數8000股,成交金額113.6萬元。

  ■“北火南溫”探因

  南溫主因是匯率和佣金

  滬港通首秀充分顯示出A股投資者相對謹慎,而香港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卻分外踴躍。錢景財富研究中心研究員于光儒表示,首日的表現呈現出“北火南溫”的態勢,原因可能主要是因為匯率差以及持倉費用的限制。

  從目前來看,內地投資者炒港股,採用的是以港幣報價交易,但以人民幣結算。這種安排,方便了投資者,不需要提前將人民幣換成港幣,可以直接用賬戶中人民幣完成港股的購買;但是另一方面,也給投資者帶來匯率損失的風險,可能今天買港股賺的錢,兩天后交割時因匯率波動而損失一部分甚至全部。港股結算事項T+2,T日買入港股的投資者,T+2日才能完成交收。這中間如果匯率波動比較大的話,就可能影響人民幣轉換。而持有港股,還需要收取一定的持倉費用,這兩個條件都會影響港股的收益,這些可能造成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熱情不高。

  港股投資需求一直釋放

  中信證券北京復外營業部首席理財顧問李海表示,滬港通啟動首日,表現有一定的差異,港股通未能像預期的火熱。我們覺得主要有這幾方面原因:第一,內地投資者近年風險意識加強,港股很多交易規則與A股不一致,故表現得相對冷靜;第二,近年內地與香港逐步融為一體,很多對港股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直接到香港辦理相關業務,港股投資需求一直在釋放。而滬股通需求較高,主要還是得益於國內資本市場一直比較封閉,直到去年4月才允許港澳臺居民開戶,其他如QRII等額度一直控制非常嚴格,同時滬市集中著中國內地國民經濟中流砥柱的大盤藍籌股,近年估值一直偏低,對外資有一定的吸引力。

  投資習慣導致北熱南冷

  港股分析師馬小東認為,從兩地額度的使用情況看,北上資金(滬股通)額度成功用完,而南向(港股通)資金額度剩餘較多,其原因一方面是A股藍籌股普遍存在較大的估值優勢,作為港股主力軍的機構投資者通常對於藍籌股比較熱衷。而內地投資者已經習慣了A股的概念股、小盤股的炒作,對於港股市場普遍的大盤藍籌股來講並不是太感冒,從而導致港股通並未受到明顯的追捧。另一方面,港股市場實行的是T+0操作,當日買入之後可以在當日賣出,這或許也是導致港股通額度剩餘較多的原因之一。

  ■官方聲音

  肖鋼 資本市場重大制度創新

  證監會主席肖鋼在17日的開通儀式上表示,滬港通的開通,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新國九條的重要部署,是推進兩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大舉措,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大制度創新。在內地資本項尚未實現完全開放的情況下,滬港通開拓了操作便利、風險可控的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豐富了證券交易品種,優化了市場産品結構,有利於投資者共用兩地經濟發展的成果,促進兩地證券市場繁榮,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加快建設上海金融中心,同時還將增強內地資本市場的整體實力。

  梁振英 滬港通開通有兩大意義

  香港特首梁振英17日在港交所致辭時表示,滬港通有兩大意義:一是將增強兩地證券市場的競爭力;二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滬港通同時鞏固香港金融市場的樞紐地位和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

  李小加 額度用光前會討論解決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啟動儀式後也表示,滬港通涉及到金融資産最大平衡。不著急討論更長遠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滬港通一切正常,平穩運作,好好到站。目前滬港通額度不是一個限制因素,而是讓剛開始的節奏比較平穩,至於額度快要用光之前,各方會很好地討論怎麼辦。

  □股市反應 滬指跳水遭遇見光死

  受滬港通正式啟動影響,A股週一早盤大幅高開,上證綜指站上2500點並再度創下反彈新高2508.77點,但隨後卻不幸遭遇了見光死行情,股指出現大幅回落並翻綠,失守2500點。滬指尾盤跌0.19%,報收2474.01點。

  盤面資訊顯示,伴隨著股指開盤後的迅速跳水,多只滬股通標的股也從開盤漲停到大幅跳水。早盤集體上漲的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股也普遍下跌,成為拖累大盤的主要力量。而近期受主機板壓製表現疲弱的創業板發起反攻,漲幅超過2%,中小盤及概念股也表現活躍,二八現象再現反轉。

  值得注意的是,盤中A+H股中超過半數A股出現下跌,其中東方航空等處於領跌位置,東方航空盤中更是一度跌逾8%,截至收盤跌幅逾4%。此外,中國太保、南方航空等跌幅均超過3%。而民生銀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跌幅均超過2%。

  恒生指數也高開低走

  與A股市場如出一轍的是,在滬港通開通首日,港股方面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同樣遭遇了見光死行情。其中,恒生指數高開低走,截至收盤報23797.08點,跌 290.30點,跌幅1.21%;國企指數高開震蕩走低,截至收盤報10554.30點,跌207.21點,跌幅1.93%;紅籌指數高開低走,截至收盤報4380.68點,跌57.73點,跌幅1.30%。

  ■專家分析

  回落緣于獲利盤拋售

  港股分析師馬小東表示,滬港通正式開閘首日,兩地市場均出現大幅高開,顯示在集合競價階段投資者參與熱情較高,畢竟兩地投資者已經苦苦等待了半年之久。但由於在滬港通正式推出之前,相關標的股已出現大幅炒作,聚集了較多獲利盤,高開後必然導致提前介入資金的拋售行為。

