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農民到家庭農場主,向前一步是幸福

  • 發佈時間:2014-10-27 03:33:41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農民到家庭農場主,向前一步是幸福

  本報記者走訪了10名家庭農場主

  最少的年收入10多萬元,最多的年入100多萬元

  □本報記者 洪慧敏 文/攝

  幾年前,衢州漢子陳建海還是菜場裏的小菜販,為一天能收入200元而高興不已;而如今,現年37歲的他已經年入百萬,成了衢州市衢江區頗有名氣的“百萬富翁”。

  而在蕭山河莊鎮江東村,“80後”小夥周陽站在自家約1200畝的農場上,笑嘻嘻地對記者説,“還可以吧?一年凈賺80萬元。”

  連日來,本報記者獨家調查了我省10位家庭農場主,受訪家庭農場主的收入大多比較豐厚,最低的也有10多萬元一年,最高的則高達上百萬元一年。這批家庭農場主,已經找到了打開財富寶藏的“金鑰匙”,成為農村新成長起來的財富“新貴”。

  這讓省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顧益康感到非常高興。在專家看來,家庭農場主收入豐厚,反映出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菜販陳建海:變身家庭農場主,一年凈收入超百萬元

  37歲的陳建海皮膚黝黑,個矮而壯實,穿著一件白底藍格子短袖,腳上趿拉著一雙黑色的涼鞋。乍一看,像是菜場裏一名普通的小販。

  “我以前就是賣菜的小販。”已經成為衢江區家庭農場協會會長、“陳建海家庭農場”負責人的陳建海,並不諱言自己的“出身”。2009年前的他,還在走街串巷,到處賣菜,“當時,我只要一天能賺到200元,就高興得不得了”。

  2011年,這位沒有任何背景的小菜販,向省級農業園區租賃了大約240畝土地,種植蔬菜瓜果,每畝地的租金“相當於600斤稻穀”。這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晉陞為年收入過百萬元、自稱頗有幸福感的“金領階層”。

  來到陳建海家庭農場,成片成片大棚的“海洋”,一眼望不到頭。“我的大棚種植了很多品種的蔬菜,比如我有一個大棚裏種了26種辣椒、32種番茄。”陳建海告訴記者。

  種瓜、種菜真的能成“百萬富翁”嗎?記者提出疑問後,陳建海先不回答,卻帶我去看他家的倉庫。幾百平方米的倉庫內,擺放著上百箱綠色黃瓜、幾十箱辣椒、10多箱花菜……“多的時候,整個倉庫裏全部擺滿了菜。”陳建海微笑著告訴記者,目前他的家庭農場一天能産出一萬多斤黃瓜、三四千斤辣椒……“就算黃瓜、辣椒等只有一兩元一斤,可我們量多呀,光黃瓜一個品種一天就至少能賺進上萬元。”

  陳建海當場算了一筆賬,自家的農場在豐産期,一天至少能帶來2萬元的收入,而一年豐産期大約有4-8個月。“就算只有4個月的豐産期,我們也有200多萬元的毛收入,去掉土地租金、水、電、人工等各項成本支出大約100萬元,我一年的凈收入達到100多萬元。”

  那麼,家庭農場的資金等門檻高不高?建設期長不長?“我家的‘建設期’有兩年。”陳建海告訴記者,前後總共投入1000多萬元,其中幾百萬元是自籌資金,政府先後補助了總計400多萬元元,又向當地信用社低息貸款三四百萬,“我要融資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去年起,陳建海的家庭農場已經步入了“營利期”,凈利潤達到100余萬元;本來,今年的凈利潤估計更多,不料進入6月份以後,陳建海的農場突然遭了水災,蔬菜瓜果一度全軍覆沒。“後來雖然進行了補種,但也影響了一茬的收割,估計今年的凈收入跟去年差不多,也是100余萬元。”

  “一旦家庭農場從建設期轉而步入營利期,它的利潤增加就很可觀。”陳建海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由於家庭農場的致富效應,僅衢州衢江區目前就有大大小小幾百個家庭農場。

  “大部分的形勢都還不錯的。”衢州衢江區家庭農場協會負責人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地家庭農場主的年收入,一般較多的是20萬元至50萬元,屬於中等水準;50萬元至100萬元以上的也不乏其人,不過相對人數較少,在行業內屬於中上游水準。

  【案例】

  “80後”周陽:子承父業,邊種菜邊學習

  高中畢業的“80後”小夥周陽,去年4月,成為杭州首個家庭農場的主人。他的“杭州蕭山河莊睿博家庭農場”位於蕭山河莊江東村,佔地約1200畝,其中六七百畝種植玉米、毛豆等旱糧(又稱雜糧,指稻穀以外的糧食),其他土地則種植了小麥、大蔥、蔬菜等作物。

  “發展情況還可以吧,我們一年凈利潤達到80萬元。”周陽站在自家長勢良好的田地裏,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種種玉米、毛豆,收入能這麼高?看出記者的疑問,周陽説,“種旱糧的收入比較穩定的。我們一畝旱糧的收入達到800-1000多元。我們有六七百畝旱糧田,一年至少可以收兩季。你算算看,有多少收入了。”

