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煤熱聯動機制多數城市“空轉”

  • 發佈時間:2014-10-27 06:04: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方大部分地區供暖季即將來臨,而關於“煤炭價格大幅下跌,採暖費價格應調低以減輕居民負擔”的話題在微網志、微信以及網站上引發一場大爭論,甚至有人假冒政府名義發佈文件,散佈採暖費下調的“好消息”,隨後被證實是謠言。希望採暖費下調的聲音不絕於耳,反映了很多居民的心聲,然而,降價的“靴子”卻遲遲沒有落地,煤熱價格變動有何聯繫?熱價降不下來是何原因?

  據新華社

  ■謠言

  “採暖費下調”讓人空歡喜

  9月,銀川市民在微信上發起了一則“煤炭價格連續25個月下降,銀川採暖費應當下調嗎?”的調查,被微信圈好友廣泛轉發,短短二十多天吸引上萬人參與。其中,九成以上的人選擇了“應該降價”。

  遲遲聽不到採暖費價格下調的官方消息,有一些人“著急了”,有人在手機微信圈、微網志等傳播了一條“好消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文件,取暖費由每平方米3.8元調整為2.2元。

  不過,隨後當地物價部門發佈一條澄清説明,證實政府並未發佈文件調整取暖費標準,此消息是謠言,提醒廣大市民不要相信和傳播。

  無獨有偶,前不久,哈爾濱、烏魯木齊、大連、濱州等城市也相繼有人散佈類似的“採暖費下調”謠言。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自2012年以來,銀川市煤炭出廠價格已連續25個月以上呈負增長態勢,同比累計下降70%以上。其他地區的煤炭價格走勢大致相倣。可煤炭價格上演的“跳水式”大跌,卻沒有換來熱價的呼應。

  ■調查

  煤熱聯動處於“空轉”狀態

  面對市民的質疑和呼聲,多地物價部門表態,煤價只佔採暖成本的一部分,而管理費、水費、維修費、人工工資等都在漲,今年採暖費價格水準暫不作調整。

  對於這樣的解釋,有些人表示理解,有些人則認為採暖費這筆賬必須算明白。據了解,煤價佔採暖總成本的60%左右,煤價的變化對供熱成本有直接影響。為了理順煤炭、熱力價格關係,2005年,國家出臺了《關於建立煤熱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規定在一個聯動週期內,當煤炭到廠價格變化超過10%後,在要求熱源生産企業消化一定煤價變動因素基礎上,應調整熱力出廠價格,並相應調整熱力銷售價格。

  然而,該規定出臺9年來,執行效果很不理想,在多數城市處於“空轉”狀態,熱價調整陷入“聯不上去,也降不下來”的怪圈。

  銀川市物價局價格監管處處長汪小華説,煤熱聯動政策很難有效落實。以銀川市為例,2011年、2012年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如果按政策規定,熱價應“聯上去”,可由於當時銀川全市物價總水準持續偏高,為了不增加居民負擔,熱價沒有漲,而是政府通過對供熱企業採取煤價、電價補貼等措施,消化了熱價上漲壓力。而供熱企業使用的煤炭也是政府協調的,每噸210元(不含運費),遠低於當時市場價。2013年、2014年煤價大幅下跌,政府相應取消了對供熱企業各項補貼政策,但即便如此,當前煤價也沒有回落到2009年的水準,所以熱價也就“聯不下來”。

  ■分析

  強力推動改革破解價格矛盾

  記者走訪部分供熱企業了解到,大幅降價的煤炭並不是適用於供熱企業的燃爐煤。由於供熱用煤對環保要求非常高,含硫率一般不能高於1%,而且還要達到一定發熱量,但此類煤近年來價格基本穩定,並沒有大幅下降。

  寧夏銀帝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輝説,對於企業來説,每年都要拿出固定的資金投入到購買原材料、管網維修等方面,可每年收益卻是動態的,採暖費收到80%就非常不錯了,有的企業收繳率甚至不到30%。

  此外,一些供熱企業反映,熱價和企業投入各種成本的價格變動不同步,這種滯後也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有損害。具體來説,煤熱聯動的前提是要確保供熱成本測算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就是要以量定價,如果還是按供熱面積定價,就很難實施聯動。

  據了解,寧夏熱計量改革雖已推行7年,但不管是熱計量表安裝、收費價格制定,還是建築節能改造等,很多環節還存在問題。供暖企業缺乏動力,一些試點企業推行熱計量收費後出現虧損,有的企業拆除已安裝的熱計量表,有的企業則改回按面積收費,熱計量改革幾乎“夭折”。

  供暖季將至,有些城市已經開始收繳採暖費,也有一些地方還在對暖氣價格進行成本監審,但整體來看熱價下調希望渺茫。

  一些專家認為,供熱企業動不動喊虧,可他們到底虧不虧,有關部門應通過設置燃料、水、電單耗率以及勞動生産率等指標,規定供熱能源消耗浮動範圍,確定供熱政策性補償條件,增強對熱價調控的科學性。

  部分供熱企業也希望有關部門制定一張科學的反映本地區供熱價格調整的“晴雨錶”,以增強煤熱聯動機制的可操作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