  同時馬小東表示,雖然今日市場出現衝高回落,主要受到獲利盤回吐的影響,但後期相關標的股仍值得關注,尤其是其中仍存在較大折價的股票仍有估值回歸的機會。

  資金流入量影響後市

  未來市場漲跌到底將如何變化?萬家基金認為,滬港通開通之後流入資金的情況將對此有較大影響。萬家基金傾向於認為部分投資者會借利好兌現而賣出部分大票,畢竟很多大票的漲幅已經比較客觀。此外,本週也涉及到新股發行以及股指期貨交割,在上述假設下,這兩個因素會加劇市場的震蕩。

  萬家基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從風格上,大依然優於小。此外,大票的其他刺激包括:首先,預計從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陸續會有中央以及地方的國資改革措施出臺,大部分改革對象都涉及到大票;其次,在貨幣寬鬆、資金流入市場的前提下,低估值股票有修復估值的需求,此部分也主要集中在大票板塊;第三,滬港通開通以及後續持續的與其他市場互聯互通將促使海外資金流入A股,此類資金主要偏向於低估值藍籌。

  醫藥股最可能先受益

  在投資方面,申銀萬國指出,滬港通機制下,具備龍頭公司、低估值、稀缺性三重特點的醫藥上市公司,將是最可能受益於滬港通的A股品種。

  實際上,醫藥行業在中長期一直是A股的明星。根據Wind數據統計,在過去9個完整年度中,全指醫藥指數有6個年度跑贏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自2004年12月31日至2014年9月30日,全指醫藥指數上漲668.41%,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為85.59%、滬深 300漲幅為144.12%,全指醫藥指數表現明顯優於市場核心指數。

  持續穩健的業績表現,來自堅實的基本面支援。廣發基金的研究表明,我國當前醫療衛生支出佔GDP的比重和每人平均醫療支出,遠低於美日等發達國家。2012年我國醫療衛生支出佔GDP比重僅為日本的一半,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同期,美國每人平均醫療衛生支出為8895美元,日本為4752美元,而我國目前僅為322美元。雖然目前國際橫向比較存在巨大差距,但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在醫療衛生上的投入將與發達國家趨同,這個大趨勢使得醫藥行業具備了中長期投資價值。

  □機構應對

  基金忙發滬港通産品

  憑藉滬港通東風,目前南方基金、華夏基金等公司已經上報了滬港通基金,首批産品均為投資于香港恒生指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QDII-ETF)。

  證監會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請進度顯示:南方基金近日上報了一隻恒生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華夏基金緊隨其後,也上報了滬港通恒生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及其聯接基金。兩隻基金目前均已被受理,並且兩隻基金走的是基金募集申請的簡易流程。

  好買基金認為,歷史上看,投資港股QDII業績排名靠前的往往是主動管理型的基金。因此,未來如果推出主動管理型的滬港通基金更值得期待。

  券商掀萬三佣金大戰

  按照市場慣例,“滬港通”佣金費率在千分之一左右。昨天,平安證券則率先引爆了佣金大戰,正式宣佈“滬港通”開戶享受萬三佣金優惠措施。

  平安證券表示,“滬港通”作為一項新業務,對於擴大公司資本仲介業務收入,優化收入結構有著積極作用。平安證券已經通過大數據挖掘,精準定位潛在客戶,多渠道獲客。

  目前,包括平安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通過核心繫統的採購、搭建和內部測試,已經可以實現港股通網路開戶。整個開戶流程較為簡單,在驗證完硬性資格後,完成風險測評與知識測評即可簽署協議,整個過程不超過5分鐘。

  □快評

  滬港通後,深港通還遠嗎?

  毋庸置疑,作為中國資本市場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滬港通的成功上線絕不僅是兩地投資者能夠互相買賣股票,而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環節,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背景下推動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項重大改革,具有探路、試水的角色。因此,在滬港通穩步、安全運作的前提下,改革必將延伸至深港通,並最終實現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的無縫對接,為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打下堅實基礎。

  早在9月初,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就表示,在滬港通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支援深港兩所進一步加強合作,深化和豐富合作的方式和內容,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同時,深港兩地也一直在積極推動深港通事宜。廣東省6月發佈《關於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深港交易通’系統,通過聯網交易等方式加速兩地證券市場融合”。深圳金融辦副主任肖志家日前也表示,雖然目前深港通還處於研究階段,尚未進入報批流程,但正在全力推進,希望能夠在滬港通落實後儘快推出。

  香港方面的積極性也頗高。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11月10日稱深港通會是“下一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被問及是否會研究深港通時表示,當下先著眼滬港通的平穩推出及安全營運,將來“肯定會再建別的橋”,市場可再作討論。

  實際上,A股市場成立20多年來,有關上交所、深交所定位等頂層設計始終是市場熱議的話題。目前來看,中小板、創業板的陸續推出表明,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市場定位基本明確,即力求最終建立起類似“美國主機板市場—全美證券交易所、二板市場—納斯達克市場”等模式,其中的關鍵在於迴圈通道的暢通,只有真正建立註冊制背景下的能上能下、大進大出格局,A股市場才能完全打開大門,在全球市場搏擊風浪。

  不論是滬港通,還是未來有望推出的深港通,都將倒逼中國加速資本市場改革,在短時間內進一步完善自我,以更健康、更開放、更自信的姿態迎接挑戰。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