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發明 新風尚
- 發佈時間:2014-11-14 05:45:4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走進上海長寧區仙霞街道茅臺新苑,一座白色錐形的蓄水裝置很是顯眼。這個簡易的蓄水裝置,每天能把小區裏數以噸計白白流掉的水資源歸集起來,讓小區凈水機裏每天排出的廢水變成小區物業清潔、居民洗車、綠化灌溉、家庭衛生都可以使用的水資源。這就是小區81歲的居民王學達的“小”發明。
為什麼會想到製作這樣一個變廢為寶的蓄水塔呢?
老人告訴記者,2005年,小區引進了兩台現制現售純凈水的機器。他發現,機器前面一齣凈水,後面就排廢水。他拿兩個桶試了一下,買10公斤凈水,竟有近20公斤廢水。看著每天大量廢水白白流進下水道,老人坐不住了,他下決心利用這些廢水。
王學達買了個大的空塗料桶,弄乾淨了放在凈水機旁接廢水,但一會兒就盛滿了。他又找來幾個桶,在墻邊用磚塊搭成幾個臺階,一個臺階上放一個桶,再在每個桶口處裝一小截導管,利用水的落差,一個又一個桶就能自動灌滿廢水了。他還找了個小鐵皮罐做盛水勺,需要用水,就來上兩勺。這樣一個蓄水裝置,王學達用了好幾年。
有了“第一代桶裝蓄水裝置”,王學達並不滿足。那時正趕上小區外墻改建,到處扔著廢棄的建材。王學達收集了一些木料,打算做個大水箱。沒有學過木工的他,買來錘子鋸子,敲敲打打好幾天,做成了一個半人高的水箱,“第二代箱式蓄水裝置”誕生了。很快水箱就在小區居委會和物業選定的一個靠墻的角落安了家。
這以後,只要撿到合適的木材,王學達就為水箱加高一層,加了兩層後,水箱有近2米高,能蓄1噸半水。他又找來鐵皮,給水箱做了個金字塔形的蓋子,保證水箱裏的水不受二次污染。
記者在水箱旁停留了10來分鐘,先後遇到5位社區居民,他們或是接上一桶水回家澆花、拖地、衝馬桶,或是在這兒洗拖把、擦腳墊。王學達説,這裡來得最多的是小區保潔工,洗抹布拖把,每天不知能省多少水,也有車主開著車來就地取水洗車。
眼看著自己的蓄水裝置受到歡迎,王學達又動起了廣泛推廣的腦筋。2008年,他給市主管部門寫了封信,很快收到了回信。2012年,仙霞街道將製作環保節水池列為街道當年的實事項目之一,在人流量大的8台純凈水機旁做了8個不銹鋼的節水環保池。
看著這“第三代蓄水裝置”,王學達特別開心。他常去那裏轉轉,看到水龍頭銹蝕了,就換個新的,還接了根長長的橡皮管,不用時挂在水箱一角高處,要用時取下來就能放出水,十分方便。
王學達説,家裏人開始怕他累,不太支援他,後來見一代代裝置做好了,用的人那麼多,也就支援他了。他説,很遺憾自己沒有學過節水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能做出更專業的裝置,所以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政府部門能出面,督促純凈水機生産企業改進技術,督促物業或業主委員會購買裝置蓄水,至於是不是他的發明,他並不關心。
“只要不浪費水就好。”王學達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