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錢穎一:在約束中尋找變革

  • 發佈時間:2014-11-14 00:31:5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2007年8月起,錢穎一用了3年時間做了一篇特殊的"論文",這就是清華經管學院的MBA教學改革以及在2010年7月推出的MBA招生改革。錢穎一希望改變中國開展MBA教學以來的一些弊端:過於偏重理論學習和分析性工具研究,而忽視品格、軟技能、整合性學習和通過實踐學習等。

  對錢穎一來説,從經濟學家到經濟管理學院的管理者是一個挑戰。2005年10月,錢穎一齣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第一副院長,一年後擔任院長。錢穎一被視為當今中國一流的經濟學家之一,高中畢業後有過幾年的插隊經歷,在中國于1977年恢復高考那年,他考入清華大學數學系。1981年,他出國留學,成為了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留學海外者。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統計學碩士學位後,他又獲得了耶魯大學運籌和管理科學碩士學位。期間,他對應用數學的興趣開始轉向經濟學,之後在哈佛大學接受了系統的經濟學教育,獲得博士學位。

  推動中國MBA變革

  錢穎一為中國學術界和商界更為熟知的學術成就來自於他在轉軌經濟學方面的研究。2000年前後,他先後發表《市場與法治》、《政府與法治》等系列文章,最早指出市場經濟亦有好壞之分,如果失去法治的基礎,亦可能走向壞的市場經濟。這一論述從根本上擴展了人們對市場經濟的認知,並把好的市場經濟與法治連接在一起。

  不過,從2007年8月起,錢穎一卻用了3年時間做了一篇特殊的“論文”,這就是清華經管學院的MBA教學改革,以及在2010年7月推出的MBA招生改革。這些先鋒性質的實驗很快成為中國工商管理教育界熱烈討論的話題。錢穎一希望改變自1991年中國開始引入這一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以來所累積的一些弊端:過於偏重理論學習和分析性工具研究,而忽視品格、軟技能、整合性學習和通過實踐學習等其他重要方面。

  這意味著要重定課程體系,並説服教授們改變思維意識和教學方法,其難度可想而知。不過,錢穎一樂在其中。“我回國做院長,是想推動變革(make a difference)。”他説。錢穎一見證了中國經濟如何從束縛自身的桎梏中掙脫,成為全球最有活力經濟體的波瀾壯闊過程,這讓他這一代中國人有著深深的改革情結。“研究中國經濟變革,會讓你學會如何在很多制約因素之下,尋找變革的機會,並用比較穩妥的方式去進行,但又不缺少改革力度。”他説,這類經濟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同樣可以應用於推動教育變革。

  錢穎一深知推動變革的難度:“大學和學院管理難度大,原因之一是沒有在企業管理中可以用的很多工具。”企業經營的資訊可度量而且及時,管理者可以依據這些資訊並通過薪酬獎金、提升解雇等多種激勵和懲罰機制來進行管理,但大學和學院的管理中並沒有這些工具。另一方面,教授也不同於企業員工,他不以掙錢多少來衡量成就高低,需要的是尊重和自由。錢穎一説,在學院推動改革成功的前提條件就是一條:要尊重每一個人。

  錢穎一發動這場變革不是偶然。2007年時,他和清華經管學院前任院長趙純均注意到了美國MBA教育的一些新動向:許多商學院和知名教授對MBA教育作了很多反思和批評。他們也注意到了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剛剛開始嘗試的新版MBA課程。而當哈佛商學院借2008年建院100週年之機對由它開創的MBA教育做系統性反思時,錢穎一是當時唯一一個在現場聽到他們在討論的中國人,因為他是哈佛商學院顧問委員會中唯一來自中國大陸的委員。這種過程參與讓錢穎一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接下來,錢穎一的首要任務是,在學院內達成共識。這期間,他親自多次召開教師、職員參加的研討會,而且廣泛和深入地聽取校友、僱主和學生等各方的意見。錢穎一總結他的方法論是:尊重、參與、講道理。讓每個人感到自己不是被改革者,而是改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關注細節近乎苛責

  錢穎一為清華經管學院推出的新版MBA課程制定了清晰的理念和目標。新版MBA課程包含三個重要環節:“認知”(Being)、“知識”(Knowing)和“實踐”(Doing),並希望達到三個平衡:知識、能力和品格的平衡,學術嚴謹性和實踐相關性的平衡以及中國根基和全球視野的平衡。

  難點不僅在於課程設計,而且在於實施。比如,“整合實踐項目”是MBA課程改革後的一門新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在真實項目的實踐中學習,有些類似于醫學院的臨床課。為了取得經驗,清華經管學院在2009年春季學期先組織了一個實驗課堂,以“資訊時代的管理創新”為主題,共有30名學生選修。主講者清華經管院黨委副書記朱岩告訴記者:“我感受最深的是,其難度是普通課程難以想像的。”這不僅涉及到授課內容,還包括從授課形式到學分考核等所有環節。在獲得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後,2010年春季學期,“整合實踐項目”這一課程已擴大到6個課堂和三個主題,吸引了188位學生。

  錢穎一希望清華經管學院成為“培養未來領導者”的夢想之地。他不僅改變了一張MBA課程表,更在許多細節之處塑造這家學院的風格。為了推動學院的國際化,上任院長伊始,錢穎一要求所有樓道標識和辦公室門牌都要換成中英文雙語,便於不懂中文的人識別。為了更好地傳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品牌,他在學院大樓上刻的“經濟管理學院”六個字的上面,加刻了“清華大學”四個字。

  2009年,他提出學院要有品味,要“去官氣,去俗氣”。其中一項是,要求經管學院今後的發佈會、論壇等不要在主席臺上擺花,嘉賓不再戴胸花,更不能用花遮擋講臺上學院的標識。他還認真地考證過“戴花”這一風潮的起源,結果發現是來自台灣。

  他對細節的關注近乎苛責。比如會議背景板,他要求倣照世界經濟論壇那樣,將學院的標識縮小,做成矩陣式排列的樣式,這樣無論從哪個角度拍照,照片中總能看到學院的名字。為此,他親自撰寫了一個圖文並茂的文件,列舉出歷次會議中這些細節之處的錯誤。

  大到每項課程的英文名稱,小到經管學院網站上的一條新聞標題,他都會親自過問。比如“中國與世界經濟”一課,一開始翻譯成“China and World Economy”。在反覆與美國教授探討後,最後改成“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World”。

  這種嚴謹的態度來自於其所接受的學術研究訓練。錢穎一説,當年他在哈佛的博士論文導師——博弈論大師、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斯金(Eric Maskin),就是一個逗號一個逗號、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修改他的博士論文的。導師的榜樣讓他受益終身。

  為了管理好清華經管學院,上述這一切讓錢穎一也做出了某種犧牲:5年來,繁雜的行政事務讓他無睱從事深入的學術研究。不過,“有代價,有意義。”他説。今後呢?“我肯定要繼續做經濟學研究。中國的轉軌問題遠遠沒有完成,不僅沒有完成,還提出了很多新挑戰。”錢穎一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