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買房,好就業,還能“帶地入城”
- 發佈時間:2014-11-04 04:32:5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閱讀
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境內的龍亢農場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唯一的農墾試驗區,承擔著“創新墾地合作發展模式”試驗任務,旨在發揮農場優勢,示範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探索新路徑。試驗區以龍亢農場為核心,涵蓋周邊懷遠縣的龍亢鎮、河溜鎮和徐圩鄉,區域總面積398平方公里,人口21萬。
在與地方的合作中,如何讓進了城的人進的來、留的住,並實現安居樂業,龍亢農場通過現代農業輻射、農村人口轉移、農場城鎮管理制度改革等,探索適宜在全國推廣的墾地合作新模式。記者通過走訪發現,龍亢農場有關“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思路正日漸清晰。
本報記者買天
一排排五層高的紅色小樓,被花園、草坪環繞,在綠樹掩映下,乍一看還以為是聯排別墅。原來這裡是安徽省龍亢農場的廉租房小區,居住在小區的既有農場職工,也有不少外來農村人口,大家安居樂業,相處得其樂融融,他們是這個小區的新主人,也是這個農場新鎮裏的新市民。
早在1999年,為增強龍亢農場城鎮的輻射帶動能力,促進蚌埠市西部地區快速發展,安徽省批准龍亢農場城鎮為中心建制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建設,龍亢農場城鎮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著周邊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集聚,人氣旺了,産業活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來了的人都不願再離開。”安徽省農墾事業管理局局長田文俊説。
目前,農場鎮區面積近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人,近幾年通過商業開發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城鎮每年新增住房近1000套,每年吸納周邊鄉村人口3000多人。可以説,龍亢農場城鎮的形成和發展是新時期先進生産力輻射帶動的結果,是農墾和地方政府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産物。
高起點規劃城鎮建設,避免“大城市病”——把國家政策用好用足,以“人”定“城”
“城鎮怎麼建,規劃很重要。如何從一開始就避免類似‘大城市病’的弊端,這需要我們高起點來規劃城鎮建設和配套設施佈局。”農場城市規劃局負責人馬傳東介紹説,農場編制了城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規劃,特別是在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成立後,農場又拿出了包括“一場三鎮”在內的試驗區2010-2030年總體發展規劃,規劃城鎮建設面積5平方公里。科學完備的規劃體系奠定了城鎮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石。
的確,龍亢農場城鎮化的穩步推進,離不開國家和地方政策以及頂層設計的利好,極大地激發了城鎮發展的潛力和活力。
自2009年以來,龍亢農場就享受市、縣兩級政府的項目、資金支援和招商引資等優惠政策,懷遠縣將從農場收取的縣級可用財力全額返還;2011年,龍亢農場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被賦予“先行先試、封閉運作”的改革政策;2012年龍亢農場被批准為全國第三批改革發展試點鎮,成為城鎮建設管理的又一推動力;2013年蚌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批准成立後,龍亢農場作為核心區,享受國家科技園區一切優惠政策。
有資金,有項目,有傾斜,有支援,一連串的利好政策和日趨成熟的孵化平臺,正不斷激發出農場城鎮繁榮發展的生命力,增強了農場職工和周邊農民對新城發展的信心和美好期盼。
城鎮開發的日益加快,催生了城鎮的集聚效應。龍亢農場先後開工建設了廉租房、危舊房改造、商品房等項目建設,聚集了人氣,同時引入商業開發,營造出濃厚的商業氛圍。在推進城鎮開發建設的過程中,農場特別考慮了農民的購買力,合理確定房屋銷售價格,讓農民有能力進鎮安家。
建房、造城、修路……都需要土地,是攤大餅式的無序擴張,還是以“人”定“城”?龍亢農場選擇的做法是後者。“我們嚴格規劃土地使用,嚴守耕地紅線,工業用地、城建用地與農田實行增減掛鉤、佔補平衡,絕不容許出現‘攻城略地’、損害農業、傷害農民的現象出現。”農場國土資源分局副局長束學國説。
進城住了樓房,離農田還近,實現進鎮不離土——有區位優勢、城鎮功能完備,吸引農民向農場中心鎮集聚
龍亢農場距蒙城縣、懷遠縣各35公里,是方圓1000平方公里範圍內基礎設施最完善、市場最繁榮、城鎮化水準最高的城鎮;307省道和南(京)洛(陽)高速穿場而過,交通便利。周邊農民在農場城鎮買房,不僅可以改善居住條件,而且還可以兼顧農業生産,進鎮不離土既解除了農民的後顧之憂,也滿足了農民兩頭顧的心理,這成為周邊農民選擇在農場買房的動因之一。
