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過去靠外運蔬菜,如今都是郊區産”

  • 發佈時間:2014-11-03 01:00:1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武漢漢口生活50多年的陳華蓮,每天一早都要前往家門口的菜市場採購肉蛋和蔬菜,為家人準備一日三餐。陳華蓮發現,今年入秋後蔬菜價格並未像往年一樣頻頻上漲,可供挑選的品種更多,番茄、黃瓜等蔬菜價格還有所下降,“聽菜販介紹,過去靠外地運來的青椒、黃瓜等蔬菜,如今都是武漢郊區産”。

  記者在擁有蔬菜基地30多萬畝的武漢市江夏區看到,鄉間道路兩旁不時出現的新建蔬菜大棚,在綠叢中格外顯眼,不少菜農正在整理菜地、采收蔬菜。烏龍泉街五星村菜農王炎林告訴記者,現在黃瓜田間收購價每斤5毛、上海青1元、芹菜1.1元,秋令蔬菜各品種比去年同期要低3毛到5毛左右,市場供應充足,出現“秋淡不淡”行情。

  緊鄰華中地區最大蔬菜批發市場——白沙洲市場的江夏區,鮮菜供應佔武漢市場總量近四成。這兒種植的黃瓜、苞菜、萵筍、小白菜等秋令蔬菜的田間收購價,將直接影響武漢市百姓餐桌上多種蔬菜的價格。

  擁有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的王炎林説,每年9月到10月間,由於露地種的辣椒、茄子、絲瓜等夏季蔬菜盛産期已過,而白菜、菠菜等耐寒入冬菜剛播種不久無法批量上市,處於蔬菜供應淡季。這段時期正值學校開學、中秋國慶假期等市場需求旺盛階段,因此常出現供不應求、菜價上漲,形成行業內俗稱的“秋淡”。

  “今年秋淡不淡,關鍵在於‘天幫忙、人努力’。”江夏區鄂龍蔬菜合作社理事長蔡光焰説,蔬菜生産最怕自然災害,今年武漢夏季高溫天氣不多,入秋後天氣晴好,讓蔬菜能提前成熟上市且采收時期延長,産量較往年能增産兩成左右。以杭椒為例,平常只能到每畝4000斤的産量,今年由於日光充足,溫度適宜,畝産能超過5000斤。

  成立4年多的鄂龍蔬菜合作社現有社員216戶,蔬菜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蔡光焰説,去年政府引進企業,專門流轉土地建設大棚,再按每年每畝800元到2000元不等價格將大棚租給菜農使用,讓合作社成員的大棚種植面積一下增加近40畝。

  江夏區農業局局長黃東海説,去年起武漢市大力興建蔬菜基地,全市新增蔬菜大棚約7萬畝,僅江夏區就新建1萬畝。蔬菜大棚面積增加,不僅大幅提高蔬菜畝産,還使菜農在種植品種上有更多騰挪空間,“過去江夏蔬菜只夠供應武漢市區,現在還有餘量銷往外地”。

  鄂龍蔬菜合作社成員、民主村村民呂定強今年一次性租用了10個大棚,大棚種植面積達到5畝。為此他還把在武漢市區打工的老婆拉回家一起種菜。呂定強説,露天地一年只能種兩茬菜,主要在夏冬上市;用大棚可種四茬,四季都有鮮菜供應,土地産出大幅度提高,種得好的畝産兩萬元都沒問題。

  一些菜農告訴記者,以往蔬菜産量增加,就容易出現菜價暴跌,大量蔬菜爛在地裏,而今年雖然蔬菜供應明顯增加,當地卻並未出現“菜賤傷農”。

  “蔬菜豐收卻傷農,問題出在銷售環節。”蔡光焰説,由於種菜效益比種糧食高不少,蔬菜種植戶數和面積不斷增加,但傳統的“只管種、坐等賣”的種銷模式,肯定會導致盲目種植,帶來菜價“過山車”。

  近年來,鄂龍蔬菜合作社借助在武漢城區開辦蔬菜直營店,與高校食堂簽約供菜、調整種植品種錯峰上市等方式,使合作社生産的蔬菜一半走“直銷直供”渠道,即使菜價不景氣也能保證效益。

  “蔬菜專業合作社有助於菜農‘握指成拳’,充分利用蔬菜合作社在技術、資訊、銷路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提高菜農在蔬菜産業鏈中的話語權和針對性,避免盲目跟風。”黃東海説,目前江夏區內蔬菜專業合作社已有上百家,吸引眾多菜農競相加入。

  長期負責蔬菜産銷流通的武漢市農業局市場處處長胡體良説,隨著各地對菜籃子工作越來越重視,蔬菜産銷對接渠道不斷拓寬,“可以預見,拋開極端自然天氣的影響,今後傳統意義上的蔬菜春淡、秋淡都將會日趨淡化,都市蔬菜供應充足、品種豐富、菜價平穩將成常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