  記者打開手機上的計算器一算,他家的旱糧收入有幾十萬元,再加上其他作物的收入,所言不虛。

  周陽的家庭農場已經獲稱省級家庭農場,不久前又申報成為市級家庭農場。“家庭農場對我的幫助不小。”周陽告訴記者,自從成為家庭農場主後,他不僅獲得了一定的財政補助,獲得銀行貸款也相對比較容易,最重要的是有了經常出去培訓的機會。每一次培訓在高中畢業的他看來,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

  “去年我參加了一次家庭農場培訓時,聽説獼猴桃種植效益很好。今年我就打算辟出一塊7000-8000平方米的大棚,試種獼猴桃。”

  32歲的周陽戴著眼鏡,外表蠻斯文的樣子,跟一般人印象裏黝黑強壯的農場主迥然不同。“我也不大會幹農活,也不大辛苦的。”周陽笑呵呵地説,農場裏的農活主要靠老爸和請來的一些工人幹。

  周陽的父親曾是一個從事蔬菜、瓜果種植和魚蝦養殖的農業專業戶。兒子辦起家庭農場後,父子“齊上陣”,老周每天早上6點就去農場幹活,晚上6點左右回來。農忙時候,就請一些幫工來搞收割、採摘等農活。

  至於農産品的銷售,周家父子並不發愁,來自山東、河南等地的幾十名批發商會主動趕來拿貨。

  採訪結束時,周陽自信地告訴記者,“我對家庭農場的發展很有信心”。

  家庭農場主一般年收入

  在20萬元至50萬元

  記者又隨機調查了10名家庭農場主收入狀況。這些家庭農場主年齡最小的30來歲,最大的有60多歲,他們有的從事蔬菜、瓜果、乾果等種植産業,有的從事畜禽養殖産業。其中2戶尚處於“建設期”,而其他8戶已經處於“營利期”。

  從步入“營利期”的家庭農場主的年收入來看,最少的家庭農場主一年的凈利潤達13至14萬元,最多的一年凈利潤達100多萬元。而受訪的50%以上的家庭農場主年收入在20萬元至50萬元。

  本次調查中年收入最少的是富陽市東樓家庭農場。該農場負責人樓增松,60歲,初中畢業,目前,他和老伴在自家的農場裏,種植了桑果等水果蔬菜。

  他解釋,去年,他們種植的桑果生了一種病,損失了大約30%。如果按照正常年份的話,“一般年收入二三十萬不成問題”。

  而調查中收入最高的是“陳建海家庭農場”負責人陳建海,他把自己獲得的高額回報歸因于擺脫了傳統農業。

  2012年,他請來農業部門專業人員檢測土地,發現土地的有機質含量只有1.2%。“正常的土地,有機質含量至少要達到4%才能種植蔬菜。”此後,陳建海專心搞機械化種植和土壤改良。他從養雞場等地拉來一噸噸的土肥,花錢購買有機肥,又先後投入四五十萬元,購買了一台小挖機、一台鏟車、兩台蹦蹦車等,“實現了大規模機械化種植”。

  此外,讓消費者高興的消息是,大部分受訪的家庭農場主,對農産品品質安全,都比較重視。周陽等農場主對記者説,“想搞好家庭農場,一定要在農産品品質上把好關”。

  而處於建設期的兩家家庭農場,雖然收益尚未真正拿到手上,但是他們對未來的前景也表現出較好的預期。嵊州市裏南鄉皮皮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李孝華,在嵊州裏南鄉的山上種植了1000多畝香榧樹等。“香榧不像種植蔬菜、瓜果、糧食等,收益相對比較慢。前10年基本沒有什麼産果。”雖然這樣,他對未來很看好,他對記者説,“我的香榧苗買來200元一株,現在市場價至少2000元一株。即使人家向我買,我也不肯賣。5年過後,我的香榧一年能産10萬斤青果,按照20元一斤算,一年也有200萬元的收益。”

  【調查】

  家庭農場經營模式

  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到了“家庭農場”,提出鼓勵和支援發展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據省工商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已登記各類家庭農場7500余家,經營範圍涵蓋蔬菜、水果、稻穀種植,水産、牲畜養殖等。

  我省一些家庭農場主收入不錯,這讓省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顧益康感到高興。

  在顧益康看來,家庭農場是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希望所在,方向所在,也是家庭經營的轉型升級。

  “家庭農場既保留了家庭經營的優越性,又能體現規模經營的效益性。家庭農場是規模經營的家庭企業,具有規模化、專業化、産業化。這种家庭經營模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不過,顧益康建議,宏觀上,我省應擴大家庭經營的規模,提高家庭經營的效益,提升家庭經營的水準。

  另外,他指出,我省還需要一個産業化合作服務的體系,為家庭農場提供服務。

  據介紹,未來,我省既要推動家庭農場的發展,同時又要推動社會化、合作化、産業化的服務體系的成長。“這就是我們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的經營方式。”顧益康告訴記者。

  【觀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