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城市要帶頭節約集約用地

  • 發佈時間:2014-11-06 06:07: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最關鍵的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敢不敢的問題。在14個大城市周邊先行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抓住了當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主要環節和關鍵節點,就是要抓緊給大城市土地擴張劃上一道有形的“圈”

  日前,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通知》,其中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要求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成都等14個城市周邊先行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

  這一要求,既表明瞭政府部門對加快轉變土地資源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決心和信心,也抓住了當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主要環節和關鍵節點,就是要通過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制度安排,推動以大城市為首的用地大戶帶頭節約集約用地。

  按照我國基本農田保護原則,農地依次分為耕地、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依法劃定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或者佔用。這就是説,在大城市周邊先行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就是要抓緊給大城市土地擴張劃上一道有形的“圈”,倒逼城市儘快改變以往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把發展的重心由簡單的佔地擴張轉變到強化內生動力、強化節約集約、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

  大城市首先劃上這道有形的“圈”,是我國耕地形勢和糧食安全決定的。我國有13億人口要吃飯,這些年雖然糧食連續增産,但也付出了超采地下水、過量施用化肥、土地得不到休耕等代價,同時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發展每年還要剛性減少數百萬畝耕地,而按照我國總體人口增長和農村人口減少的階段性趨勢,每年還得新增加200億斤糧食需求。在這一背景下,要端牢13億人口的飯碗,首先必須保住耕地數量和品質,只有守住了耕地底線,才有科技支撐的基礎,才有糧食安全的基礎。

  給大城市劃上這道有形的“圈”,也是倒逼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這些年,一方面耕地形勢趨緊,另一方面許多城市走了一條以外延擴張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發展之路,幾乎所有城市都在擴新城、建新區,幾年之中“再造一個新城”,粗放、浪費土地的現象十分嚴重。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00年至2010年,我國每人平均城鎮建設用地從120多平方米上升到140多平方米,城市內部工業用地比例偏高,全國平均工業用地比例達到26%,很多城市達到40%甚至50%,大大高出世界發達城市,一些大城市的佔地指標已接近2020年規劃,且佔用的土地大多是熟地、優質耕地。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這種粗放擴張的衝力和壓力在許多地方都很強烈,導致在農地上“做手腳”的情況時有發生。按照相關要求,永久基本農田由各地自行劃定,這就給許多城市留下了先劃偏遠地還是周邊地、劃好地還是劃劣地留下了操作空間。因此,這次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針對性地要求14個大城市率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並把劃定範圍細緻到城鎮周邊和交通沿線,就是要不留餘地和死角,同時也通過對大城市的他律和自律,讓大城市在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帶個好頭。

  讓大城市帶好這個頭既切中要害,也現實可行。從影響力看,這些先行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城市,既有全國性中心城市,也有區域性中心城市,而且兩部門在通知中除了點名14個城市,還要求各省區市先從500萬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開始,就是要求這些“領頭羊”在轉型發展中同樣做好“標桿”。它們以什麼樣的土地利用方式來推動城市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一個地區甚至全國具有巨大的引導借鑒作用;從實力看,這些城市財力相對雄厚,具有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用地的更好人才基礎和思想基礎;從實踐看,一些地方的節地新思路正在付諸行動,一些地方在軌道交通、物流中心、標準廠房、大型批發市場、會展和文體中心等建設中已經採取了行之有效的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等。

  所以,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最關鍵的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敢不敢的問題。從這點來看,大城市的確該帶好這個頭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