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瘋狂“雙十一”期待回歸理性

  • 發佈時間:2014-11-11 16:18: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昆明11月11日電(李玲艷)“雙十一”購物狂歡已開始,一些網上商城的顯著位置滾動播放著“裸價瘋搶”、“讓利不止50%”等吸引眼球的促銷廣告。

  記者採訪發現,在購物狂熱中,一些消費者對“雙十一”這一購物“強心劑”少了一些衝動;一些商家也期望通過微信、自主網站、實體店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增強品牌影響力。

  ?買家:今年不會參與狂歡了

  “一到這天就覺得自己應買點什麼。”雲南昭通的公務員小邱是網購達人,從2009年開始,每到11月11日,就會很激動,吃的、穿的……每年都會買一堆。但她告訴記者,今年“雙十一”不會參與“狂歡”了。

  “去年衝動了一下,買了雙980元的鞋子,後來發現也不是那麼喜歡。今年因為新房裝修,‘雙十一’要買一些插座,幾千塊還是要花的,但確實因為有需要。”雲南玉溪的張女士説。

  張女士表示,以前的“雙十一”,會不惜熬夜搶購,但經歷幾次後,發現有的商品不是很滿意。現在是朋友介紹的有品質保證的才會下手。“最重要的還是看有沒有實際需求。”

  採訪中發現,一些消費者搶購的衝動日趨減弱,同樣的商品,會在做過比較之後再選擇購物渠道。四川成都的陶先生今年想換一台相機,連日來一直關注電商的此類價格,但遲遲未下手。“最終可能還是會選擇實體店購買。”

  “我感覺身邊喜歡網購的朋友也變得越來越理性,他們總能挑到性價比高的東西,這也是理性消費的一種表現。”小邱説。

  陶先生聊到,周圍確實有一些“剁手族”,但對他們而言每天都是“雙十一”,因為擔心物流跟不上,也不一定非在這一天“湊熱鬧”。

  ?賣家:不再一味地追求銷售額

  “‘雙十一’我們的活動是單筆訂單滿199元送6元,滿499元送20元,相比有些商家,我們的活動力度不大。因為成本和品質擺在那兒,不可能有太多優惠。”一位淘寶商戶導購告訴記者。

  “我們沒有參加‘雙十一’促銷活動。”曲靖的淘寶商戶田先生擁有一家以內衣為主打商品的店舖,他告訴記者,參加“雙十一”活動要考慮資金、人力、倉儲等問題。“今年‘雙十一’,我們的淘寶店舖不做活動,但是微信要做促銷,對於購買到一定金額的客戶進行禮物贈送,算下來,相當於總體打個7折。”“一些商鋪希望通過‘雙十一’、‘雙十二’等這樣的活動積累人氣。”

  説起微信,田先生認為微商是有針對性地培養目標消費者,這種行銷渠道精準,效果較好。“我的微信平臺主要是銷售面膜、香水等女士用品,目前我的朋友大部分都用著我的面膜。”

  據介紹,他不僅在淘寶有店舖,還有實體店,自己還投資建了專屬網站,同時也是微商,依據各平臺的特性,主打産品有所不同。“現在大家已經知道網上可以買什麼,實體店可以買什麼,微信上又可以買什麼。對於商家而言,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得把握消費者的習慣。”

  面對“雙十一”,有的商家不再一味地追求銷售額,而是更加關注品牌的傳播以及和消費者的互動。

  學者:回歸理性是個自然過程

  雲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羅美娟教授説,“雙十一”這個遊戲是由商家和消費者共同完成的,雙方都變得更加理性,遊戲才會可持續,最終也才會有健康的市場。

  “‘雙十一’已經是個品牌活動了,它吸引了那麼多人參加,也確實有消費者從中得到實惠。”羅美娟説,對商家而言,有的寧願虧損,但賠錢賺吆喝,通過活動賺到品牌效應;有的商家擔心利潤縮減不參與活動,各自採取的策略不同,就看需要什麼。

  專家分析,任何新事物出現,都有一個逐漸成長的過程,剛開始大家去體驗,實踐完以後,發現問題,慢慢回歸理性,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由於市場競爭,一些不注重品質、弄虛作假的商家勢必要被淘汰。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也需要建立一種制度,肩負起監管職責。

  “‘雙十一’是個考驗消費者能力的時候。”羅美娟説,商家做各種促銷活動無可厚非,但賣家永遠比買家要精明,消費者需練就火眼金睛,仔細甄別。

  雲南省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楊榮光介紹,由於消費的集中爆發,有關投訴也會劇增,大件和貴重物品是申訴的重點區域。“支付時,一定要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這是最重要的。”

  楊榮光提醒消費者,網購時要注意選擇有信譽、有口碑的商鋪,多對比、多參考;注意區分真實打折和虛假宣傳,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資訊;對於急需商品最好避開“雙十一”;消費者、經營者都要注意查閱《網路交易管理辦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他特別提醒消費者,因為缺乏第三方支付和監管機構,通過微信購物要更加謹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