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創新機制力推金融外包

  • 發佈時間:2014-10-23 22:30:4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韶文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融改革和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的金融機構、服務外包企業,乃至政府來説,都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副司長萬連坡在第六屆中國金融外包峰會上表示,中國金融服務外包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位於價值鏈的低端,金融服務外包信用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和專業服務供應商之間的深層次戰略合作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此,萬連坡表示,中國政府將在資源配置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原則指導下做好各項工作。首先把握全球服務外包産業發展的新趨勢,落實服務外包産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將金融服務外包等優勢領域作為優化服務外包産業結構和促進金融産業發展的抓手。

  其次,進一步完善金融、投資和貿易便利化,形成適合服務外包産業發展的營商環境,促進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和國內服務外包業務協調發展。

  再次,鼓勵金融服務外包發展創新機制,強化市場創新、産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最後,加強金融服務外包市場信用評價體系,完善有效的金融服務外包監管機制,加強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管理,促進金融服務外包蓬勃有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新技術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金融企業的角色及其服務的對象。一些金融企業已經開始從未來的金融業市場化格局出發,從戰略上思考自身的外包策略並付諸實踐”。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在會上表示,金融機構逐步嘗試將一些核心業務,如金融衍生産品設計研發、金融數據分析等業務委託給外部服務商,通過服務外包實現資源共用和優勢互補。在新的背景下,發包方與接包方的關係不斷深化,金融服務外包的發包方與接包方之間,從簡單的、被動的雇傭關係向戰略性的、風險共擔的、主動的關係發展。

  面對發包方與接包方關係格局的重大變革,陳德銘認為,金融外包企業要加緊開展産品設計研發、智慧化服務和所有方案的解決等,與發包方建立廣泛深入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騫芳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形勢下,金融外包企業要做好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服務模式,將金融服務模式逐漸從單一的服務模式向金融服務供應鏈模式轉變,整合金融服務供應鏈內的資源,以服務供應鏈的策略參與市場競爭;二是轉變角色,金融外包企業要由單一的金融服務提供商轉變為金融服務整合商。此外,金融外包企業還要通過服務創新、內部整合、外包聚焦等途徑來提升服務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