“去年9月我以每平米1100元的價格購入農場開發的廉租房,這比市場上2600元的商品房價格便宜一半還多。兩居室75平米,對於我們一家三口人來説足夠了。”廉租房業主沈為旗對記者説,以前住的是平房,洗澡不方便,廁所是共用的,垃圾圍屋,出行不便。現在居住條件改善了,心氣兒順了,幹活也有勁兒了,把承包的10多畝地經營得是紅紅火火。
比起已經住進樓房的沈為旗,危房改造戶戚尚要想住上新房,還得耐心等上一陣子。“也等不了多久了,明年就能住上樓房了,想想喬遷新居的場景,心裏就激動。”戚尚説,他一步到位選購了一套108平米的三居室。現在在外面租房作為過渡,不過每月可以領到七八百元的租房補貼,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安居”有了著落,那麼“樂業”又如何呢?戚尚説,雖然咱住在城裏,但操的還是舊業,幹的還是咱最熟悉、最拿手的農活兒,一年當中,小麥、水稻各種一季,收益還可以。“就是因為新城與土地離得近,才吸引我們大夥兒買了房還能種著地,心裏特別踏實。”戚尚説,現在許多人都把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或種糧大戶,然後在城裏幹點其他副業,雙份收入挺可觀的。下一步,他也琢磨著想換個“工作”,換種活法兒。
馬傳東説,農場城鎮的道路硬化、供排水系統、有線電視、路燈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鎮區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一條龍辦學,擁有一級乙等醫院一所,公交公司一個,24條公交線路連接城鎮和周邊鄉村,賓館、銀行、郵電、超市等服務行業遍佈城區。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交通、全面的公共服務增強了周邊農民集聚農場城鎮的向心力。
新城建設突出農業特色,以産業帶動農民就業——農業是農場新城“靈魂”,用發展現代農業夯實城鎮化根基
“發展現代農業是農墾的立墾之本和核心優勢,龍亢農場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突出‘農業’特色,旨在建設農業新城。”試驗區辦公室主任趙靜宜説,農場的傳統優勢在於農業,新城建設中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鎮、農業變産業,都離不開農業這一根基。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發揮現代農業優勢,帶動周邊農業增産,都將是推進新城鎮建設的“靈魂”所在。
龍亢農場發揮自身現代農業優勢,用先進的農業機械、科技和管理提升周邊農業發展水準,提高周邊鄉鎮糧食産量,畝均增産100公斤。“地怎麼種,都種些啥?跟著農場的指導幹,省心又省力。”如今,這樣的“評價”已成為當地周邊農民挂在嘴邊的一句常話。
在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上,農場發揮組織化、規模化優勢,建設路渠配套的高效農業基地4000畝,由試驗區農民承包經營,帶動3鄉鎮高效農業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帶動農民增收近億元。
一家一戶單幹的模式早已被我們所詬病,而發展農業産業化,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讓農民成為農業産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則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引擎”。
“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這已被太多的實踐所證實這是一條好路子。記者了解到,皖墾種業懷遠分公司目前已發展外部繁育基地3萬畝,年銷售小麥、大豆、水稻等作物種子達1300萬公斤,累計推廣面積達700萬畝;龍亢農場所屬雁湖麵粉有限公司作為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每年以高於市場價1-2分的價格敞開收購周邊農民余糧達2億斤。初步測算,上述兩家龍頭企業每年可帶動農民增收2000萬元。
農場還成立了“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公司”,通過實施“功能表”式服務、合同化管理,為三鄉鎮農戶提供生産資料和種苗供應及全程農機作業服務,有效解決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問題。此外,農場還規劃了農民創業園、食品産業園等,構築招商引資平臺,實現了産城融合。
“一系列推動區域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新思路、新做法,在帶動周邊農民致富的同時,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而産業的發展又為農場城鎮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就業機會,讓周邊進城的農民能夠進的來、留的住、有發展。只有農民有錢了,才能為新城鎮開發建設提供購買力支撐,新城才能真正興起來。”田文俊説。
採訪臨結束時,記者聽聞這樣一件事。前不久,在得悉有600多個進城務工子女上不了學的消息後,農場積極協調有關方面,終於讓600多個孩子坐進了教室,並出資提供了桌椅和文具。“讓600多個孩子有學上,就是挽留了600多個家庭;現在留住的是人氣,未來留住的就是城鎮産業發展的後備力量。”趙靜宜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