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車”合併宜否要看鐵路改革

  • 發佈時間:2014-11-18 00:32:4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合併一事,看來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了。有傳聞説,合併工作已經開始進行,並由國務委員王勇負責督辦,整合方案由中金公司具體負責。

  還有傳聞説,國家讓兩家企業分別上報合併方案,南車的方案是兼併北車,而北車的方案則是新成立一家投資公司,統合兩家的國有資本。

  然而,圍繞“兩車”合併是否符合市場競爭原則,國內競爭與國外抱團孰輕孰重的疑問,有關利益方面和社會人士的立場卻大異其趣。

  贊成合併的專家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分析,兩車合併最大的好處在於整合研發投入,並減少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的“內耗”。他認為國家的研發經費分別投給兩家,形成了重復建設。

  但是,兩車合併後,在國內市場將出現的一家獨大局面,則是連“鐵老大”都不願意看到的,更遑論其他車輛製造業者。

  至於“鐵老大”,隨著政企合一的鐵道部時代的終結,現在改為國家鐵路總公司,經營主體的角色更加清晰,企業屬性更加突出,自然擔心最大的供貨方一家獨大,所以反應最為強烈。

  於是就形成了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孰輕孰重的問題。兩車合併,如同一把雙刃劍,顧此則傷彼,不同方面利弊是不同的。如何趨利避害,考驗著決策者的統禦全局、權衡輕重的能力。

  從理論上講,在國內市場,“兩車”合併無疑不利於用戶,無論如何,兩個製造商的競爭,總要比獨此一家別無分店要好。

  但是,從事實看,2000年中國鐵路車輛工業分立以後到現在,由於供求關係以及鐵路的壟斷格局,“兩車”並沒有形成競爭關係;而且鋻於鐵路改革目前所到達的程度,在鐵路運輸領域尚未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下,即使“兩車”分立,也難以達到使彼此競爭的目的。因此,鋻於這樣的現實,優先考慮在國際競爭中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無疑是利大於弊。

  為什麼“兩車”分立10多年了,並沒有形成競爭關係?這是因為期間中國鐵路市場不僅龐大,而且需求增速又很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鐵道部和鐵總每次大規模招標,兩個企業集團都能心滿意足地拿到訂單,彼此旗鼓相當,皆大歡喜,就像一個親媽生的雙胞胎一樣,對誰都是親愛有加。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吃飽,中國的高鐵項目,比如最大的京滬高鐵,一直等到“兩車”學會造高速列車時才開工。

  “兩車”分立並沒有形成競爭關係,還緣于中國鐵路車輛工業的用戶幾乎只有“鐵老大”一家,以及沒有民營同行這樣的現狀。無論是以前的鐵道部,還是現在的鐵路總公司,都是鐵路車輛的最大客戶。“鐵老大”雖然自己是老大,但利益所繫,並不希望供貨商也是老大。所以,對“兩車”分立形成競爭的期待,只能在鐵路運輸領域由一家壟斷變為多家經營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如果鐵路現狀不變,“兩車”分立意義也不大。從這個角度講,“兩車”合併雖然理論上“不市場”,但卻有機會主義的好處。反正對參與國際競爭是有利的。

  “不市場”的現象,在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歐美發達國家,反倒是不乏其例。比如美國的飛機製造商,如今只有波音一家,先後吞併了麥道和洛克希德等;歐盟也只有空客一家,是集合法德英西多國的航空工業的結果。

  當然,“兩車”分立合併的好處,畢竟是限于國際競爭的機會成本,從長遠和全局看,車輛工業在國內與客戶形成良性關係,終究不能一家獨大。尤其國內市場終究是“兩車”最大市場,這決定了“兩車”的分合,必須立足於國內市場。當然,其前提是鐵路進一步的改制,最終形成多元化的經營主體,以及鐵路工業出現新的競爭者。

  滿足了國內競爭後,如何顧及出國競爭不打內戰?按説這應該更好辦一些。既然國家可以通過價格管控來避免國內市場出現價格過高的局面,那麼這樣的管控,又何嘗不可以用在“兩車”國際競爭之中?

  南北車合併的動因,起于兩家企業近年來為高速列車出口而在海外惡性競爭;而2000年兩家企業分立,則是為了在國內形成兩家競爭的局面。如今再回舊制,實則是中國高鐵崛起並走向國際的結果。乍看起來分分合合,並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老話那樣簡單,而是新層次的融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