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韓:文化出口勢頭強勁 發展特點值得借鑒

  • 發佈時間:2014-10-27 22:30:5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彭勁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文化貿易成為各國角逐的新領域。特別是文化出口兼具經濟、文化和政治功能,是“軟實力”建設的核心,對一國整體實力的提升意義重大。南韓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半島國家,曾經較為封閉,文化消費對進口依賴性很高,對外文化貿易一直處於逆差狀態。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南韓政府開始大力扶植文化産業。文化産業在短短十多年間異軍突起,超越傳統的製造業成為經濟發展核心動力,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出口的發展,為南韓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政治效益,也將南韓帶入世界舞臺,成為當今世界文化貿易市場的後起之秀。

  據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統計,2008至2011年間,南韓文化産業出口規模以年均22.5%的速度飛速增長。2012年出口額達到46.12億美元,同比增長7.2%,創歷史新高,貿易順差達29.38億美元。其中,電影、音樂和遊戲業增長最為顯著,分別達到27.5%、19.9%和11%。出口産業中,遊戲業多年來一直是主要行業,佔據大半壁江山,2012年佔文化産業出口總額的57.2%。據文化體育觀光部與南韓未來創造科學部聯手發佈的《南韓文化産業對外輸出促進方案》預測,南韓文化産業整體對外出口額將在2017年達到100億美元。該部還表示,力爭到2020年,將文化內容出口額提高到224億美元,從2010年全球排名第9位(2.2%的市場份額)提高到2020年第5位(5%的市場份額),使南韓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強國。

  探究南韓文化貿易的崛起,其發展因素和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以“文化立國”的戰略規劃為統領。

  亞洲金融風暴後,為了重振經濟,南韓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國”戰略,將文化産業作為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産業。之後,政府陸續制定了《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21世紀文化産業的設想》、《文化南韓21世紀設想》、《文化産業發展五年計劃》、《文化産業前景21》和《文化産業發展推進計劃》等多部文化産業發展規劃,以把南韓建設成為21世紀文化大國和知識經濟強國為目標,明確了文化産業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計劃。政府還專門設立了文化産業振興院,統領支援全國文化産業發展,有力推動了文化産業沿著既定目標快速發展。

  在“文化立國”戰略統領下,南韓把進軍國際市場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分階段、戰略性進行開拓。以中國、日本為重點的東亞地區是其規劃登陸世界的基石,進而進軍東南亞和歐美市場,並不斷發展潛在的中東和中南美市場。在産品戰略佈局方面,南韓政府根據産業發展的深度以及目標市場的消費發展趨勢,不斷調整文化出口的主打産品。例如金融危機後,政府主推影視業,通過影像媒介向以東亞文化圈為主的海外市場宣傳推銷南韓文化,並迅速打開銷路。

  二是不斷完善法律保障,出臺配套産業政策。1999年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有關文化産業的綜合性法規《文化産業振興基本法》,對文化産業進行界定,提出了振興文化産業的基本方針政策,並首次規範文化産業的具體行業門類,奠定了文化産業發展的法制基礎。近年,政府又陸續對《影像振興基本法》、《著作權法》、《電影振興法》、《演出法》、《廣播法》、《唱片錄影帶暨遊戲製品法》等進行修訂,為文化産業發展提供更加明確的戰略方向、較為全面的政策依據與制度環境。法律體系的完善規範了文化産業市場的運作,避免了企業盲目操作。

  根據形勢的變化,政府不斷調整具體的産業支援政策。例如,為解救在金融危機期間飽受美國好萊塢衝擊的電影業,1998年,南韓政府將電影産業作為扶植的重點對象,給予取消審查制度、稅收優惠等多項扶持政策。在政府有計劃的支援下,“韓流”電影在亞洲風靡,電影業成為南韓經濟增長最強勁的産業。

  三是突破資源限制,打造國家特色“文化名片”。南韓特別注重運用有限的資源開發具有品牌價值的特色文化産品。當今,“鳥叔”、“都教授”等已成為南韓的代名詞。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在《2013年文化藝術新趨勢分析及展望》報告中總結了南韓文化出口的幾張“名片”:韓流“1.0時代”是上世紀90年代末至2005年,主要以K-Drama即韓劇的形式走出國門;2005年到2010年,“韓流”進入“2.0時代”,以偶像組合為主體的K-Pop即流行音樂佔據國際化主要地位;2010年以後,因騎馬舞紅遍全球的“鳥叔”為韓流國際化又開創了一種新的模式——通過社交網站,以獨特、有趣的內容吸引觀眾,以共用形式拓展影響力。K-Culture即南韓文化在韓流國際化過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韓流進入“3.0時代”。這些文化名片受到了世界特別是亞洲市場的廣泛公認。

  四是建立完整商業鏈條,創造高附加值。

  南韓企業十分注重對文化産品的綜合開發,善於以點帶面發展,一旦某種文化産品或服務在市場取得成功,便進行後續或相關産品和服務的開發,産生連鎖的高效産業附加值。例如《江南Style》紅遍全球後,演唱者PSY不僅活躍于音樂、舞臺界,更進軍廣告、股票市場,與其相關的數十家企業的市價總額在兩個月內上升了1萬6400億韓元。南韓電視劇更是獲得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帶動了旅遊、餐飲、圖書、語言培訓、美容整形的一系列“商業鏈條”,創造了難以想像的連鎖經濟價值。新近播出的《來自星星的你》的拍攝地以及劇中提到的南韓的一些景點、咖啡館、麵館都成為亞洲多國熱議追捧的對象,劇中都教授的公寓、吃的烏冬面、喜歡的咖啡廳都成為南韓最新的旅遊景點。

  南韓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發表的“韓流出口影響分析與金融支援方案”通過對2001年至2011年十年間南韓對92個國家的文化商品和消費品出口情況調查指出,若將出口帶動效果以美元折算,南韓文化産業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南韓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被稱為“四倍效應”。

  五是集約化發展,提高産業化程度。為了揚長避短、優化資源組合、提升研發生産能力,同時形成合理的文化産業佈局和文化産業鏈,南韓政府規劃在2001~2010年十年間,在全國建設10多個文化産業園區,承擔研發、技術培訓、資訊交流和生産製作等任務。目前,富川影視文化園區、坡州出版産業園區、HEYRI藝術村、南韓民俗村、春川動畫基地等園區已形成各自特色。政府還鼓勵具有雄厚財力和經營管理經驗的大財團,特別是傳統大型跨國企業投資文化産業,採取規模化經營,集中力量開發特色産品。例如CJ公司是南韓具有代表性的食品生産與加工企業,20世紀90年代後開始進軍娛樂産業,目前産品已銷售至10多個海外國家。

  六是多渠道提供資金支援。在政府層面,南韓政府不斷增加對文化産業的預算投入,每年投入文化事業的國家預算超過國家總預算的1.1%。國家還設立了多種專項振興基金,如文藝振興基金、文化産業振興基金、資訊化促進基金、廣播發展基金、電影振興基金、出版基金等。此外,還有以社會資金為主、政府和民間共同融投資運作的“文化産業專門投資組合”。很多地方政府也設立了專門的文化基金。在市場層面,大企業逐漸成為投資人,CJ文化財團、三星文化財團、LG文化財團等是主要由大型企業設立的文化基金,主要為某一文化行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援,或為有志於發揮文化才能的年輕人實現夢想提供平臺。

  對於擁有著深厚文化資源的中國,發展綠色低碳的文化産業和文化貿易,對於促進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意義重大,也更為緊迫。我國可以吸收借鑒南韓在發展中積累的經驗,加快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優質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不斷實現規模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