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姍姍來遲為哪般

  • 發佈時間:2014-10-27 01:15: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許一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滬港通十月落地幾乎不太可能了。滬港通的實施日期遲遲不宣佈,對受“滬港通”刺激而開始上漲的A股形成利空,以至於大盤大跌。

  橫亙在滬港兩市之間的阻礙究竟是什麼呢?關鍵還是資本利得稅。資本利得在稅收上是指資本商品,如股票、債券、房産、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在出售或交易時發生收入大於支出而取得的收益,即資産增值。資本利得稅是對資本利得所徵的稅,説白了,就是對投資者證券買賣所獲取的價差收益(資本利得)徵稅。

  説起來也奇怪,在資本利得稅這件事上,內地可以説有,也可以説沒有。法律上已經規定,外國股票投資者要繳納10%的資本利得稅,但政府從來沒有收過。這實際上對外國投資機構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不可控風險。

  資本利得稅前期影響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Q FII。從2003年Q FII第一家下單開始,到目前為止資本利得稅一直是懸在外資腦門上的一把劍,外資不知道有沒有,也不知道有的話什麼時候放下來,更不知道它的力度有多大,每家Q FII只能自己做撥備。

  滬港通的問題也是如此。滬港通一旦開通,涌入的大頭仍然是機構投資者,10%的資本利得稅是個非常巨大的部分。假如進入的外資中,其代理客戶準備退出提現,那麼這10%到底徵不徵,這成為了相關的投資機構應該預留多少資金應對客戶提現的關鍵。留少了就是流動性風險,預留過多就是資金滯留的損失。

  資本利得稅在中國股市中長期處於模糊的狀態。對於中國的投資者而言,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了20%的稅率,但政府從1994年以來就一直豁免,以促進股市發展。外資的資本利得稅更加模糊,既不説收也不説豁免,對於外資來説,這種模式實際上最為難受。

  雖然亞太新興國家市場在資本利得稅上都實行減免政策,但是即便中國加徵,對於外資而言,也仍然具有吸引力。從Q FII的表現上可以看出,對稅收政策的困惑壓根就沒有阻止外國投資者通過Q FII增加A股持倉。目前批准的Q FII額度已接近600億美元,而一年前只有大約450億美元。頂著稅收不確定性因素進入市場的Q FII仍然處於排隊中。可見,無論從經濟增速還是從估值的優勢來説,A股市場仍然是全球較為具有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除了稅收,估計滬港通可能還有一些技術細節沒搞好。比如兩個市場的技術對接;比如交易,上交所能不能通過相關係統看到香港聯交所,香港聯交所能不能把買賣實時發到上交所。

  還有一些更加特殊的情況也需要在開通前給予考慮。比如説,目前港股通中交易每天是有份額限制的。有了份額限制,投資者買入股票之後如果出現配股怎麼辦?這就很有可能超過原有的份額。

  再比如説打新,新股申購是A股中幾乎穩賺不賠的買賣,但是目前新股申購要實行老股的配額,如果外資持有了足夠份額的老股,是否有機會參與新股的申購?又該走一個什麼樣的流程?這些問題很特殊,但是同樣是滬港通需要解決的。

  就目前的消息面因素來説,滬港通的開通仍然不算是萬全的準備,在開通之前,還是需要反覆的推敲打磨。從時間上來説,11月開通會是一個比較保守的預測,也可能會拖至年底進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