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四問新疆棉花目標價改:農民著急補貼什麼時候拿到

  • 發佈時間:2014-11-03 08:36: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今年籽棉收購價大概是6.4元每公斤,國家定的目標價格是19800元/噸,換算下來每公斤籽棉目標價格大概是8.4元每公斤,算下來國家每公斤得補2元左右。”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通古孜巴什農場棉花種植大戶李曉林站在地頭給記者算了筆賬。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與往年國家臨時收儲制度不同,企業按市場價格收購,政府按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價差補貼農民。李曉林今年種了2000畝棉花,“雖然八塊四比去年收購價格低了些,但還是有賺頭。”

  一問:為什麼補?

  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讓生産者明明白白得到補貼

  近年來,棉花價格在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的支撐下高位運作,國內外棉花價差越來越大,國家收儲壓力急劇增加。産業上下游價格關係扭曲,市場活力減弱,不利於整個産業鏈的持續健康發展。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佈了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並取消了在新疆已實行3年的棉花收儲政策,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9月,改革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必須更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在農産品價格形成中的基礎作用,才能更好地調動農民和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進而促進整個産業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小平表示。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對試點地區生産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不發放補貼。

  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目標是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一是政府不干預市場價格,企業按市場價格收購,有利於恢複國內産業的市場活力,提高國內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將政府補貼由包含在價格中的“暗補”變為直接支付的“明補”,讓生産者明明白白得到補貼,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補貼效率。三是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生産結構的作用,有利於使效率高、競爭力強的生産者脫穎而出,提高農業生産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激勵農業技術進步,控制生産成本過快上升。

  二問:怎麼補?

  將結合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和籽棉交售量進行補貼發放

  根據9月頒布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的發放,將按照核實確認的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和籽棉交售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農産品和水資源價格處副處長劉衛東介紹説,這種補貼方式將有效防止種棉戶只注重種植面積而忽視棉花品質。同時,對於那些依靠套種棉花來獲取補貼資金的種植戶也是約束。

  要領取到補貼,棉農必須得將籽棉交到經自治區資格認定的棉花加工企業,拿到企業開具的普通發票或收購發票,且票面項目應填寫齊全。為防止套取補貼資金,試點方案對補貼面積多報、虛報、漏報、壓報現象都制定了相應處罰辦法。

  此外,為防止企業和棉戶聯手套取補貼,自治區要求各級農業部門以縣市為區域,將當地推廣的棉花品種的衣分(皮棉佔籽棉的比重),作為預防“轉圈棉”的重要指標。同時,皮棉實行第三方在庫公檢,並禁止疆企收購疆外籽棉。

  三問:效果好不好?

  總體有利於新疆棉花産業發展

  “最近幾年新疆棉花品質有所下降,今年通過入庫公檢可以有效遏制以次充好,提升品質,讓新疆棉花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劉衛東説,“還能借這個改革契機,進一步摸清新疆棉花生産底數,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準,嚴格控制水資源過度開發,遏制非法開荒,保護生態環境。”據了解,2013年,國家統計局根據新疆棉花種植面積預估的産量是352萬噸,但最後實際的公檢量卻有470萬噸,這説明有些土地面積並沒有被統計進來。這次棉花種植面積普查將給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提供依據:不適合種棉、單産過低的區域,應該改種別的作物或者不種,把農業用水節省下來。

  另外,按照全區棉花收購平均價格進行補貼,也可以促進棉農在棉花品質上下功夫。李曉林解釋説:如果你的棉花品質不好,賣的價格比平均價格低,那你的收購價和平均價格之間的差額就是你的損失;如果品質好,賣的比平均價格高,那高出的那部分就等於是多賺了。

  據了解,新疆棉花總産量佔全國棉花産量一半以上。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35%左右來自植棉收入,主産區更佔到50%—70%。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對新疆可謂意義重大。

  四問:還有啥問題?

  農民最著急補貼款什麼時候拿到,不然還不了貸款買不了農資

  對於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對棉花産業頗有研究的阿克蘇地區沙雅縣新墾農場新墾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田坦克打心眼兒裏支援,他認為這是中國棉花價格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過程,價格應該由市場來主導,不能靠國家買單。但是,站在大多數棉農的角度來看,補貼款什麼時候拿到手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補貼是好事兒,但是這個錢什麼時候能到我們手裏,還不知道。”田坦克説。

  沙雅縣是全國棉花種植大縣,田坦克自己家今年種了600畝棉花,“補貼是肯定有的,遲早也能拿到手,但是早發晚發結果就大不一樣了。”田坦克也算起賬來:我們種棉花投入大,大多數種植戶得靠貸款,往年我們不管賣多少錢,都是現賣現拿錢,就能及時還上貸款,再拿到新的貸款,這樣可以買相對低價的化肥等農機産品,等到開春,下一年的種植不受影響;今年我們只能拿到6.2元每公斤,還不夠基本運作成本,貸款肯定是還不上,這樣一來我們就可能進銀行黑名單,在補貼款發下來之前,銀行的這些利息又是一筆開支,錢拿到手了,化肥的價格也漲起來了,只能少買化肥,那明年的産量又跟著受影響。田坦克希望能有政策支援,先發放新貸款讓農民購買農資,等補貼款下來了,政府可以拿這些錢直接還給銀行,剩下的再發到農民手裏,這樣銀行其實是沒有風險的。

  劉衛東表示,自治區目前正準備將國家預撥的35億元資金按照種植面積先補貼給基本農戶,用於購買農資,對於承包土地的種植大戶來説,目前只能自己準備週轉資金。而庫車縣副縣長許亮則建議銀行貸款還款期限能根據補貼款到賬時間相應展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