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琶洲握手樓變身“廣州曼哈頓”

  • 發佈時間:2014-11-07 05:31: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濃濃秋意中,琶洲村改造即將進入收尾階段,記者近日獲悉,琶洲回遷區大部分工程都即將完工,剩餘工作正穩步推進,在年內即將迎來搖珠分房,全村回遷。據了解,回遷項目與琶洲其他地塊項目在外立面上整體保持一致,建成後與琶洲的未來地標建築天目塔、參悅廣場等項目共同成為琶洲一道新的靚麗風景。

  打造“廣州曼哈頓”

  海珠素有“千年商埠”的美譽,而這個美名與琶洲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海珠區琶洲島,是廣州乃至全國最國際化的地方,也可能是全廣州最落後的地方:廣交會等大量國際展會的定期舉辦,使得該地區成為全城外籍客商密集的區域;而在展館東側一墻之隔的地方,則分佈著密密麻麻的牽手樓、城中村。

  2008年以來,在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三舊改造的統一部署下,廣州市把琶洲村列入2010年亞運會前必須改造的九條城中村之一。經過政府、村社、村民及企業的共同努力,琶洲村將迎來6000多套房屋的分配及超過2500戶村民的回遷,這意味著因2009年廣東省啟動三舊改造以來,以“規模最大、時間較快、滿意度較高、不良事件為零”而在全國引起關注的琶洲村改造項目即將收官,過去的破舊城中村即將華麗變身廣州城區的新亮點。

  琶洲村的成功改造,以較低的經濟成本快速改善了落後的城鄉面貌,又花了城市發展規劃,大大提升了廣州的城市形象和區域配套,這是惠及區域所有市民的民生福祉和社會效益。改造後,琶洲不僅將建成珠江南岸第一高樓,為廣州增加新地標,還配套建設超五星級酒店的亞洲旗艦店,提升區域價值。

  改造釋放面積將超過800畝建設用地,所得土地資源將用於市政道路、區域綠化、學校等市政公配建設,讓琶洲村民乃至周邊居民都獲得了切身實惠。改造後的琶洲堪稱“廣州曼哈頓”,集居住、辦公、酒店、購物、娛樂、餐飲和濱水休閒活動等功能為一體,成為商貿與休閒匯集、品質與文化兼具的國際高端城區。

  握手樓變身“高大上”社區

  廣州的城中村改造向來是一盤難下的棋,觸及各方利益。位於珠江南岸的珠江區琶洲村是廣州最大的城中村之一,城鄉二元結構反差強烈,村外是廣州的“名片”、著名“地標”建築國際會展中心,村內則到處是“握手樓”,垃圾遍地,污染橫流,蒼蠅亂飛。2010年3月,琶洲村啟動了整村改造。近日到訪回遷安置區的村民們看到改造後新貌後都説,做夢也沒想到,琶洲村的變化這麼大。

  回顧改造之初,琶洲村較之其他“城中村”有過之而無不及,規劃管理無序,“握手樓”、“一線天”遍佈,環境衛生、消防安全、治安計生等問題突出,污水橫流、垃圾成堆、配套設施匱乏等現象嚴重,同為市區居民的琶洲村村民卻從未真正體會到城市發展帶來的都市生活環境。

  改造即將完成的今天,這裡正在建設珠江南岸第一高樓和首個超五星級酒店。超過60萬平方米的大型現代化村民回遷社區已經建成,走在小區裏,絲毫沒有傳統安置房的感覺,完全是“高大上”的商品房社區。

  回遷社區內,樓間距平均約70米,最大達到約120米,洋房林立,而又格外開闊。保利地産一直堅持人車分流的設計理念,居住小區園林綠化充足,相對於原來的一線天,現在綠化率可達60%,老人小孩可以安全舒心的徜徉在如同公園的自家社區花園裏了,來參觀的老人家,欣慰地表示,過去帶小孩,一點都不敢離開視線,現在大可以在小區裏“放養”了。

  原本藏污納垢、陰暗潮濕的城中村,如今已是採光充足、通風良好的靚麗新房,窗明几淨。不僅房屋建築密度大大降低,市政用地、公建配套面積、綠地率等也大幅提升,居住環境全面提升。過去,村內的配套設施或是匱乏,或是年久失修。而如今,在教育配套上,回遷社區配建了幼兒園、小學,解決村民子女上學問題,其中小學規模是原來村小學的三倍大,環境更美,條件更好,村民子女上學也更舒心。

