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蔬菜直營店尋求“突圍”

  • 發佈時間:2014-11-03 12:29:29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時報記者 張廣艷 報道

  近年來,新區不少放心菜、無公害等蔬菜生産基地在居民社區開設直營店,嘗試“農社對接”省去中間流通環節,讓居民吃到最新鮮、便宜的蔬菜。不過,在越來越多的市民體會到蔬菜直營店實惠的同時,經營者卻在大吐“苦水”,直言仍處於“微盈利”狀態,甚至出現虧損。為何蔬菜種植基地“一步到位”到市民餐桌的直營店,減少了流通環節支出,其發展仍步履維艱?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高額運營成本成“攔路虎”

  昨日,記者走進第一大街附近的民盛無公害綠色蔬菜直銷中心看到,店內擺放的蔬菜種類很豐富,番茄、黃瓜、尖椒、茄子等二三十常見蔬菜擺滿了屋內貨架。記者注意到,店內銷售的無公害蔬菜價格與市場上普通蔬菜的價格基本持平。“目前店內每日銷售額為2300元左右。看起來銷售額還不錯,但刨去成本所剩無幾。”該直銷中心的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中心每月房租、員工費、物業費等經營成本就將近2萬元。同時,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成本比普通蔬菜的成本高四成,但目前其銷售的價格與普通蔬菜大體一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蔬菜直銷店的銷售利潤。

  “現在蔬菜直營店仍處於微利狀況,整體經營困難。”浩龍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劉洪明坦言,受經營、銷售等因素影響,曾經營的十五六家蔬菜直營店已縮減至10家左右。“與流動蔬菜攤位‘零成本’相比,直營店的經營成本卻是居高不下,蔬菜攤位低廉的銷售價格影響店內的整體銷量。我們店內銷售的蔬菜嚴格按照標準種植,抬高了種植成本,加之流通運輸成本,整體成本就較高。”劉洪明告訴記者,由於採用微利銷售模式,蔬菜直營店的盈利並不理想。特別是夏季蔬菜集中上市的時節,直營店的銷售額甚至出現萎縮。

  在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傑凝看來,社區蔬菜直營店減少流通環節,保障菜品品質和新鮮度,便利社區居民購買蔬菜,不過人力成本過高,幾乎是全産業鏈經營,自身風險高,經營不好,利潤有限。

  多渠道破解發展難題

  不過,記者採訪中也了解到,面對微利運作、舉步維艱的發展現狀,新區不少蔬菜直營店的經營者已開始嘗試新招法,以全産業鏈、網際網路思維等方式破解發展難題。

  劉洪明表示,計劃于近期開設蔬菜銷售網店,通過線上線下互動來帶動蔬菜銷售。而新區另一家蔬菜連鎖直營店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蔬菜加工廠將開工建設,通過種植、加工、銷售全産業鏈聯動發展,並將開設更多門店以規模化發展贏得市場。

  宋傑凝認為,連鎖型蔬菜直營店有一定的發展前景,可以實現品質追溯,且産品更加新鮮,品質有保障,能滿足市民需求,不過還需要政府在稅收、資金方面的支援。目前,要走出經營困局,在保障品質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提高産品價格。另一方面,直營店可以銷售耐保存的農特産品等,提高盈利水準。此外,為了實現農戶和消費者的雙贏,可以採取訂單農業模式,農戶以銷定産,降低風險同時滿足消費者需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