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秸稈綜合利用:惠了民 藍了天

  • 發佈時間:2014-11-05 00:29:16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霧霾提前,多地重度污染,秸稈焚燒是主因之一。當下正值莊稼秋收結束,留下的秸稈如何處理?如何解決秸稈燃燒的老問題,保留一片藍天呢?11月3日,記者來到太原市小店區採訪,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的。

  被製成飼料和生態燃料

  小店區是太原市玉米種植集中區,每年都會産生13萬畝的秸稈,但在這裡卻幾乎看不到焚燒秸稈造成的煙霧,記者看到農機手們早早就開著自家的粉碎機,進行秸稈還田。地裏的農活主要就是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的收尾工作。在小店區北格鎮南格村,幾臺玉米收割機正在對殘存的玉米秸稈粉碎處理。隨著拖拉機的行進,地面的玉米秸稈不斷被它“吃進”粉碎。

  “全村有4000多畝玉米,超過三分之二地塊的秸稈已經粉碎,預計到本月底或下月初就可完成旋耕還田工作。這玉米秸稈還了田,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透水透氣,秸稈經水漚過後還是不錯的肥料。”南格村村委會副主任張俊卿説。

  村民任文剛説,原來一畝地要撒一袋子肥料,秸稈還田以後,不撒肥料或者撒半袋肥料就行,一袋肥料也得100多塊錢,秸稈還田70塊錢就行了。不僅每畝地能省下30多元的肥料錢,在購買這臺七萬塊錢的粉碎機時,政府還給補貼了兩萬塊錢,另外多出來的秸稈還有人專門收購。

  太原市小店區農業委員會主任陳明德介紹,秸稈除了可以還田當肥料以外,還能被收購製作成飼料和生態燃料,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真真正正做到了既惠農又利企,還減少了秸稈焚燒的煙霧污染。

  多措並舉惠及民生

  為了確保今冬空氣品質,我省農業廳將繼續加大監管力度。省農業廳副廳長董希德介紹:“從現在開始到明年的4月底,在這段時間裏,對秸稈的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進行全面的監督,其中在APEC會議期間,我們實行日報告制,確保全省今冬明春空氣品質良好。”

  在小店區西溫莊鄉東溫莊村,綠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玉米秸稈粉碎機正在田間作業。從秋收開始,該農機合作社已經機收玉米秸稈近1000畝。小店區每年玉米種植面積在13萬畝左右,其中秸稈還田8萬畝,青儲處理1萬畝,其餘玉米秸稈遺留地頭。今年,該區農委及各鄉鎮積極同奶牛養殖場聯繫,組織開展玉米秸稈粉碎養畜工作。為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該區農委、環保、氣象部門加大協調配合力度,利用氣象資訊顯示屏宣傳秸稈焚燒的弊端及危害。在飛機場、公路沿線、城鄉接合部以及森林火險等級較高區域設置重點防範區,以流動巡查的方式堅決遏制焚燒秸稈現象的發生。

  為減輕農民負擔,該區把財政補貼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列入了本年度財政預算。為今後冬季採暖期大氣污染防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同時,小店區政府與劉家堡、北格等主要農業鄉鎮簽訂責任書,明確責任主體,強化宣傳、巡查等措施,使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為全區群眾的惠民工程、環保工程,為改善省城大氣環境品質做貢獻。 疏堵結合推進秸稈禁燒

  近年來,每到秋收季節,一些縣(市、區)秸稈隨意丟棄和焚燒現象時有發生,不僅給當地人民生命財産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事實上,農民也知道秸稈焚燒的害處,但對農民來説,付之一炬還是最經濟的。”一些基層幹部表示。要解決好這個矛盾,就不能給農民增添負擔。於是,能否給農民帶來好處,成為制約秸稈禁燒成敗的關鍵因素。

  為進一步強化秸稈禁燒工作,今年太原市成立了分管市長任組長的全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領導組。太原市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狀,建立了“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組”的目標責任管理機制,形成環環相扣、層層督導、落實到位、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管理新格局。

  “實現秸稈禁燒,不能只靠人盯人的嚴防死守,‘堵’不是治本之策,各地應更注重‘疏’,採取‘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辦法,力求從根上破解秸稈禁燒難題。”太原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韓潤福説。

  今年,太原市一方面將秸稈禁燒工作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按照“擴蔬菜、強雜糧、增葡果”的種植業結構調整方向,今年上半年太原市已減少玉米種植面積5萬畝,順利地完成了每年減少5萬畝玉米種植目標任務。

  另一方面,太原市因地制宜開展了秸稈發電、生物質燃料、飼料化和有機肥試點示範建設。同時依託種糧大戶、代耕代種合作社、農機服務組織等,組建秸稈機械化還田服務隊,建立秸稈還田的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機制,目前已輻射清徐縣、小店區、晉源區3縣(區)種植區域。

  日前,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在全市杜絕農作物秸稈焚燒,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全覆蓋,綜合利用率達到100%”的奮鬥目標。

  本報記者 張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