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將建立更符合藝術標準的淘汰制

  • 發佈時間:2014-11-10 04:31:5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家訪談

  簡介:

  高磊,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中華佛光藝術研究院花鳥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市場報藝術總監,《收藏鑒賞》編委。

  談審美

  商業標準主要為作品流通服務

  南方日報:大多數藝術品經營機構選擇簽約畫家都在有意設置諸如“中國美協”和“中國書協”這類硬門檻,這種慣性的經營理念是因應市場的需要還是自身的審美標準?

  高磊:據我了解,兩方面的原因都會有。什麼樣的作品在市場上流通快,是所有藝術品經營機構都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對經營者來説,肯定希望有一些更客觀和更容易把握的尺規,在這個基礎去建立自己的商業標準。

  南方日報:民間對書畫藝術品的投資和收藏熱情不斷升溫。就投資者和收藏者而言,哪類審美取向更代表目前的市場潮流?

  高磊:買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比較追求名家作品。不管在南方,還是在北方,“名家效應”對市場的影響都同樣明顯。相比而言,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和機構簽約藝術家的市場關注度是較高的。至於畫種,則因人而異。有的藝術家為了佔領市場主動迎合買家的審美需求,因而流通得多的作品並不見得就代表投資主流。對市場來説,通俗未必不好,通俗的作品往往比較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但要做到這一點,在藝術品味上就要打點折扣。值得關注的應該是一些有綜合實力的中青年畫家,他們的人生積澱亟待爆發,藝術語言有階段的成熟性,精力充沛,大作力作易於表達,公眾對他們的認可也趨於穩定。

  南方日報:對於什麼是好的書畫作品,您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嗎?

  高磊:好的藝術品是會説話的,要想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就是要把作者的人生體驗和真性情表現到自己作品中。藝術家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情操,即所謂雅俗共賞,既能讓業界認同,又使大眾喜歡,傳達一種審美上的愉悅。對收藏者而言,要了解畫家的性情品格,即生活交遊、為人之道、事藝敬業的狀況,了解他們各種各樣的表現技巧是必要的。

  談市場

  文化使命應該和商業機構並行不悖

  南方日報:市場有市場的標準,文化有文化的標準。作為經營機構,如何處理這兩種不同標準的關係?

  高磊:很多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都有雅俗共賞的特點。因而,不能絕對化地把文化與市場割裂開來。每個機構都在根據自身的市場定位去遴選和推廣不同類型的作品。市場的空間是可以無限大的,需要有不同的作品去滿足不同買家群體的需求,所以,對行業來説,求同存異,更應該倡導百花齊放。健康的運作機構和繁榮的文化背景是未來發展的願景和目標。

  南方日報:市場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奇怪的現象:一些學術上非主流的藝術家,背後也有不少資本在追捧?

  高磊:學術機構承擔的使命是傳承和創新,一方面有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與經營機構的結合也是一種嘗試和探索。資本是以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為根本目的的,因此,它會根據市場的規律去制定自己的標準體系。很多時候,他們的商業邏輯是跟著自己的圈子來走的。為什麼有些藝術家能進入這個圈子,有些藝術家則不能,有非常複雜的原因。當前國內的藝術品市場總量雖然已經很大,認為發展規範的成熟還為時尚早,進入市場的藝術家魚龍混雜、作品良莠不齊,與市場規範發展的不夠成熟有關。隨著行業的發展、民眾整體素質和審美水準不斷提高,市場一定會逐步建立更符合藝術標準的“淘汰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一個參與者都應該不斷自我提升才是努力的方向。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藝術品交易做局的現象?

  高磊:做局是一種不正當的商業行為,本質上與藝術無關。我們目前面對的書畫市場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市場,有利益的地方總會有人想著投機。對收藏者來説,更應該清醒意識到,一定要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才會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而對於藝術家來説,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作為始終追求的目標,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作畫。正確和經紀機構交往,才不至於被浮雲遮望眼。從長遠來考量做局行為,雖得到了眼前利益,餡餅終究是餡餅!但對真正藝術家來説是得不償失的。

  談藝術家

  藝術家要懂得繼承和創新

  南方日報:沒有機構推手,很難火起來。有了機構推手,以後很可能就會被商業所綁架,這讓不少藝術家無所適從。

  高磊:每個藝術家都想成功,當你用作品打動了觀眾,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簽約,宣傳被藝術機構炒作是共性話題。有些人為藝術獻身,一輩子躲在書齋不出門,歷史上有不少到了作古時才被市場所認識的藝術家。以出世的態度創作,用入世的方式對待生活。而真正能夠把兩者做到平衡也不容易。不但需要畫家和藝術機構耐得住浮躁和寂寞,更需要兩者結合的勇氣和智慧。

  南方日報:一些美術功底本身不錯的人,寧願去為造假集團炮製名家贗品,也不願意以自己的真實名目走向行業的前臺。

  高磊:這都是因為利益驅使。一個畫家的成長不是技巧好壞所完全決定的。思想修養,人品人格,作品境界等等。我們對傳統經典需要繼承和創新,更需要一些耐得住寂寞的繼往開來者。自古曆來講究觀畫首要看人品,人品即畫品。縱然有一定的繪畫或書寫技巧者,因為價值坐標的取向不同,也終究不能殊途同歸。因此更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並不是只有技巧就行的事。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實習生 鄭庭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