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現代農業升級:“六抓”促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0-27 02:31: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發展定位:中共湖南省委十屆七次全會作出了“加強分類指導,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從我省現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薄弱的環節仍然是農業發展滯後,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鄉二元體制障礙明顯,最嚴重的制約仍然是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破解這些難題,必須始終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始終抓住農民增收這個關鍵,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發展目標:一要確保農産品的有效供給和優質安全,特別是要保證糧食安全,進而強化現代農業的基礎地位和多功能性。二要確保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多渠道、多産業、全方位地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工農差距和城鄉差距。三要確保農業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安全,在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追夢下一個黃金十年,湖南現代農業嶄新出發。

  今年,湖南將省農業廳、省委農村工作部的職責整合,組建成湖南省農業委員會。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湖南將以新組建的省農業委為契機,紮實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我們認識到,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既要發展生産力又要調整生産關係,既要解決面上突出問題又要觸及深層次矛盾,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從國情省情出發,圍繞農業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兼顧,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紮實推進,重點圍繞六個方面抓好抓實。

  在抓好大宗農産品生産方面,以提升綜合生産能力總攬現代農業

  這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首要任務,任務時候都不能動搖、都不能偏離。要堅持提升能力保供給,依靠科技進步、築牢基礎設施,加強糧棉油和“菜籃子”産品生産基地建設,穩定面積、提高單産。根據湖南消費實際和為國家作貢獻的要求,我們提出“兩個600”、“兩個1800”的基數目標:即糧食總産穩定在600億斤以上,豬牛羊肉總産穩定在600萬噸以上;蔬菜、油菜種植面積要分別穩定在1800萬畝以上。

  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從穩定生産面積、改善基礎條件、依靠科技興糧、發展新型種糧主體、大力實施做優做強湘米産業工程五個方面,推進糧食持續增産增收。

  在持續優化農業生産結構方面,以現代産業體系構建現代農業

  一是提升農業産業結構。繼續抓好糧食、蔬菜、棉花、水果、茶葉、生豬、草食動物、淡水産品等優勢農産品優勢産區建設,促進優勢農産品向優勢産區集中。加快建設一批特色經濟作物強縣,打造一批標誌性養殖生産大縣,積極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創建一批省級蔬菜産業示範鄉鎮。加快推進農業園區建設,重點創建1000個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産業園。二是提升農業産品結構。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産品,重點發展優質專用型糧食品種、經濟效益高的經濟作物、節糧型畜産品和名優特新水産品。三是提升農業就業結構。大力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拓寬農民就業領域。力爭到2020年,使直接從事農業生産的人員減少10個百分點以上、涉農二三産業新增100萬人以上,使我省農業組織化、産業化水準顯著提升。

  在加快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方面,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

  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關鍵是大力培育主導品種。繼續圍繞水稻、蔬菜、棉花、油菜等主導産業,啟動一批重大農業科技專項和重點項目,在優質、高産、高抗上下功夫。繼續抓好超級稻第四期攻關;進一步抓好雙低油菜、雜交棉和蔬菜等優良品種選育,加強新型動物疫苗、經濟作物機收等機具的研發。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攻方向是使先進實用的主推技術進村入戶。要不斷提升農機化水準、設施農業水準、農業資訊化水準,整體提升農業的物質裝備水準。要將農業科技轉化應用的實施主體培育好,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重點是要組織實施主體培訓,提高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

  在著力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方面,以現代經營制度經營現代農業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要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完善能充分發揮雙層經營優勢、有利於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産手段,提高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水準的現代農業經營制度。創新農業經營體制,要發揮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骨幹作用”。“十二五”期間,全省重點培育1000個省級示範社、組建100個聯合社,從今年起重點扶持1萬戶家庭農場。發揮農産品加工企業在現代農業一體化中的“龍頭”作用,打造現代農業加工強省。創新農業經營體制,要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産銷對接,暢通銷售渠道;積極打造農産品及其加工産品品牌,重點是整合提升品牌。加強出口農産品基地建設和産品國際認證,推動我省農産品的出口貿易發展,到2020年全省實現農産品年出口總額20億美元。

  在切實保障農業生態安全方面,以“兩型”發展理念提升現代農業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如果生態不優良、産品品質不安全,農業生産就不可持續,現代農業建設就會走進“死衚同”。因此,現代農業一定要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品質安全,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路子。

  保障農業生態安全,首先要從農業産地環境建設抓起,堅持治理與保護“兩手抓”。抓治理,關鍵是控制生産源頭;抓保護,關鍵是與承載能力相適應。加強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著重抓緊推進“應急修復、推廣低鎘水稻品種、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三方面的工作。

  在進一步加大對農業保護和投入力度方面,以支農政策扶持現代農業

  一要促進公共財政資金向現代農業建設配置。要調整結構保重點,其中現代農業建設投入是重中之重,必須予以確保。要加大農業補貼力度,擴大範圍、提高標準、完善辦法,特別要增加節地、節水、節肥、節藥、抗災減災等關鍵技術補貼。二要鼓勵信貸資金向農業流動。要進一步健全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現代農業的激勵機制,完善對各類金融機構投放“三農”貸款的管理考核機制;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立符合現代農業要求和農村特別的信用貸款和抵押擔保制度;積極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加大保費補貼力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三要引導工農産品交換關係向農業傾斜,提提高農業比較效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