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百萬畝海域絕收虧8億 通報:因北黃海冷水團異常
- 發佈時間:2014-10-31 16: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中國經濟網大連10月31日訊(記者蘇大鵬)獐子島集團今天在大連召開海洋牧場災情説明會,通報因受北黃海冷水團異常影響,公司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情況。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經海洋專家和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對相關海域的抽測盤查核實,決定對受災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進行核銷,同時對部分受波及海域存貨計提跌價準備,合計影響凈利潤約7.6億元,全部計入2014年第三季度。
獐子島公司通報稱,受影響的主要是2011年度底播的海域及部分2012年度底播海域,2013年度底播的海域不受影響。本事項的影響主要將體現在 2014 年度內,對公司的未來經營業績不會持續造成重大影響。公司正在積極開展應對行動,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救助和補貼政策。
海洋專家:北黃海冷水團異常致扇貝減産
獐子島公司通報稱,9月15日—10月12日期間,公司按制度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將産生重大損失。公司隨即向交易所申請自10月14日停牌,同時與會計師共同進行抽測監盤,並會同海洋專家探討受災原因。
公司根據存量抽測結果、中國科學院近海觀測研究網路黃海站監測數據及開放航次調查數據,以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專家討論的結果,綜合判定本次海洋牧場受災最主要的原因,是所在海域的“北黃海冷水團”發生異常。
據了解,北黃海冷水團又叫黃海中央水團,位於黃海中部洼地的深層和底部,是我國黃海特有的一種水文特徵,是該海域的一個重要物理洋流因素,其最主要的特性是與周緣水體相比溫度低、鹽差小。海洋養殖專家介紹,黃海冷水團的存在,對黃海、渤海甚至東海的捕撈和養殖都有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對黃海海域的海參、鮑魚、蝦夷扇貝等高檔水産品的人工養殖而言,這個冷水團的穩定存在構成了這些水産品最適宜生長的環境。
不過,對於北黃海冷水團的變化和影響因素,現在的研究對其規律掌握的不夠充分。北黃海冷水團如果發生異常,就可能會導致整個海區的溫度和鹽度劇烈波動,進而導致那些生活在其邊緣鋒面劇烈變化區間的生物大量死亡。
據中國科學院近海觀測研究網路黃海站獐子島附近海域的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8月份,北黃海冷水團強度減弱,寬度加大,水溫日變化加大,該海域的水溫波動幅度高於歷年水準。6-8月下旬,獐子島海域的底層,水溫日變化頻繁且幅度較大,日較差達4℃左右。受這一異常現象的影響,蝦夷扇貝生長存活的適溫期大大縮短;同時,該海域主要增養殖海域中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也發生變化,蝦夷扇貝餌料藻類品質下降。在生長適溫期短、缺乏餌料的情況下,獐子島公司在涉事海域底播養殖的蝦夷扇貝生長趨慢且營養積累不足,對水溫波動反應敏感甚至死亡,因而産量大幅下降。
公司:積極應對 加快多元化發展
公司董秘孫福君表示,公司在獲知災情發生之後,即啟動了相關的應急機制,開展應對行動,並積極與有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大連長海縣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都對獐子島海洋牧場遭災情況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已經表示願與公司一起度過當前的難關,並已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和補助政策,大連長海縣政府同意免收獐子島深水底播受災海域的部分海域使用金;並同意對此次已確認的災害區中2015年新轉為常規的海域給予深水開發優惠政策。
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這是獐子島公司歷史上第一次發生類似的大規模減産事件;除了北黃海冷水團異常這一自然因素,也有現階段國家對底播增殖行業的政策和技術支援不足,以及整個行業沒有相應的保險機制等多個方面的原因。經歷本次災害後,除了全面開展彌補措施外,公司還應吸取教訓,重點研究今後的防範對策,同時推動海洋養殖行業互助、相關保險機制建立等等,防範于未然。
針對此類自然災害,公司未來通過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優化底播增殖結構,進行蝦夷扇貝增殖等級劃分,針對不同等級選用不同增殖策略。二是,根據環境特點,通過種質創制提高産品對環境的抗逆性。三是,開展海域養殖生態容量評估,控制養殖總量,優化養殖佈局,實現穩産、優質和産業可持續發展。四是,加強海域生態環境監測,實現年度生態環境綜合評估與預測。
事實上,為對衝公司業務較為單一風險,以及蝦夷扇貝底播增殖等行業固有風險,近年來公司已圍繞著資源、市場、技術三大要素,加快戰略轉型升級的步伐,提出了“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全球流通”的戰略目標。一是著力打造海洋牧場種業平臺,以輕資産模式發揮公司的技術優勢。二是加強全球資源整合,以外部資源有效補充海洋牧場資源、擴大公司的國內市場份額,近期已有在北美成立分公司、收購日本豐海通商90%股權等動作。同時,加速O2O消費者服務平臺建設。2014年,公司電商業務倍數增長,終端佈局初見成效,海外貿易盈利顯著改善。公司將繼續提升市場端能力,儘早實現由食材企業向食品企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