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業務招待費”徹底蒸發

  • 發佈時間:2014-11-10 05:29:40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媒體對A股上市公司天價業務招待費的持續拷問,換來的結果卻是,這一會計科目在公司財報中逐漸蒸發。

  A股2014年三季報披露已經收官,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3年尚有6家上市公司在三季報中披露業務招待費,今年這一數字為零。業內人士擔憂,在分攤費用、變換名目等“隱身術”之下,公眾難以監督上市公司“舌尖上的腐敗”,由此,規範業務招待費披露的呼聲漸起。

  業務招待費徹底隱匿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A股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2013年僅有6家公司在三季報中披露業務招待費。分別為金貴銀業楚天科技欣泰電氣揚傑科技創意資訊安碩資訊,具體數字為142萬、108萬、76萬、74萬、12萬和4萬。

  上述6家企業在2012年三季報中,亦對業務招待費有詳細披露,分別為211萬、110萬、78萬、205萬、5萬和13萬。不過,《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在剛剛披露完畢的2014年三季報中,這些企業的業務招待費已經隱身。

  “業務招待費”這一會計科目和相關數據,不僅僅在三季報中徹底消失,在投資者相當看重的年報中,也有減弱跡象。《金證券》記者發現,2013年度上市公司招待費比2012年度銳減四成,有82家公司在當年的報表中直接隱去了該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2012年以8.37億元的業務招待費“榮登”A股之首的中國鐵建,在2013年年報中將“業務招待費”直接“清零”。而在中國北車中國化學等部分2012年招待費過億元央企的2013年年報中,也難覓“業務招待費”的影蹤。

  輿論監督讓企業心存忌憚

  “為什麼不披露?因為同行業其他公司都是這樣做的。這裡面考慮到很多因素,比如企業體量大,業務招待費肯定會高,但一些輿論不考慮很多客觀因素,刻意地炒作所謂‘天價業務招待費’,我們也是有所忌憚。”昨日,某家“中”字頭的大型央企內部人士向《金證券》記者訴苦。

  2012年中國鐵建曾因高額的“業務招待費”被核查,併發現了問題,最後以通報批評57人、黨紀政紀處分8人、移送司法1人收場。自此以後,中國鐵建再也沒有公佈業務招待費的具體數據。對此,中國鐵建證券部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解釋,“業務招待費不是強制披露,公司就沒披露了。”

  據了解,在會計科目中,招待費是指企業為生産、經營合理需要而支付的應酬費用,但哪些費用算招待費,並無明確規定。而且,目前證監會也未硬性規定業務招待費必須單列披露。

  顯然,公開披露鉅額業務招待費,既容易引發公眾的負面輿論,又與中央八項規定“唱反調”,因此,不少企業自然選擇在業務招待費上“躲貓貓”。

  那麼,前述所提及的6家上市公司,緣何今年三季報中業務招待費同樣“缺席”?創意資訊證券部人士委婉地告訴《金證券》,“這涉及到財務口徑統計問題。”金貴銀業內部人士表示,“三季報裏披露的管理費用,就包括了業務招待費,在年報中我們會詳細披露。”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這6家上市公司均為今年登陸資本市場,有投行人士提醒,“這批企業上市前都經歷過嚴格的財務核查,所以之前三季報中的業務招待費明明白白,但上市後對這塊的要求並不嚴格,也就隨大流了。”

  專家呼籲強制披露

  那麼,天價“業務招待費”去了哪?

  知名會計專家馬靖昊告訴《金證券》記者,通常企業會將業務招待費隱藏于“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中。比如據三季報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中鐵管理費用共計165.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億元,第三季度為64.1億元,同比增加12億元以上。此外,中國交建同期管理費用也高達104.4億元,同比增長13億元,該公司稱,出現上述情形,主要是研發投入增加所致。

  另外,將“業務招待費”化身為“會議費”、“差旅費”、“辦公費”、“研發費”等,也是常用手段。部分企業也會將“業務招待費”計入生産設備、材料等費用。

  上海某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行業特質、企業經營模式、內控手段不同,導致業務招待費高低不同。部分公司業務招待費即便高企,但目前找不到不合法的依據,我們只能從經營結果方面來考量。出去了那麼多錢,就要相應賺回那麼多,如果只出不進或者多出少進,就是不正常的。”而讓投資者憤懣的恰恰是,大多數企業的凈利增速都趕不上招待費。以中國遠洋為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遠洋管理成本高達29.33億元,但前三季度整體虧損達到6.54億元,扣除非經常損益後,虧損額更是達到19.9億元。

  “公眾對業務招待費的關注度比較高,但現實情況是,費用越不正常的企業,越被刻意隱藏起來了。”馬靖昊感慨道。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在2012年、2013年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有關事項的提示函中,均提醒註冊會計師對業務招待費等要給予“重點關注”。但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業務招待費變成不能言説的秘密時,這樣的“關注”顯得格外無力。

  馬靖昊呼籲,上市公司應盡可能對企業財務收支增減情況做詳細披露,監管部門需要硬性要求上市公司如實披露業務招待費,只有接受公眾監督才會讓這項費用更規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