  而在休閒娛樂方面,小區內及周邊新建了戶外泳池、休閒廣場、濕地公園、老人活動中心等多樣設施,提供給村民休閒健身好場所。在文化方面,琶洲村內擴建了原有的徐氏、鄭氏祠堂,還在原有建築基礎上改建了一個嶺南文化廣場,特意邀請藝術家在項目上設計“時光的村落”和“琶洲村影跡”等藝術品,反映琶洲村的歷史變遷,為小區增添了一分人文氣息。

  這條曾經連衛生與治安環境都令人堪憂的琶洲村,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整潔如新、安防嚴管的理想社區。琶洲村環境的巨變,甚至已經遠遠超越了土生土長的琶洲村民們的期望。

  琶洲村改造投入鉅資更重細節

  據了解,保利在建設琶洲回遷項目上舍得花重本。聘請由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創建的美國GP建築設計公司設計,保證了項目的品質。在地塊十的酒店外墻材料上也進行了升級,原本合同所簽是磚墻,為保證項目的品質,保利地産把外墻材料由面磚飾面變成玻璃/鋁板幕墻,與琶洲未來地標建築天目塔、參悅廣場等相映生輝。

  從回遷區西邊“琶洲村服務中心”進入村內,沿路看到兩邊的商鋪都已靚麗呈現,包裝色彩漂亮奪目。沿街商鋪一路從西走到東,回遷區全部樓棟已封頂,Art-Deco風格建築外立面的建築排柵已拆,樓體面貌已完整展現,18棟回遷樓巍然聳立,頗有氣勢,相關配套建築也基本施工完畢。據悉,6000多套房子將在年內交付,為了如期讓村民滿意收樓,負責工程建設的保利地産公司正在加班加點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回遷樓外表光鮮亮麗,樓內設施同樣檔次不減。回遷樓裏,35樓層樣板間裏,是三梯八戶設計,戶型包括三房兩廳及兩房兩廳,洗手間衛浴設施以及櫥櫃爐具都配齊,且衛浴産品和爐具都為名牌産品。單位間隔非常方正,全明屋設計,個別單位的生活陽臺超大。

  琶洲村回遷小區是集購物、娛樂、休閒、交通及教育等完善配套于一體的理想生活社區,主要規劃為住宅、公寓、辦公、商業Mall等業態;住宅區、部分商業區毗鄰地鐵萬勝圍站,有肉菜市場、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配套。

  改造升值後村民成最大獲益者

  據數據統計,改造前,琶洲村房屋價值約每平米四五千塊,租金水準更是常年維持在10元/平方米上下。改造後,回遷安置房市場價估值在每平方米2萬元左右,是原來的5倍,租金至少在每平方米五六十元以上,同樣達到原來的5-6倍。

  除個體收益之外,琶洲村改造方案不僅考慮到“360度週全補償”,還制定“世代無憂安置方案”,通過對村集體物業的增量與升級,新建20萬平方米集體物業,保障村民的長遠分紅利益,集體物業由原來建成的6萬多平方米增加到改造後的26萬多平方米,按3萬元的單價保守估算,村社集體物業資産價值高達78億元。若經營良好,村民分紅比原來的增加就遠不止數倍了,琶洲村的成功改造讓村民成為了最大受益者。

  講到未來村民的生活保障,相關學者總結分析了以下幾點:首先,在城市中軸旁邊寸土寸金的琶洲,村民一旦拿到回遷房,就直接躋身擁有固定資産的“富翁”行列;其次,目前琶洲的兩居室公寓,月租金已經去到4000元以上,村民回遷後租金收入會非常可觀;再次,村集體物業的價值提升,村民分紅也比改造前翻升數倍。

  根據廣州市以往的例子,每一次成功的城中村改造,村民都是最大的獲益者。今年8月1日,林和村正式啟動回遷,703個回遷戶分到2107套房,平均每戶可擁有3套,按每套3萬元/平方米以及套均面積100平方米計算,每戶身家接近千萬。

  據透露,琶洲村民目前尚未就回遷房進行分房,不過按照拆遷補償方案,平均每戶預計可以分到約300平米,琶洲村民若自住200平米,出租100平米,每月租金收入就有數千元;若自住100平米,出租200平米,每月租金收入可達近萬元。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李廣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