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企招待費“隱身”昭示堵漏緊迫性

  • 發佈時間:2014-11-04 14:46:43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曾引發輿論風波的央企招待費近日再受關注,但這次不是因令人瞠目的“天價”,而是其“隱身”遁形。據報道,在近日公佈的上市公司三季報中,越來越多的央企業務招待費等數據和科目徹底從財務報表中消失,部分央企的招待費雖大幅下降,但財報中“其他”科目的金額,卻在大幅增加。

  業務招待費是企業在生産、經營中花費的應酬費用,是需支付的交易成本,它本該出現在財務報表中,而今在一些上市央企的財報中,居然沒了這一科目,“招待費去哪兒了”?這似乎成了個謎,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其實,央企招待費隱身並非首次了。去年5月,有媒體曝光中國鐵建2012年的年報顯示,該公司一年招待費超8億元,引發軒然大波。此事據説甚至驚動了中紀委領導,要求認真核查。為此,中國鐵建處分了幾十人,並有1人移送司法機關。然而令人覺得奇怪的是,當今年初披露2013年報時,像中國鐵建、中國電建等12家央企的招待費便從財報中“清零”了。

  事實上,中國鐵建一年8.37億元招待費成為輿論抨擊的“出頭鳥”似乎還有點“冤”。有報道稱,那一年招待費支出的真正冠軍是某壽險公司——14億元。動輒上億的招待費竟然從財報中消失了,難道企業改革徹底抹去了這一費用?這種可能性甚微。而從上市央企公佈的半年報或季報看,有的是將“管理費用”模糊化,不再細分科目,而有的行銷成本和“其他科目”陡然增肥,顯然,財務處理的“魔法”讓招待費與公眾玩起了躲貓貓。

  或許有人問,央企是企業,有招待費亦屬正常,為何揪住這“小辮子”不放?這是因為,央企是國企為全民所有,“主人”監督企業的財務收支是其應有的權利。需強調的是,當下無論上市還是非上市國企,由於所有者缺位,並沒有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也未形成有效的企業內部的成本核算、監督追責機制,因此,財務上容易騰挪的“招待費”常常就成了某些人假公濟私、中飽私囊的大筐,什麼都往裏裝。有人曾統計2012年招待費前十的企業,絕大多數為央企。而已落馬的中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更是典型案例,其在位時僅“職務消費”一度就高達每天逾4萬元。

  顯然,在輿論和反腐的高壓下,“招待費漏洞”成為眾矢之的,於是,某些人便玩起偷梁換柱的伎倆,以躲避公眾的監督。而這本身也暴露出制度監管的漏洞——鉅額招待費居然可隨意隱身或互串科目。作為上市公司,其資訊披露的嚴肅性、公正性何在?相對透明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那些不必披露財報的國企央企,又會如何?從財務監管的角度,科目的界定為何如此含糊、模棱兩可,沒有剛性的約束?如果監管的制度本身便軟弱或隙漏百齣,那麼就難免有人渾水摸魚。

  令人擔憂的是,自從“天價招待費”被曝光並飽受公眾詬病後,愈來愈多的上市央企打起招待費“隱身”的主意,如果這種趨勢繼續蔓延,那麼,若干時間後,很可能在財報的披露中再也見不到招待費的影子,它將使得業務招待這一易滋生腐敗的空間變得更為隱蔽,公眾的監督也無從談起。無疑,將招待費隱身,亦可謂“此地無銀三百兩”,恰恰也表明當前強化制度監管的緊迫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